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意已决,不舍不舍还须舍。

一张祖传秘方,盛载一门三代的盼望,也见证湾仔百年变迁。屹立湾仔春园街逾百年的「杨春雷特效凉茶」,由中医杨泗海创立,逾世纪以来均「独沽一味」,只售独门秘方的廿四味凉茶,为历代街坊清热解毒,但该老店将于今年岁晚结业,为百年历程画上句号。第三代传人杨文佳慨叹,结业虽然可惜,但去意已决,「这是艰难的决定,但不舍不舍还须舍。」

店内盛载凉茶的两个大铜壶,将交由香港故事馆(蓝屋)保存。资料图片

踏入百年老店「杨春雷」,低头看见铺满绿色纸皮石的地面,抬头发现一道米黄色木门,清晰分隔前铺后居,恍如定格在上世纪初。57岁店东杨文佳奉上独门秘制廿四味后,娓娓道出凉茶店如烟往事,还有历年不变的凉茶味、人情味。

时光倒流清朝末年,杨文佳说任职中医的祖父杨泗海为逃避战乱,举家从内地南下香港,在湾仔春园街定居及行医,又不时赠医施药,当刻发觉香港潮湿天气,造成较重瘴气,容易导致湿毒及感冒,但草根阶层因难以承担医药费用,通常感冒初起会喝凉茶调解,于是凭借多年行医经验研制廿四味秘方,民国初年(1912至1914年之间)开设「杨春雷特效凉茶」。

百年凉茶店第三代传人杨文佳坦言,结业是艰难的决定。

独沽一味凉茶,屹立106年,个中要诀除了功效,还有一份为客人着想的体贴。杨笑说,杨家廿四味成分包括20多种草药,每天须于清晨5时开始准备,温火煎熬4小时而成,入口虽然苦涩,但随后甘甜,具清热解毒之效,可治疗喉咙不适及伤风感冒等轻微热性病,为求保持最佳功效,他会分别将热和冷的凉茶倒入两个大壶,随后混合为微热凉茶飨客。

凉茶味道历年不变,但人面已全非,杨忆述上世纪60年代孩童岁月,春园街「愈夜愈开心」,因为每到傍晚时分,路上会摆满贩卖日用品、衣物等的地摊,也有跌打师傅替人疗伤,武林高手卖武娱客,更少不了炒蚬、羊杂粥等美食档,不少街坊因家中没有电风扇,也纷纷到街上乘凉,闲聊家常联络感情,「直至半夜也不想离去。」

凉茶味道历年不变,但人面已全非。资料图片

彼此关怀、互相帮助的邻里情,让杨文佳感受至深,但他说及至1972年,发展商收购店铺进行重建,父亲杨橞楠被逼将凉茶店转移至附近排档经营,待两年后重回同一铺位,发现邻里四散,人面全非,政府也严禁小贩在该街道摆卖,「开始变成现在这样,车来车往、人来人往,却少了情怀。」

踏入90年代,已完成学业的杨文佳离开凉茶店,从事维修文仪器材工作,待83年父亲离世后,凉茶店暂由母亲打理,4年后因不忍对方辛劳,决定辞工接手店铺。他坦言,起初不习惯卖凉茶,「感觉无所事事」,幸后来与客人增加了交流,又学懂观察四周景观和人生百态,此后工作十分愉快,其间更经历了不少难忘事件,例如当时雨季经常水浸,有水果店被淹浸后,「西瓜随水飘来」,直至17年跑马地地下蓄洪池启用后,如此「奇境」已不复再。

昔日湾仔是一个小渔村,20世纪初经历不断发展和多次填海工程后,逐渐发展为现时的面貌。资料图片

百年老店屹立湾仔至今,廿四味始终如一,近年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光顾,更成为社区文化导赏团参观地点之一,让杨倍感惬意,但近期突然因为私人理由,决定在农历新年前结业。他表示,结业日期视乎店内药材存货而定,「最迟年三十晚,但有可能提早」,届时会将店内盛载凉茶的两个大铜壶,交由香港故事馆(蓝屋)保存,而写上宝号的云石招牌,将送予亲戚收藏。

杨与众人道别之际,总会祝福对方身体健康。他透露,不少客人是需要服药的长期病患者,需要依靠凉茶调解身体燥热,「希望他们以后能找到适合个人体质的凉茶!」虽然难舍难离,但杨表示心意已决,强调「昨日的新,是现时的旧;现时的新,是明日的旧」:「最重要是珍惜现在,活在当下。」

昔日湾仔是一个小渔村,20世纪初经历不断发展和多次填海工程后,逐渐发展为现时的面貌,区内食肆也随着人口增加而涌现街头,但近年因当局政策和饮食文化转变,「走鬼档」、大牌档及传统酒楼已日益罕见,老字号凉茶铺亦买少见少。

港英政府于20世纪初,开始在湾仔进行连番大型填海工程,海岸线由原来的皇后大道东,先后延伸至轩尼诗道及告士打道,最终扩展至现时会议展览中心一带,逾百年来也因人口不断增加,饮食业异常蓬勃,俗称「走鬼档」的流动熟食小贩、大牌档、凉茶铺涌现街头,庄士敦道一带也遍布高档的茶楼,包括全港最早有泠气的「龙门大酒楼」,以及全港第一家海鲜酒家「新亚养鱼酒家」,可惜均不敌时代冲击黯然结业。

如今湾仔店铺林立,美食众多,各国美食、新派菜式百花齐放,但能生存至今的老字号,已经所余无几,尚存老店包括位于星街、开业66年的「德如茶餐厅」大牌档,开业43年、位于皇后大道东的「快乐饼店」,以及位于轩尼斯道、开业逾百年的素食餐厅「东方小祇园」,还有开业60多年、位于春园街的「金凤茶餐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