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霸王「486」一统江湖之前,九十年代初国内的学习机市场也曾走过一条从「抄袭」到「垄断」的道路。由于缺乏行业标准,早期的学习机硬体发展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国内钻研学习机的牛人之一周哥曾在自己的博文《早年几个硬体怪异的FC学习机——非小霸王键盘标准的学习机发展历史》中总结出国内学习机键盘定义发展的三条轨迹,分别是:

[1] 日本FC学习机(F-BASIC)键盘 --[扩展]-->科特机键盘 --[改键码矩阵表]-->小霸王键盘

[2] 金字塔键 --[优化电路,减少一个IC]-->科王键盘

[3] 裕兴独立的PC标准键盘方案

之前的文章提过,裕兴是靠从工厂回收废旧的微机键盘并改造成可以连接FC主机的学习键盘起家的。在推出一体机之前,裕兴一直致力于推广5芯的键盘转换器(如下图),所以真正的微机键盘使得裕兴成为一支独立的发展路径。

另外两支发展路径,科特和小霸王是将任天堂的F-BASIC移植过来并加改造汉化形成;金字塔则可能是出于加密的考虑,改了键盘定义,并且把程序都放在36针的扩展插槽小卡上面,同科特还有小霸王采用60针的标准FC卡带的作法区分开来。

不同的键盘定义使得各个学习机厂商生产的软体大多只能在自己机型上使用,与其他品牌的互不兼容。但是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业链当中出现了很多通用版的卡带,各个厂商只修改了logo就直接当成附赠系统卡推向市场。关于这些通用版卡带的生产厂商,周哥提到的新会阿波罗电子有限公司曾经打过这样的算盘,但是被搅乱了计划,所以真正的上游厂商是谁还需要考证。为了更加直观地表现出这种通用版卡带的特征,以下对比的东升和八通两个厂商推出的学习卡。除了开机画面和logo以外,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1】 maxzhou88:《早年几个硬体怪异的FC学习机 -- 非小霸王键盘标准的学习机发展历史》(原文已删除,转载自:

【转载】早年几个硬体怪异的FC学习机 -- 非小霸王键盘标准的学习机发展历史)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