新自由主義的思想動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更好處理政府和市場關係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新舉措。新自由主義圍繞這些問題頻頻發聲亮相,企圖影響我國改革發展的方向。

一是在所有制形式上,攻擊我國實行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在我國改革發展的過程中,無論是西方的還是當代中國的新自由主義者,大都極力詆譭公有制,捏造公有制“違揹人的自私本性”“效率低下”“靠壟斷生存,導致市場競爭的不公平”“與民爭利,妨礙國民經濟的發展”等罪名,宣稱“公有制不如私有制”,謊稱“國家所有制是國有企業活力不足等諸多問題的根源,也是企業改革一再陷入困境的根源,是成功地推行現代企業制度的最大障礙”。在黨和國家制定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時,反對在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伺機兜售國有企業“非國有化”和“私有化”改革方案,鼓吹“社會主義國有企業的惟一出路是非國有化”“非國有化的實質就是將國有企業產權由歸屬全體社會成員縮小爲歸一部分社會成員或單個社會成員”,即實行私有化。

二是在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問題上,片面理解“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否定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反對國家干預、主張取消政府調控的新自由主義者認爲,政府是從屬於且依附於市場的,只能扮演“守夜人”或“消防隊”的角色,政府只有在市場完全失靈時才能介入經濟活動。他們把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出現困難的原因歸結爲政府主導經濟社會發展且對經濟活動干預過多。有的人甚至片面強調“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主張將“市場決定資源配置”要從經濟領域擴展至社會、政治、文化甚至意識形態等領域。

概而言之,新自由主義的基本主張,就是從社會性質、社會基本經濟制度及其運行機制等不同方面,攻擊和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否定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最終是要否定四項基本原則,特別是否定黨的領導,誘導我國改革開放走上資本主義的歧路。

新自由主義的國際面目

在西方,新自由主義自誕生之日起,就表現爲一種以經濟理論面貌出現的意識形態理論,是披着經濟理論外衣的意識形態理論,具有明顯的政治傾向與政治目標,反映着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目的是在全球範圍內推行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念和思想理論,爲在發展中國家開展“和平演變”開闢道路。各種不同的新自由主義派別,理論觀點也許有所差異,但其核心思想都圍繞着如何推進“市場化、自由化、私有化以及全球化”而展開的。

新自由主義主張的“市場化”,倡導的“小政府大市場”“小政府大社會”,宣稱的“個人自由”,始終把矛頭對準“政府調控”,把“政府調控”污稱爲經濟不穩定、效率低下以及社會不公平的總根源,實質上是對注重政府調控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否定。否定了“政府調控”,就會從根本上否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並且“邏輯地”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取而代之,進而否定社會主義。

新自由主義主張的“自由化”是以個人自由爲前提、以個人主義爲基礎、以“私有業者”最大限度地“控制社會層面”的自由,是“資產階級”最大限度地獲取自身利益的自由。“市場化”和“自由化”必然訴諸以“私有化”爲核心的產權改革。實現以“私有化”爲核心的產權改革,就會從根本上否定生產資料公有制主體地位,爲資產階級向全球推廣其意識形態打開通道。

新自由主義的國內危害

在國內,新自由主義不過是西方新自由主義在經濟、政治和文化領域滲透,試圖影響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方向的工具和“代言人”。他們詆譭“公有制”,兜售“非國有化”和“私有化”改革方案,片面強調“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而壓根不提“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實現他們的改革方案,就必然否定四項基本原則,否定黨的領導。

這是因爲,第一,公有制是決定社會主義性質的根本,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社會主義改革方向的根本制度保障。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動搖基本經濟制度,就必然動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這一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依照中國新自由主義者提供的所謂“改革良方”,就必然動搖憲法根基,放棄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進而否定四項基本原則。

第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我們黨在理論和實踐上的重大發展,也是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的核心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顯著區別,就在於“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當然要遵循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努力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但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並不是起全部作用。歷史的經驗表明,偏頗於市場或政府任何一方,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都要遭受危機甚至災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中,如果任由市場配置資源而取消政府必要調控,勢必會阻礙我國經濟的正常發展,必將誤導我國走上資本主義的“歧途”。當然,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不是要更多地發揮政府作用。政府應當在保證市場發揮決定作用的前提下,管好市場不能爲的領域和市場管不了的事情,在不斷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中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最後,否定公有制,否定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必然導致兩極分化,使“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根本原則成爲一句空話。歷史地看,無論是新自由主義佔主導的英美等西方發達國家,還是深受新自由主義之害的拉美、前蘇聯東歐地區國家,私有化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失業問題凸顯,社會兩極分化,已經成爲社會通病。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目的是爲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無論是封閉僵化的老路,還是改旗易幟的邪路,都是絕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只能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就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包括新自由主義在內的種種錯誤社會思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