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網;作者:劉樂凱、李怡清、崔詩琪

當地時間2017年9月12日,孟加拉國科克斯巴扎爾,逃離緬甸暴力衝突的羅興亞難民持續湧入孟加拉國。

「我們走了八天,才抵達(緬甸和孟加拉國)邊境。全家人都飢腸轆轆,一路上只有樹葉可以充饑。」

25歲的拉希達和丈夫帶著三個孩子逃離了家鄉緬甸若開邦,目前棲身於孟加拉國東南部港口城市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的庫圖巴朗(Kutupalong)難民營。在難民營里,她對半島電視台記者講述了全家人逃離家鄉尋求庇護的故事。

拉希達說,儘管身在安全的孟加拉國,但她並不覺得自己是快樂的。在緬甸全家人居住的村子裡,家裡曾經養著一些牲畜,擁有一畝稻田,還有一棟房屋。逃離家園以後,現在這一切都沒有了。

「我想家,我們在這裡很無助,我不知道我們的未來是怎樣的。」拉希達說。

談及穿越邊境逃至孟加拉國的行程,22歲的羅興亞女子貝格姆(Tahera Begum)告訴半島電視台的記者,稱這是自己「做過最為艱難的事」。在逃離的路上,貝格姆在鄰近邊境的森林裡生下了自己的第二個孩子。

12歲的若開邦男孩賈西姆8月30日和媽媽一起逃到孟加拉國。賈西姆說,自己希望重返課堂,繼續學習。他表示,自己最喜歡的科目是英語,如果能夠講英語,便能夠與全世界的人交流,向他們表達自己的觀點。長大以後,他希望自己成為一名老師。

同樣來自若開邦的還有25歲的卡穆爾?海珊(Kamal Hossain),在自己居住的村莊被燒毀以後,他背著105歲高齡的祖母,一路跋山涉水逃到了孟加拉國。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孟加拉國辦事處傳播專員法里婭·塞利姆(Faria Selim)9月11日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從8月25日至9月11日,共有約31.3萬羅興亞人湧入孟加拉國,其中80%左右是婦女和兒童。而發生在拉希達、貝格姆、賈西姆和海珊身上的故事,是這些逃離家園的羅興亞人的縮影。

「在跨越邊境的長途跋涉之後,許多兒童都生病了,需要得到即刻救治。此外,他們還需要得到心理支持。」塞利姆指出,隨著緬甸羅興亞人源源不斷穿越邊境湧入孟加拉國,未來一段時期內對救援物資的需求仍在增加。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呼籲在接下來的4個月中仍需額外籌集820萬美元,來滿足新近抵達的羅興亞人在營養、防護、教育、水、環境和衛生等領域的需求。

當地時間2017年9月11日,孟加拉國科克斯巴扎爾,羅興亞人難民暫時生活在難民營。

數十萬難民湧入孟加拉國

伴隨著若開邦局勢的持續動蕩,大量羅興亞人持續穿越邊界湧入孟加拉國,使得本已接納了約40萬羅興亞人的南亞小國孟加拉國難堪重負。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日報道,孟加拉國總統阿卜杜勒·哈米德呼籲為難民建立「安全區」,並坦言像孟加拉國「這樣人口稠密的國家」很難接受大量的難民,並敦促緬甸接受羅興亞人返回。孟加拉國總理謝赫·哈西娜早些時候也呼籲緬甸政府將逃亡的羅興亞人召回。

緬甸羅興亞人源源不斷湧入孟加拉國的同時,聯合國難民署(UNHCR)、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無國界醫生組織(MSF)等國際機構和非政府組織也正在孟加拉國為面臨飢餓與疾病的羅興亞難民提供救援。

聯合國難民署駐泰國曼谷辦事處負責亞太地區事務的新聞發言人薇薇安·譚(Vivian Tan)11日向澎湃新聞表示,與此前羅興亞人逃往孟加拉國的情況顯著不同的是,這一次是短時間內有數十萬人大規模地湧入。「他們到達孟加拉國時,情況不容樂觀,不少人都已連續行走多日,在幾乎沒有任何食物和飲用水的情況下穿越邊境。」

據悉,大部分難民是歷時數日穿山越嶺抵達孟加拉國的,也有一些人冒著生命危險被迫乘船取道孟加拉灣南下逃往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國家。

