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王扫六合,历史上没有哪个皇帝是可以和始皇帝相媲美的,不过再精明的人也有打瞌睡的时候,显然始皇帝在驾崩之前就陷入了瞌睡之中。因为对长生不老的眷念,或者是对封闭的咸阳宫殿的不满,他开始帝王巡游。

  从咸阳到沙丘,这么长的时间中他早已感觉自己的身体出了状况,可一直没有将公子扶苏召回身边,而且对作为赵人的赵高不设提防,结果赵高篡合李斯,私自改动传位诏书,将犬子胡亥扶上了帝王宝座。

  那一年,回到咸阳的赵高和李斯为了提防公子扶苏和蒙恬的二十万蒙家军,下伪诏赐死公子扶苏,从而去掉了最后一个担心,开始了毫无顾忌的祸乱朝廷天下。

  而扶苏的行为却令人非常的奇怪,虎毒不食子自古有之,为何扶苏会为了一纸诏书而自尽身亡呢?为何他手握数十万甲士而不敢回京面见天颜呢?如果他没有相信赵高的伪诏的话,或许秦国还能有个数百年的国运。

  笔者认为扶苏之所以自尽,则是因为这几个缘由。

  1,始皇帝的喜怒无常。秦始皇功盖寰宇,一同天下之后自称皇帝,就表现出他本人对自己的肯定和自负,之后受到术士的欺骗,对长生不老奢求更大,所以一直对皇储问题不上心,总认为自己能够不老不死。

  这样的心态就注定了他对诸皇子的态度不会太好,最看好的公子扶苏能被他派遣到边疆之外历练,而不是跟随身边处理政务就能看出来,他是一个天性凉薄的人,所以扶苏在接到伪诏之后已然相信了大半,只因为他相信秦始皇能做的出这种杀子的事情。

  2,父子二人的政见不和。秦始皇从小和遭遇和别人不同,小时候的质子生活让他充满暴戾,之后灭六国的战争更是让他接受血的洗礼,因此在事情决断上,他是一个铁血帝王的存在。

  而扶苏则不同,他没有那种曲折的经历,同样无法理解始皇帝那种直接冷血的处理方法,而且因为受到儒门学说的感染,他就焚书坑儒等事情上和秦始皇产生了分歧,这也是他被派到北璄历练的原因。父子之间的不见面,加上两人之间的意见不合,扶苏和秦始皇之间已然有了隔阂,这个伪诏或许只是一个导火索,一个让扶苏解脱的理由。换句话说,扶苏其实早已心死了。

  3,秦国的严苛的律法逼的他不得不如此。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靠的就是法家的改革,对法律的严苛。作为皇帝的儿子,而且是一个没有定为皇储的公子,扶苏从小就对圣旨坚信不疑。这样影响下来,所以在见到赵高的伪诏之后,他虽然有怀疑,但是却没有胆量证实,加上传旨的催迫,他失去了自主的思想,最终认命。从始至终,他都没有挥师回京的胆量和想法,这也是为了赵高敢如此作为,因为他了解秦国的律法和规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