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看完他的比海更深,你會發現這樣用心去慢慢講述的人是所有人的寵兒


有電影美感,故事也比較合理。


慚愧,只看過他的步履不停跟海街日記。


是枝裕和一直是戛納系導演,前後七次入圍戛納,得獎也算實至名歸了,不過是枝裕和拍片速度很快,幾乎每年一部,而八年磨一劍的李滄東居然顆粒無收……唉


瀉藥,寵兒不寵兒的我個人並不贊同這種說法。就像設計獎一樣,當你獲了第一次,以後就相對容易了。不管什麼圈都得看臉熟,如果你這次質量水準夠,臉還熟,同時又沒有什麼傳世佳作橫空出世的話,獎自然給你了。

其實這個回答很不負責任,因為我還沒看小偷家族,只是對獎項和寵兒的一點成見,不喜勿噴。


喜歡是枝裕和的每一天

最近粉是枝裕和真的是一點也不虧,最開始是因為看高曉松的《曉說》,最喜歡聽我松哥吹牛比了233,《曉說》蹭熱點要我松哥去採訪馮小剛一期「我的女兒比較喜歡是枝裕和,那種日式小清新」,所謂一語驚醒夢中人,因為我連是枝裕和是誰都不知道。

所以我就去看了啊,日式小清新,鏡頭細膩,影片時間神長。誰讓我看的第一片是《無人知曉》呢,所以心裡第一次抵觸非典型留守兒童的題材,這是怎樣的曠古奇葩。講的是,一個看著35左右的女人,娃娃音,有三個孩子,孩子們沒有受過教育,並且終日待在閉塞的空間,這拍的什麼emm?看不懂是第一感覺,看懂了以後又覺得,片中的每一塊都跟我的生活有些相似。

是枝裕和非常的喜歡留遐想式結尾,比如《比海更深》離婚的一對男女一旦聯繫到孩子,理想和現實的問題該如何解,無疾而終。《無人知曉》中四個孩子究竟該去想何方,無疾而終,《海街日記》重組家庭的微妙關係,四個女孩子以什麼身份相處,無疾而終。

事實就是挺多事都會莫名其妙的無疾而終,因為大家都挺忙的。感覺無疾而終這個詞用到哪裡都不太虧。emm

是枝裕和所有的片子里,家總是亘古不變的話題,他非常的喜歡描繪一家人吃飯的場景,一家人一起參加活動,一起吵架,也總有聚散離合,也避不開死亡,總有悲傷。

《第三次的殺人》讓我有種想迎合大眾口味沒迎好的感覺,鏡頭有點亂。是枝裕和第一次嘗試的懸疑,片中的關於和式人性的解讀還是老配方老味道,淡淡的,不急不躁的。emm 但是有點不太和貼emm。所以超期待他的《小偷家族》阿!若是引進我肯定會去看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