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屆戛納電影節即將開幕 掌握正確的圍觀方式

凱特·布蘭切特早前為戛納電影節拍攝特刊。

第71屆戛納電影節即將開幕 掌握正確的圍觀方式

張震昨日啓程趕往戛納。

第71屆戛納電影節即將開幕 掌握正確的圍觀方式

賈樟柯的新片《江湖兒女》入圍主競賽單元。

信息時報5月8日報道 觀眾們這些年圍觀這一歐洲老牌電影節的方式,都是每年看看哪些內地女星在戛納電影節開幕式前去“占領”紅毯。沒作品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但又在開幕紅毯攝取大量寫真進而在各大媒體廣為傳播的女星,很容易被網友嘲笑是“蹭紅毯女星”。近兩年沒事就跑去走戛納紅毯的內地知名演員少瞭些,但一堆奇裝異服的“網紅”跑去接班,依然成為網絡熱點。然而,戛納電影節,正確的圍觀方式真不是看紅毯。將於明日淩晨開幕的第71屆戛納電影節,有不少亮點,譬如明星雲集的評審團,還有首度爭到主競賽入場券的10位戛納“新導演”。迅速掌握這些知識點,夠你在隻刷紅毯的朋友圈一秒鍾樹立“高大上”形象!

戛納“新秀”

  金獅金熊在手的帕納西首爭金棕櫚

今年戛納電影節陸續公布21部主競賽單元入圍影片名單後,外界對這個嚮來對“大師”和“戛納嫡係”導演青睞有加的老牌電影節有瞭新認識,因為本屆入圍名單中居然有10位導演首度帶著作品入圍主競賽單元,而諸如奧利維耶·阿薩亞斯、拉斯·馮·提爾、邁剋·李、剋萊爾·德尼等一大批曾在戛納榮耀加身的大師們帶著新作前來,都被擋在主競賽單元之外。電影節主席皮埃爾·萊斯屈爾此前有暗示過這樣的結果,他說過從第71屆開始,電影節將開始掀開曆史新篇章,選片將體現代際更新。

所以本屆競逐金棕櫚大奬的10位“新秀”中,有連名字都沒聽過的導演,譬如埃及導演A.B.舒基,他入圍的電影《審判日》就是他的導演處女作。日本導演龍濱口龍介帶著《夜以繼日》入圍,他此前也和戛納沒有任何“血緣關係”。法國女導演伊娃·於頌帶著《太陽之女》入圍,而這隻是她導演的第二部電影。4年前受內地影迷熱捧的美國小成本恐怖片《它在身後》,如今這片的導演大衛·羅伯特·米切爾帶著新作《銀湖之底》跑到戛納爭金棕櫚,這也僅是他第三部電影。

剩下6名“新秀”,有的影齡不長,但至少算是係齣戛納,譬如黎巴嫩女導演納迪·拉巴基7年前的《吾等何處去》在戛納入圍一種關注單元,今年帶著《迦百農》入圍主競賽。《小傢夥》導演謝爾蓋·德瓦茨沃伊、《刺心》導演揚·岡紮樂茲、《盛夏》導演基裏爾·謝列布連尼科夫,之前也都入圍過戛納其他單元。

更有意思的是保羅·帕夫利科夫斯基帶著《冷戰》與賈法·帕納西帶著《三張麵孔》入圍主競賽爭金棕櫚。前者是享譽歐洲影壇的波蘭名導,之前的名作包括《單親相愛的日子》《夏日之戀》以及4年前橫掃歐洲電影奬的《修女艾達》,但是戛納在今年之前從沒待見他……後者是伊朗大導演,賈法在1995年憑藉《白氣球》在戛納拿瞭金攝影機導演處女作奬之後,20多年來他從不缺好作品,2000年他用《生命的圓圈》擒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奬,2015年他又用《齣租車》拿下柏林電影節金熊奬,但從沒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

戛納名宿

  賈樟柯的對手,金棕櫚得主和“活化石”都有

戛納好歹留瞭11席位給曾在這一場地受到禮遇的名宿們,當中包括導演賈樟柯。這是他第5次入圍,之前曾拿過一次最佳編劇奬。這次他的新作《江湖兒女》是唯一一部入圍本次競賽單元的內地作品,該片由趙濤、廖凡、徐崢等主演,講述瞭在2001年的山西塞外,一對戀人之間錯綜復雜、橫跨15年的犯罪愛情故事。

不過,賈樟柯這次的對手很強大,和他一樣第5度徵戰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帶來新作《小偷傢族》。10年前用《密陽》讓全度妍當上戛納影後,8年前憑藉《詩》拿下戛納最佳編劇奬的韓國名導李滄東,這次帶來瞭《燃燒》;拍過《一次彆離》《過往》《推銷員》等名作的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的《人盡皆知》這次除瞭爭金棕櫚,還是本屆戛納電影節的開幕電影。美國名導斯派剋·李1991年憑藉《叢林熱》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後,時隔27年帶著《黑色黨徒》“捲土重來”。憑藉《野梨樹》入圍的土耳其名導努裏·比爾蓋·傑伊蘭4年前已經用《鼕眠》摘得金棕櫚大奬,如今寄望梅開二度。

最厲害的是被稱為“法國電影活化石”的87歲名導讓-呂剋·戈達爾也帶著《影像之書》前來。這是他第8度徵戰金棕櫚,8年前就拿瞭奧斯卡終身成就奬的他,4年前靠著基本上沒幾個影迷能看懂的《再見語言》拿瞭戛納評審團奬。

明星評審團

  你的“男神”張震已上綫

決定本屆戛納電影節的評審團是由奧斯卡影後凱特·布蘭切特率領的9名電影人,當中有艾娃·杜威內、丹尼斯·維倫紐瓦、安德烈·薩金塞夫和羅伯特·格迪基揚4位導演,有音樂人哈迪加·尼恩,剩下包括布萊切特在內4名評委都是演員,蕾雅·賽杜、剋裏斯汀·斯圖爾特以及張震。

張震昨日淩晨已經啓程趕往戛納。此次戛納之行,張震錶示將專注於電影節的評審工作,放鬆心情去享受電影節的氛圍。

影迷通常會認為評審團中演員比例重的話,齣來的賽果會比由導演或製片人主導的賽果遜色。2016年導演喬治·米勒擔任主席那屆,9名評審中演員有5位,最終賽果不見備受觀眾和媒體認可的德國影片《托尼·厄德曼》身影,確實讓當屆評審團背上“最爛評審團”罵名,但也沒證據顯示是因為演員多導緻這一結果的齣現。而演員主導或比例多的情況下齣好賽果的例子也不少,像2009年伊薩貝爾·於佩爾擔任主席,演員舒淇、羅賓·萊特、艾莎·阿基多齣任評委的那屆,也選齣瞭《白絲帶》《預言者》這些名作;2011年羅伯特德尼羅擔任主席,演員烏瑪·瑟曼、裘德·洛擔評委的那屆,《生命之書》《單車少年》《安納托利亞往事》等好片也沒被埋沒。所以靜待布蘭切特和張震等評委5月19日選齣來的得奬名單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