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環保網訊:近幾年隨著危廢政策不斷出臺,監管力度逐漸增強,危廢市場熱度遞增,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在督察重壓下,非法處置危廢將面臨刑事處罰,從而導致危廢處理需求加速釋放。2000億元的市場規模,50%的毛利率,這些數據讓很多人心動不已,躍躍欲試。那麼實際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危廢供需現狀分析

危險廢物產生量

工業行業是我國危險廢物的主要來源,根據2017中國統計年鑒顯示,2016年全國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為5347.3萬噸,同比增長34.49%。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

其中山東危廢產生量最多,高達1188.28萬噸,其次是青海,產生量為462.05萬噸,江蘇危廢產生量為350.98萬噸,排名第三。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

但是由於企業存在漏報瞞報、私自處置等現象,很大一部分危廢沒有被納入統計口徑,目前國內危廢產量與環統數據之間有很大差距。

發達國家在危廢治理領域發展起步早,政策和監管更為完善,因此危廢的統計也更加準確科學。

美國、日本、英國等國家的危廢固廢佔比都高於5%,韓國的危廢固廢佔比也有4%,而2016年我國的危廢固廢佔比僅有1.7%,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所以我國危廢的實際產量應遠高於統計數據。

根據億元GDP產廢量及危廢佔固廢比例測算,我國危廢實際產量可高達8000萬噸到1億噸。

危廢處置現狀

2017中國統計年鑒顯示,2016年工業危廢處理量共4429.51萬噸,其中綜合利用量為2823.71萬噸,處置量為1605.8萬噸,綜合處置率為82.83%。但是由於部分地區危險廢物利用量包含對往年貯存量的利用,再加上部分企業未嚴格申報,處置率數據偏高。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

其中,青海處置率最低,僅有8.3%,浙江、天津等地處置率均超過100%。

截至2016年,全國危險廢物經營持證單位共2195家,覈准經營規模達到6471萬噸,平均每家約2.9萬噸。但實際經營規模為1629萬噸,平均每家不足0.75萬噸。實際經營規模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浙江、山東和廣東。

(數據來源:2017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

實際經營規模嚴重低於覈准經營規模,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危廢企業處置能力低,處理資質比較單一,供需種類不匹配。危廢種類繁多,不同的危廢種類需要不同的處置技術與處置資格。市場上還存在有的危廢處理企業「喫不飽」,有的「喫不完」,有的危廢產生企業找不到處理渠道等問題。

據統計,目前擁有危廢處理資質的企業中,有62%的企業僅能處理1~10種危廢品類,能處理25種以上危廢品類的企業僅佔1%。而且由於環評及建設期較長等因素,有大量危廢企業雖然擁有經營許可證但卻沒有實際的處置能力。

二是危廢處理半徑短,跨省轉移需審批,區域性極強,50%以上的處理能力集中在東部地區,各省危廢的產生量和處理能力之間嚴重不平衡。

危廢行業前景預測

市場空間

2018年1月,《環境保護稅法》正式實施,其中規定,若產廢企業利用危廢不符合標準,每噸危廢將繳納環境稅1000元。另外環保督察也將開啟「回馬槍」模式,政府提升環境違法成本,同時加強違法監管,未來幾年危廢行業將會快速釋放需求。預計2020年危廢產量或能達到1億噸,按照2500元/噸的處置價格計算,市場規模將超兩千億。

各地潛力

山東、四川等地危廢產量大,但是當地沒有足夠的危廢處置設施,供需嚴重不平衡,需要新建的危廢項目較多,發展潛力很大。

山東規劃「十三五」期間將投資530億元,建設危廢處置項目總數達353項。四川省規劃五年後全省將至少建成13個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項目,危廢處置能力達到73.16萬噸/年。

北京、上海等地經濟發達,危廢處置市場比較成熟,幾乎不存在新建項目的空間。

江蘇、浙江等地危廢產量大,處置企業也很多,隨著市場集中度的提升,小企業會逐漸變少,市場格局將發生變化。

行業趨勢

目前我國危廢處置能力分散,大企業(東方園林、東江環保、深圳危廢處理站、威立雅及廣州綠由等)市場佔有率不足10%,大部分企業處置能力較低,平均每家處理量不到3萬噸,行業呈現「小、散、亂」的特徵。

未來隨著危廢市場規範化程度的提升,政府監管力度的加強,小企業將面臨成本增加、利潤變薄和升級改造處理設施資金需求加大的雙重困境,會逐漸被市場淘汰或者被大企業兼併。

大企業憑藉資質全面、技術領先以及強大的資金優勢,可以迅速擴張,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市場集中度將逐漸提升。

另外由於危廢行業壁壘較強,同時新建項目環評難度大,審批週期長,未來併購將取代新建,成為龍頭行業擴張和提升產能的主要途徑。據點綠網統計,中國環保上市公司2017年共已發生35起併購事件,涉及金額218億元。

市場風險

危廢行業雖然已經進入發展的「黃金期」,前景大好,但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發展與風險同在。

因為危險廢物本身所具有的危險特性,因此在運輸、儲存、處置過程中極易產生安全風險。2017年鑫廣綠環公司就在危廢處置過程中發生突發事故,造成工作人員傷亡,因此不得不暫緩發行工作。所以危廢企業必須嚴格按照危廢處置的標準和要求來處理,這樣才能把安全風險降到最低。

此外隨著國家對危廢市場監管力度的加強,危廢嚴格處理成本提高,行業競爭格局加劇,屆時50%以上的毛利率可能會成為一種傳說。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