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瀋,唱響雷鋒之歌(與雷鋒精神同行)

本報記者 孫 健 何 勇 任勝利

《 人民日報 》( 2012年03月24日 01 版)

  「想你時你在眼前,想你時你在腦海,想你時你在心田……你一直在我身旁從未走遠!」

  50年前,在遼瀋大地,一名平凡而偉大的士兵——雷鋒,以22歲短暫的一生,樹起一座不朽的道德豐碑;以其名字命名的「雷鋒精神」橫亘歷史,穿透心靈,歷久彌新。

  一個民族,需要有一種精神;一個時代,需要有一種風尚;一個地區,需要一種引領。50年來,社會劇烈轉型、經濟快速發展,道德標杆不斷變化,但雷鋒巍然屹立,吸引著無數追隨者和行動者。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遼寧始終堅持把學習、傳承、弘揚雷鋒精神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始終以雷鋒精神引領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全省學雷鋒活動遍布城鄉,蔚然成風,陸續湧現出郭明義、武秀君、『百姓雷鋒』等學雷鋒先進個人和集體。」遼寧省委書記王珉說。

  生動的實踐、火熱的追求驗證著:在21世紀,雷鋒精神仍是遼瀋大地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之一,仍是遼瀋大地不可或缺的道德自覺。

  大眾化

  讓雷鋒常駐民眾心田,以雷鋒精神引領社會風尚

  「在遼寧,在瀋陽,我感受到了雷鋒的強大氣場,體驗到了全省上下、幹部群眾學雷鋒的濃厚氛圍,被這樣一種氣息充盈著。」春節前調至遼寧工作的某央企駐遼機構主要負責人說。

  2月28日,在撫順市望花區雷鋒小學雷鋒塑像前,孩子們和校輔導員劉媛媛一起,一遍遍地擦拭著雷鋒塑像。

  6處雷鋒紀念場館,全國首家雷鋒精神研究所,首家學雷鋒網站,雷鋒號、雷鋒路、雷鋒崗、雷鋒儲蓄所、雷鋒小學、雷鋒車隊、雷鋒橋……在遼寧,以雷鋒命名的建築、機構遍布全省。

  遼寧民風淳樸,群眾樂善助人。不可否認的是,近些年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不講信用、欺騙欺詐、見利忘義等行為也時有發生。

  遼寧省委、省政府在著力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時,結合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始終發揮雷鋒精神在群眾中的巨大號召力,以此培育文明風尚、構建和諧社會。

  從2003年開始,每年3月,遼寧在全省開展「雷鋒號」和「雷鋒獎章」評選活動,表彰在年度學雷鋒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各行各業基層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2004年起,在全省未成年人中,集中舉行「小雷鋒行動」,倡導全省青少年像雷鋒那樣,從小養成良好的品格。

  遼寧各市也因勢利導,使雷鋒精神在遼瀋大地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全社會自覺學習雷鋒,形成友愛互助、愛崗敬業、團結奉獻的道德風尚。2007年起,撫順每年評選10名「百姓雷鋒」,通過各行各業的普通典型引導群眾,形成「學雷鋒、樹新風、促和諧」的社會道德風尚,至今已評選出51人。目前,撫順市共有學雷鋒小組4萬多個、學雷鋒服務隊6000多個,各行各業都有「雷」字型大小在閃光。

  在營口,學雷鋒團隊已發展到500多支,註冊志願者13.2萬人。在錦州,一支由8名複員轉業退休軍人自發組成的義務電影放映隊,8年來利用節假日時間,為貧困農村放映電影近300場,觀眾達60多萬人次。在遼陽,農業銀行普通員工欒福山,從1992年起用自己的工資、稿酬幫助近20名貧困學生和困難戶。

  雷鋒精神的大眾化讓「雷鋒」不再是當年的一輪明月,而成為了今天的滿天繁星。

  時代化

  新載體,新內涵,讓雷鋒精神歷久彌新

  上世紀60年代,雷鋒足跡遍布遼瀋大地,撫順、鞍山、遼陽、營口,都曾留有雷鋒的身影。這些地方,都曾被雷鋒親切稱為「第二故鄉」。

  時過境遷,雷鋒精神卻像一粒種子,深埋在他深愛的「第二故鄉」,並已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不同的是,思想觀念多元、個人價值凸顯的新形勢下,人人都在尋找自己心中的雷鋒,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踐行著雷鋒精神。QQ、微博、論壇,義工、志願者,學雷鋒實踐活動也開始「時尚化」,時尚的年輕人學雷鋒、做雷鋒,有了新角度、新載體、新手段,雷鋒精神也有了新內涵。

  遼寧各地注重搭建群眾樂於參加、便於參與、覆蓋廣泛的平台。在省文明辦、團省委等群團組織倡導下,志願服務在遼寧廣泛開展,成為雷鋒精神與時代進步潮流相對接的產物。扶貧、賑災、助學、助老、植樹、互助、環保等各領域都活躍著學雷鋒者的身影。

  2011年11月12日,53歲的烏曉明第四十二次到血站獻血,她是瀋陽市無償獻血志願者義工服務隊的一員。遼寧社會公益事業發展中心所掌握的數據,目前全省各公益志願者逾百萬人,僅註冊青年志願者就達50餘萬人。盤錦網友自發成立了「盤錦天使志願者社團」;在瀋陽,僅義工組織就有「義工家園」、「義工聯盟」、「義工之家」等。

