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32年義大利威尼斯舉辦人類歷史上第一屆電影節開始,「電影節」作為一個概念開始了自己病毒營銷的征程。到了今天世界上成規模的電影節已經數以百計,小型電影節更是不計其數。可雖然電影節的數量日益膨脹,其宗旨卻從未改變:電影作品交流、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的合作以及電影貿易一直都是電影節上的保留節目。

與其他行業的盛會一樣,電影節在其發展的過程當中也形成了公認的大型電影節。依據評獎水平和在國際上一直有將美國奧斯卡、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以及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合稱為四大電影節的習慣。

其實從由來來看,文化宣傳一直都是電影節的職責之一。舉個例子,威尼斯電影節的成立就有二戰之前法西斯義大利為了鼓吹其文化的原因。電影節創立初期,其大獎甚至被以義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命名。接下來的法國的戛納電影節就有用文化武器抵抗法西斯的意味。柏林電影節創立於1951年期間,有著強烈的冷戰色彩,這一點從電影節地點——西柏林就可以一窺端倪。但到了近年,特別是冷戰之後,各個電影節的政治意味開始散去,突出藝術性,回歸電影本質又開始成為了電影節的主流思想。

國內電影業起步較晚,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國才開始有了自己的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長春電影節以及珠海電影節從眾多電影節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在大陸認同度比較高的四大電影節。而如果把眼光擴展到整個大中華地區,台灣金馬獎、香港金像獎以及後起之秀北京國際電影節似乎更具競爭力。

近幾年隨著中國電影行業的快速發展,電影節也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出來。但就此也出現了各個電影節良莠不齊現象,許多電影節都出現過「野雞獎」的現象。更有甚者,在今年的四大之一的金雞百花獎中也出現了把獎頒給有爭議但是無作品的明星的情況。這樣的情況讓許多國內電影節的權威性大打折扣。藝術欣賞和文化宣傳的目的更是無從談起。

國際知名電影節究竟都有哪些我們所不及之處呢?下面我們就拿出幾個例子證明一下。

威尼斯電影節:新式電影的策源地

正如義大利給人們的一直印象,威尼斯電影節總是以文藝時尚為自己的主流思想。一直以來,威尼斯電影節聚焦於各國的電影實驗者,鼓勵他們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哪怕有一些缺陷,只要是有創新,就能夠被電影節所接納。雖然每年的主題都在變,但評判標準卻一直很純粹——藝術性。

所以很多威尼斯電影節經常能夠評選出一些我們看來,在題材或者拍攝手法上很有爭議的電影。華人導演李安的兩部大尺度電影——《斷背山》和《色戒》就曾經問鼎過金獅獎。許多非電影主流強國的電影人也都能在這裡找到一席之地,去年的金獅獎就被委內瑞拉電影《來自遠方》斬獲,而今年的大獎則被菲律賓電影《離開的女人》捧走。

戛納電影節:藝術和現實一個都不能少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節之一,戛納電影節自1939年創辦以來就承載著宣傳的作用。從「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等單元的設置都凸顯著大會對藝術方向的理解。每年從評委到參賽電影的選擇都滲透著這種理念。

更可貴的是,戛納電影節並非不關注現實,許多展映電影都在高藝術性的同時關注了現實世界的變化。比如今年的戛納最佳影片《我是布萊克》就透視了英國底層百姓的生活以及歐洲福利情況。

舉辦地法國戛納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浪漫的地中海海灘、燦爛的陽光都使得在這裡觀影成為了獨特的體驗。戛納電影節也逐漸擁有了3S的特點,即:sea(海灘),sun(陽光),sex(美女)。可以說電影節大大促進了當地的旅遊業。

上海國際電影節:潮范的電影盛會

上海國際電影節於1993年正式創立。與這座城市一樣,上海電影節從創立之初就堅持著自己的國際路線。1993年的第一屆就邀請到了好萊塢導演斯通,日本導演大島渚,義大利演員索菲亞·羅蘭等國際知名導演和演員參加。

其後的歷屆電影節上,大會藉助電影節論壇等活動把國際化,以及跨界等理念。所以大會不僅邀請了呂克貝松這樣的國際一流影視人參加;默多克、沈南鵬等來自其他行業的巨擘也都曾經獲邀參加論壇。

除了在邀請人員上的創新,在評獎單元,上海電影節也力圖走在時代的前面。在移動互聯網越來越普及的如今,大會不失時機的推出了手機電

影獎等更新潮,也更能接地氣的獎項。

北京國際電影節:主打商業牌

比起上海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電影節算是一個小字輩。2011年創立以來,北京電影節僅僅舉辦了6屆。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日趨火爆,國內電影的質量和產量已經無法難以滿足國內觀眾對於電影的需要;另一方面,中國影視劇走出國門的慾望越來越強烈。

北京電影節正是充分的感受到了這一點,所以把電影展和交易當做了整個電影節中非常重要的環節。2014年,北京電影節的簽約項目總額就已經達到了105億元。多個國家的影視製作公司都將北京電影節作為了一個展示自己產品的良機。

