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顯陵 石刻

明代帝陵中,除景泰陵(英宗降其為王陵)無神道石刻外,皇陵、祖陵、孝陵、十三陵(共用神道)、顯陵都有數量較多的神道石像生。皇陵和祖陵,石像生內容的配置多少有些宋陵的影響,如控馬官、石虎、石羊和內侍等,望柱的形象也略相似。至孝陵則形成定製,動物六種及文臣武將,不見控馬官、石虎、石羊和內侍等,望柱也突出承露盤。顯陵石像生可能是明代帝陵中的最後一例,建於嘉靖六年(1527年),有獅子、獬豸、駱駝、大象、蹲麒麟、立麒麟、臥馬、立馬各一對,武將二對,文臣、勛臣各一對。數量上,石獸少孝陵、十三陵四對,文武少十三陵兩對。其個頭是明代帝陵中的最小者,石獸不過一人高,石人略大於真人。雕刻水平如先前明陵,無根本性變化。整體形象比較寫實,細部雕刻精細,人物衣著紋飾多精確反映。動物形象也多顯溫順。歷代帝陵中的文武石像,表情或嚴肅或溫和,都只是皇帝的儀仗或侍者,不太可能作得威武過人,顯陵自不例外。除大象和駱駝多少表示了地域廣闊外,明陵石像生內容的設置顯示了明代已不多萬邦來朝的渴望。顯陵中目前除一尊獸頭部殘損外,其餘保存還比較完整。

除神道石像生外,顯陵石刻還有如碑頭、御碑亭和明樓石券門框、望柱、御帶龍鳳紋飾、祾恩殿基座上的螭首等。角螭首雖已無躍出之動態,但其神態卻頗有意思,保存也相對完好;小螭首則損毀比較嚴重,幾乎無完整的。另外御帶上的龍鳳相對,據說也是該陵的特點之一。石刻技術發展至明清並不見得退化,其雕刻技法和細部處理也相當純熟,肌肉、毛髮、配飾,甚至是服裝紋理表現得十分清楚。然而基於工匠的地位和石刻的用途,這些都只是被當成作業來完成,工於雕琢的技術性進步與藝術性處理結合得並不緊密。明陵石刻雖難以脫離這種趨勢,雖難以透射如南朝石刻之健勁威儀,盛唐石刻之博大深沉,然其神態、造型仍有可欣賞之處,即便是老態龍鍾如祖陵者,溫順可親如十三陵者。

神道望柱

石像生

武將

文官

欞星門柱上的犼

顯陵記錄碑碑頭

臺階玉帶龍鳳紋

龍鳳相對

螭首

石欄望柱上的雕刻

御碑亭和方城券門上的龍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