據譚介紹,孟加拉國現有的2個難民營所接納的難民數量已大大超出其承載能力。營內人滿為患,基礎設施承受著極大的壓力,附近所有公共建築,包括學校、清真寺和社區中心等也在為抵達的羅興亞人提供庇護。聯合國難民署也已搭建了臨時的有頂結構建築以容納更多人。但伴隨著更多難民湧入,目前亟需可供使用的土地來建造緊急安置點和基本設施供其棲身,而糧水、醫療物資及帳篷也均嚴重不足。

「我們看到許多人都需要醫療救助,許多人都傷痕纍纍,我們很擔心目前的情況會引起爆發疾病。所以我們會著力於增加乾淨的飲用水以供人們使用。」目前正在孟加拉國科克斯巴扎爾地區庫圖巴朗難民營開展工作的無國界醫生組織(MSF)孟加拉國項目統籌亞倫·積根(Arunn Jegan)12日下午向澎湃新聞表示,目前(難民營附近)到處能看到缺乏食物及飲水的羅興亞人,許多人被送到醫院或者其它醫療機構。「隨著到達的羅興亞難民人數不斷增加,這個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

無國界醫生組織還表示,8月中之前,無國界醫生本來在緬甸寶道(Pauktaw)、實兌(Sittwe)、邦納均(Ponnagyun)、孟都(Maungdaw)和布迪當(Buthidaung)鎮,提供醫療護理服務。但自8月中以來,無國界醫生因沒有再獲得許可進入當地,在若開邦的醫療服務便一直暫停至今。

「目前,來自聯合國的救助組織還不能進入若開邦北部受影響地區提供人道主義援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緬甸辦事處媒體事務專員馬卡雷娜·阿吉拉爾(Macarena Aguilar)11日向澎湃新聞表示,由於安全狀況惡化和實地探訪限制,自8月25日以後,聯合國各個機構便無法繼續(在若開邦)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儘管如此,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其他聯合國機構仍在嘗試使用可行的方法,儘快重啟在若開邦各地的人道主義救援行動。」

此前據新華網9月8日消息,緬甸西部的若開邦自上月25日以來連續發生襲擊事件,若開邦孟都等地30處警察哨所遭武裝人員襲擊。「若開羅興亞救世軍」(ARSA)宣稱製造了襲擊。緬甸政府25日指認襲擊者是賓格利人,即國際媒體常說的羅興亞人,並宣布「若開羅興亞救世軍」為「極端主義恐怖組織」。

緬甸政府稱,上月25日至本月5日,羅興亞救世軍發動的襲擊共造成13名軍警、兩名政府職員、21名平民死亡,另有22人受傷。恐怖分子共在59個村莊縱火,燒毀6800餘座房屋。政府稱,至少371名恐怖分子的遺體被發現。軍人和警察已疏散2.6萬餘人至若開邦的安全地帶,疏散工作仍在繼續。

而據緬甸官方日報《緬甸環球新光報》9日消息稱,緬甸政府則首次宣布在若開邦孟都鎮北部、南部和中部辟設三個救援營地,為流離失所的羅興亞人提供人道援助。孟都鎮是此次暴力衝突的中心。

9月9日,「若開羅興亞救世軍」通過推特宣布,從10日起單方面停火一個月,並呼籲緬甸政府軍也放下武器,讓國際救援組織得以進入若開邦運送人道物資,緩解當地難民危機。

但是,這個單方面停火聲明尚未獲得緬甸政府的官方回應。緬甸政府發言人佐泰(Zaw Htay)10日則在推特上拒絕了羅興亞武裝組織提出的停火協議,並稱「我們的政策是不與『恐怖分子』談判」。

睡覺中的羅興亞難民

羅興亞人問題引發國際社會關注

隨著積重難返的緬甸羅興亞人問題急劇升級,多國在這一問題上「積極」發聲,尋求推動該議題受到國際社會的進一步關注與討論。

當前,除了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土耳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沙特、伊朗等緬甸周邊國家及穆斯林人口占多數的國家已先後表達了關注,英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也對羅興亞人的遭遇表達了關注。

8日在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尼首都雅加達和同為伊斯蘭大國的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等地的緬甸使館門前都爆發了抗議活動。而在與緬甸羅興亞人有著密切歷史淵源的巴基斯坦,全國各地城市也於近日爆發聲援抗議。