總體來說,國內的電影節存在沒有獨立思想,商業氣味較濃的特點。很多獎項的頒發都缺乏藝術上的依據,很多人參加電影節的目的是商業開發而非對藝術上的追求。許多電影節都更像是交易大會。

畢竟中國電影發展至今不過二三十年光景,在許多問題上經驗並不充足。因此一種新的電影節模式——跨國合辦應運而生。美國、法國、德國等發達國家都成為了中國合作的對象。一方面這樣的合辦模式能夠讓電影節的內容更加豐滿,另一方面跨國電影節也能讓兩國電影人充分了解,加強合作,增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

中英電影節:新生,備受關注

圈圈作為中英電影節的多年粉絲,首屆電影節就開始關注,期間范冰冰、李治廷等國內一線演員,英方的特琳娜公主、詹姆斯肯特等眾多文藝和政界要員都有參加捧場。今年,中英電影節更是找到了馮小剛作為電影節大使,不知道馮導剛在金馬獎上獲獎,再來今年的中英電影節上是不是更底氣!不過是不是要給和馮導一起參加中英電影節的女演員提個醒,提前做好專業高端黑的心理準備很有必要。對比6月在倫敦舉辦的開幕式的規模,國內一線導演和演員也都悉數出場,圈圈相信在本月即將開始的16年中英電影節上也定是星光熠熠。

不管是影迷還是媒體,中英電影節就影片和明星,完全會讓你看花了眼。中英電影節儘管有著非常強大的官方背景,其主競賽單元始終貫徹著嚴謹的專業態度,但2016年的中英電影節卻與往年不同,今年中英電影節從電影挑選、節目設置上都頗下功夫,《機械姬》、《龍蝦》、《天才捕手》等近年佳品將會先後亮相,同時這一屆的中英電影節又搭上了中國年輕影迷有較高認知度的樂視電影頻道作為合作夥伴。樂視電影頻道特邀李銀河、衛西諦等文化名人的加盟,也為電影節增色不少。同時,中英電影節攜手樂視電影頻道,以英倫氛圍的打造校園觀影熱潮,走的是親民化平民化路線,本次聯合發起電影節校園行活動,把電影節以校園為中心,將青年交流作為主要著力點,非常下血本的去了成都、杭州、廣州、北京、上海等5大城市多所高校,這麼看重校園年輕群體的電影節,圈圈也是第一見到!本屆中英電影節和樂視電影頻道合作真是如虎添翼,把明星紅毯直接以網路直播的形式展現,藉助樂視平台的流量優勢,不知道能滿足有多少影(diao)迷(si)的需求,現場去不了,在家裡感(yi)受(yin)下中英電影節的氣氛和精彩,圈圈相信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圈圈覺得,本屆中英電影節可以說基本上是一個屬於中國年輕影迷的電影狂歡。加上年首次來華,換作中國主辦方做東,以中國人民熱情好客的傳統美德,加上廣電總局電影局作為中英電影節中方的主要主辦單位,相信今年的中英電影節該要熱鬧了!官方肯定會不留餘地的為本屆中英電影節吆喝開道,各影視公司和大咖更是趕緊的往上貼呀!所以圈圈預測,今年中英電影節紅毯和頒獎禮的精彩程度,還是非常值得大家熱情的關注一下呢!
總之,2016中英電影節那是定是看點多多,精彩不斷!如果你有幸參加本次電影節,圈圈覺得你會發現你作為一個中國影迷的滿足感,國際化的高規格場景就這麼迅猛的開到家門前了,各大海外影片和大明星們,爭先恐後的來討好中國觀眾,對於電影的需求,相信會在當時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吧!

呵呵,雖然圈圈絮絮叨叨說了這麼多,其實我還是更關心今年馮導作為推廣大使的電影節,跟咱們大年春晚有啥區別。英國明星來客場難免會拘謹,估計沒啥看頭了,不能免俗的我,對於又有哪些幺蛾子明星,能好好利用紅毯凹出娛樂新聞頭條,還是和大家一樣一樣的翹首以盼呢!

都看到最後了!還想要了解更多的,就直戳專題鏈接吧!歲數大了,字碼多了會惹人嫌~~

http://minisite.le.com/msite/mzVipAct/payCBFFM/Special/index.shtml


中英電影節,本屆影節國際推廣大使好像是馮小剛哦!6月份在倫敦Eventim Apollo劇院舉辦開幕式暨頒獎典禮,當時也是群星雲集,看來16年第四屆中英電影節很大手筆嘛!

金騎士獎盃是中英電影節非常有特色的電影將,設計之初就融合了中英兩國文化,代表著電影人的榮譽、行為以及使命感。以此來表彰在中英兩國影視業中做出了卓越貢獻的傑出人士。

不錯,中英電影節還是有很好行業影響力的,也是官方認可的歐洲最大的國際華語電影節,期待16年和樂視電影頻道合作的能帶給大眾跟多的影視作品。

對於影迷來說無非就是看看電影和明星紅毯,至於達成多少影片交易和資本引進,跟咱們沒關係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