  如今,藉助網路力量,雷鋒精神效應被擴大。「當代雷鋒」郭明義的愛心團隊成員已超過6萬多人;他的微博「粉絲」已超過600萬。遼寧科技大學學生劉睿一直深受郭明義感染,他節衣縮食,把獎學金、打工掙的錢都捐給了患重病和貧困的同學。當看到郭明義倡議向貴州畢節孩子捐贈衣物的微博後,他把自己絕大部分的衣物都寄給了畢節的孩子們。

  「雷鋒精神從未遠去,就在無數志願者和責任公民的心中。時代不同了,但對他人的友愛、對社會的責任與奉獻、對美好情操的追求,以更積極、更普遍、更自覺的方式,展現在每一個平常平凡的日子裡,這也是雷鋒精神的精髓。」遼寧一位網友在郭明義微博上的留言,道出了新時期雷鋒精神新的生髮力量。

  常態化

  千萬個雷鋒紮根遼瀋大地,雷鋒精神依然是時代的精神坐標

  「雷鋒沒有戶口,三月里來,四月里走。」民謠道出了群眾對一些地方學雷鋒活動走上形式主義的反感。

  「雷鋒在遼寧落了『戶口』,有了『編製』。」遼寧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蓋成立說,「雷鋒精神已深深植根遼瀋大地,學雷鋒活動切實做到了自覺化、常態化、機制化。」

  在遼寧,14個地市的主要領導親自撰文倡議學雷鋒,黨員幹部帶頭學雷鋒,已成為常態。「一個人要有精神,一座城市更要有靈魂,而雷鋒就是我們這座城市的靈魂。」撫順市委書記劉強說,「它所蘊含的奉獻、敬業、創新和創業精神,始終引領著社會風尚,詮釋著城市的文化秉性。」遼陽市委書記唐志國認為:「遼陽要把雷鋒精神打造成為城市的精神之魂、文化之魂,成為這座城市的精神坐標和價值體現」。

  雷鋒精神更成為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強大動力,成為為人民群眾更好地謀福祉的源源動力。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雷鋒與踐行黨的宗旨有機結合,做好事與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困難、滿足人民群眾合理訴求有機結合,成為領導幹部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繫的有效途徑。從去年起,全省各級黨組織廣泛開展「弘揚雷鋒精神、爭當振興先鋒」的主題實踐活動;省政法委系統倡議做「雷鋒式政法幹警」;遼寧電力公司提出:做雷鋒那樣的人,像雷鋒那樣做事,用雷鋒精神塑造「國家電網」的品牌形象。

  雷鋒曾工作過142天的弓長嶺,建立了學雷鋒活動五級聯創機制:區級層面成立學雷鋒總隊;各鄉鎮街、區直機關部門成立學雷鋒縱隊;各社區、村、企事業單位成立學雷鋒大隊;各社區居民組、村民小組、機關科室、企事業車間班組等成立學雷鋒中隊;引導鼓勵居民成立學雷鋒小隊。全區中小學校各中隊自主成立了「廢品回收」小隊、「環保小隊」、「文明使者」小隊等各種學雷鋒小隊;全區志願者實名制登記發展到12129人,佔總人口的13.2%。

  學身邊的雷鋒,跟著郭明義學雷鋒,是遼寧將學雷鋒活動常態化、時代化的有效載體。

  1977年,郭明義登上參軍的列車,隨身揣著一本《雷鋒日記》;退伍時,帶回了一本《雷鋒的故事》。雷鋒,是郭明義人生的「指南針」,更是他助人為樂品格和行動的力量之源。

  雷鋒給了郭明義力量,郭明義又把這種力量傳遞給「郭明義們」。從最初影響一個人開始,到一個家庭、一個企業,再到影響一座城市、最後到影響一個時代,郭明義愛心團隊的力量一直在延續。

  遼寧舉辦郭明義報告會、出版郭明義圖書、拍攝郭明義電影、展演郭明義話劇、傳唱郭明義歌曲、創辦郭明義網站,利用微博進行典型宣傳,使郭明義成為又一個道德標杆大力激發人們學雷鋒、學郭明義的熱情。「通過學郭明義學雷鋒,學雷鋒就是學郭明義」在遼寧成為共識,「跟著郭明義學雷鋒」成為遼寧人民的共同追求。

  在2011年年底通過的《加快建設文化強省的實施意見》中,遼寧要求,「深入持久開展學雷鋒、學郭明義活動,建立『當代雷鋒』基金,建好用好雷鋒紀念場館,積極組織推動以郭明義愛心團隊為代表的社會志願服務活動,建立評選表彰機制,推動學習活動常態化。」

  遼寧各地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把郭明義當作標杆,全省湧現出一大批「學郭明義先進集體」、「學郭明義標兵」;在一些服務窗口行業,一些國有企業,郭明義文明號、郭明義示範崗、郭明義突擊隊、郭明義崗位能手爭創熱潮如火如荼。

  有4300萬遼寧人民的道德自覺和行動,雷鋒依然在我們身邊。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