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校长遴选案争议未决,教育部长叶俊荣12日提出「以1月5日时的5位候选人,重启校长遴选」的新方案。台大遴选会发言人袁孝维回应认为,教育部应清楚说明要求重启遴选、重新投票的法令依据是什么;更不能理解为何要回到有5位候选人的阶段,「不应该用这种乱喊价的方式」。

看了教育部的新方案,我们不禁感叹:拔管歹戏拖棚到几时?

台大今年1月遴选出第11任校长管中闵,迄今已超过8个月,历经三任部长仍延宕不决。遴选会坚持程序完全合法,教育部则要求重启遴选,双方僵持不下,挺管与反管势力则互不相让。如今,叶俊荣赶在2个月期限前夕,用切香肠的方式处理争议,看来,本案在短时间内恐还难以落幕。

其实,教育部与反管势力的出发点非常清楚,就是:颜色决定一切,不容管中闵出任台大新校长。初期提出的卡管理由排山倒海,从行政院以降至持特定立场学者,分别以违反利益回避、论文涉及抄袭与赴大陆授课等,意图推翻遴选会投票结果。然而这些借口在法理上都很难站得住脚,在他们眼里,管中闵唯一的「罪状」只是「颜色不对...不是我们的人」。如果真是「罪证确凿」,拔管案怎还能拖到现在?

叶俊荣甫接任教育部长,曾信誓旦旦说「要做有温度的沟通,希望在1、2个月内解决争议」,如今,两个月期限即届,却提出一个难以服众的所谓新方案,这与叶俊荣当时所强调的「不可能让大家都满意,但是,会有一个直接面对问题解决僵局的办法出来」,显然还有一段距离。

过去半年来,台大遴选会的立场坚定明确,就是程序合法、不重启遴选;而且,台大校方、学生以及校长当选人,已于6月初分别提出行政诉愿,一切就静待司法最终决定。管中闵也对外表明:「我不能退,我退了,大学自主也会因此崩解」;他并以「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自况坚不放弃的决心。因此,可以想见教育部的新方案,恐怕不易为台大遴选会所接受。

另一方面,反管势力则显得急躁。前两天,十多位台大退休教授即赴教育部请愿,提出所谓「第三条路」,要求先撤换台大代理校长郭大维,另派新代理校长,再重启遴选程序。只不过他们的如意算盘难以成真,毕竟「换郭」理由多为情绪性的莫须有指控,要如何获得台大校内与社会各界的共鸣。台大大学自主联盟就不以为然回呛:政治运动者正迫不及待要摧毁大学自主和学术自由,非常危险;并且表明力挺郭大维在政府无理打压下,全力维持校务运作。

台大做为台湾最顶尖的学府,已经一年多没有新校长。英国QS日前公布2019世界大学排行,台大虽名列72,但比起大陆的清华17、北大30,以及新加坡大学11,仍有极大差距。因此,拔管闹剧若无法尽速做个最终解决,台大的未来发展颇令人担忧。

叶俊荣曾经在台大任教多年,又何忍任令奉献过心血的学术园地,无限期荒芜下去?此时此刻,叶部长应展现法律学者的风骨,并坚拒政治力干扰,提出真正能让各界信服的解决方案。毕竟,以拖待变只会凸显歹戏拖棚的荒谬而招致骂名,让学者的光环逐渐黯淡而已!    

【大华网路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