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貴州菜,一定躲不過酸湯魚。而酸湯魚又以苗家的最被大家所以推崇。苗族同胞喜酸、制酸、食酸,那是一絕。所謂“三天不喫酸,走路打躥躥”,說的就是他們對酸這種固執的愛。

廈門專做貴州菜的餐廳這幾年也喫過一些,但似乎並不十分流行。究其原因,可能跟其極具地方特色還是有關係的,不是張三李四隨意的打出這種旗號就能讓人“信服”,我遇見過的這類餐廳,多是貴州的朋友,苗族的姑娘親自操刀。

苗家瀲子酸湯魚,就是如此,坐鎮這家餐廳的就是美麗大方熱情幹練的苗家姑娘瀲子。據說,這也是有點年頭的店了,從東渡到湖裏幾經搬遷,對味道和專程爲這份酸湯魚而來的食客依然不變。

瀲子的酸湯魚是很霸氣的,一上桌那股獨特的氣味就追着往大家的鼻子裏頭竄,所有的食慾被一下子挑逗了起來。這裏用的是江團,又名鮰魚,貴州也叫刁魚,無骨而美味。大喫貨蘇軾曾賦詩: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豚不藥人。寄語天公與河伯,何妨乞與水精鱗!對於這首詩的理解有諸多爭議,不過如若單從江團的肉質口感出發,我是願意理解爲在盛讚其美味不輸拼死都要食用的河豚的,評價奇高!

抓勺子盤一圈誘人的紅色酸湯,往裏一撈,好貨出湯麪。不僅有魚肉,還有誘人的豬蹄。酸湯蹄花突然想到了成都的一道名菜老媽蹄花,不爭氣的暗吞口水。趕緊舀一勺湯,看着紅豔,實則酸鮮溫和,不辣不嗆,全桌的空氣突然安靜,大家只顧哧溜溜的喝着。不過對於我這種好酸的胃,我更願意酸來得再猛烈一點點。

喫完這鍋酸湯魚,福袋、豆腐、丸子、茼蒿一上桌,酸湯火鍋立馬開涮。

煮一碗酸湯麪,即使再飽,我都又下了一大碗。魚的鮮、湯的酸、豬蹄的香、面的筋道,簡單直接,確實味蕾最佳的犒賞。

瀲子家的裝修簡潔明瞭,但也裝飾了不少苗族的元素。比如蓑衣、比如隨處可見的銀飾等等。

除了有招牌的酸湯魚,來這裏還能品嚐到不少特色的貴州菜,苗家菜。

酸菜炒湯圓,酸菜酸而脆,湯圓糯而甜,混着入口,體驗真是有些奇妙。

還有豬肉小米渣、豆腐圓子、臘味合蒸、茨菇肉片、芽菜扣肉、祕製米豆腐、蕨巴炒臘肉等等,都是很有特色的菜餚。

本以爲這樣,一頓地道的風味菜已很圓滿。結果,瀲子又端上了烤肉,這可是聲名在外的齊齊哈爾烤肉,“深夜食堂”的肥美全在聲聲不絕的滋滋聲裏面。

碳烤、鐵爐、喂肉、洋蔥、烤肉醬,隱藏着齊齊哈爾烤肉美味的祕密,這種味道一旦潛入風中,就足夠撩人,會上癮。“喂肉”是個經驗活,油、鹽、蔥、姜、蒜,多一分壓味,少一分寡薄;火候也是關鍵,多一分則老,少一分過生,外邊變色,內裏鮮紅,最是鮮嫩;或五香、或麻辣,瀲子家來提供了兩款烤肉醬選擇。

齊齊哈爾的烤肉爲啥好喫,很關鍵的一點當然是肉好。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牛羊肉,想想都覺得肉質肥美、鮮嫩美味。

本只是來喫酸湯魚的,沒想到還有那麼多的貴州特色美味,沒想到還能涮個酸湯魚火鍋,而且,還跟齊齊哈爾烤肉同桌競技,問同伴:喜歡貴州還是愛齊齊哈爾,都愛啊!真是肥了這桌老饕了,哈哈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