馬爾地夫更是於9月4日宣布暫停與緬甸的所有貿易交易,「直到緬甸政府採取措施阻止對羅興亞人的暴行為止」。

「羅興亞人遭遇的災難已達到『恐怖』水平,因此我們不能等閑視之。」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9日下午在梳邦空軍基地為救援團隊送行時表示。該國當日正式啟動「羅興亞難民人道主義援助任務」,派出兩架A400M軍用運輸機,向孟加拉國吉大港運送包括糧食、毛巾、肥皂等在內的共12噸物資,為從緬甸逃到當地的羅興亞人提供援助。同時,非政府組織馬來西亞青年志願組織(iM4U)也派出35名志工到當地服務。11日,馬來西亞還派視察團出訪達卡,同孟加拉國政府商討援助羅興亞人的下一步行動。

同時,與緬甸相隔萬里之外的土耳其,也自8月底衝突爆發後頻頻發聲,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6日與昂山素季就若開邦局勢進行通話,並在9月10日於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召開的「伊斯蘭合作組織」領導人會議期間呼籲穆斯林國家一同幫助羅興亞人。

值得注意的是,並不經常公開露面的土耳其第一夫人阿米娜·埃爾多安(Emine Erdogan)9月7日在其兒子比拉與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Mevlut Cavusoglu)的陪同下親赴孟加拉國與緬甸邊境地區的羅興亞人難民營進行探訪。土耳其素以伊斯蘭世界引領者自居,過去兩周內,土耳其官方媒體的頭條區也以大篇幅的連續報道關注羅興亞人的生存狀況。

當地時間2017年9月11日,孟加拉國科克斯巴扎爾,羅興亞人難民在難民營中排隊等候。

備受考驗的昂山素季

與此同時,這場人道主義危機正將一直受西方社會褒獎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季推上「道德審判台」。

昂山素季9月6日首次就若開邦局勢發表評論,稱大量有關若開邦局勢的「虛假消息」正在流傳,目的是製造矛盾、助長恐怖勢力。

昂山素季說:「我們確保在緬甸所有人的權利受到保護,不光是政治權利,還有(獲得)社會和人道主義保護的權利。」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5日呼籲緬甸政府果斷結束若開邦暴力事件,逐步讓羅興亞人重過正常生活。

儘管在羅興亞人問題上,昂山素季和其領導的緬甸政府面臨來自國際社會的指責和壓力,但緬甸本國媒體人等人士仍多選擇支持昂山素季。

「批評昂山素季的人主要來自國際社會,尤其是來自緬甸以外的穆斯林群體。」緬甸資深媒體人、評論家悉都昂敏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在羅興亞人問題上,緬甸絕大多數民眾支持昂山素季,因為緬甸是主體民族為緬族、絕大多數民眾信仰佛教的國度。大部分民眾不對羅興亞人持同情態度。

「昂山素季目前在國內外面臨的壓力是不一樣的」,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宋清潤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若開邦的局勢確實嚴重,由於大部分民眾對羅興亞人不認同,昂山政府陷入兩難境地。在國際上,西方媒體掌握著話語權,羅興亞人因此成了世界性問題。

對於無論在緬甸國內抑或是國外均身陷困境的羅興亞人而言,繞不過去的問題便是身份歸屬。

據新華社8月29日報道,羅興亞人主要生活在若開邦、孟加拉國以及其他一些國家。緬甸政府視羅興亞人為來自孟加拉國的非法移民,一直不承認羅興亞人為緬甸公民。

「我想對全世界說,我們是緬甸公民。」目前在孟加拉國尋求庇護的12歲若開邦男孩賈西姆對半島電視台表示。「如果他們承認這一點的話,我們將非常開心,這才是我們所渴望的。「

背景

新華網報道,據估計,緬甸境內生活著100餘萬羅興亞人,絕大多數在若開邦。在若開邦,信奉伊斯蘭教的羅興亞人與占當地人口多數、信奉佛教的若開族人長期不和。緬甸政府也視羅興亞人為來自孟加拉國的非法移民,一直不承認羅興亞人為緬甸公民。

去年10月,若開邦3處邊防警察哨所遭襲,9名警察死亡。緬甸政府認定這是恐怖襲擊,軍隊隨後在若開邦展開清剿行動,多次與武裝人員發生交火。今年2月,清剿行動結束。「若開羅興亞救世軍」被認為策划了去年10月的襲擊事件,曾多次實施暗殺。該組織上月25日在社交網站上聲稱,發動襲擊是為了「解放受壓迫的人」。

昂山素季今年4月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專訪時承認,若開邦存在問題,人們之間有「分歧」和不少「敵意」,但否認政府在那裡對羅興亞人進行「種族清洗」,並稱正「癒合分歧」。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