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憑借《三夫》首次提名的曾美慧孜,獲得了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宣佈結果的一瞬間,她哭了出來。坐在她身邊的陳果和黃秋生都第一時間站起來恭喜她,黃秋生攙扶她站起來,直到送她走出觀眾席才坐了回去。

聽著她在臺上用非常不標準的粵語說:「多謝香港電影,給了我一雙玻璃鞋;多謝陳果導演,給我了一張船票。」

對於一個奮鬥多年的女演員而言,最光輝的瞬間莫過於此刻了。

誰是曾美慧孜? 公眾號 第1張

任何一個看過《三夫》的人,都不會意外曾美慧孜拿到影後,這尊獎杯對於她真是實至名歸。

但對於沒有看過《三夫》的人而言,或許就如幾個月前曾美慧孜橫空殺入金馬提名一樣,他們依然忍不住要問:

「曾美慧孜是誰?」

這個名字在去年橫空出世,僅僅一年的時間,我們都記住了並不好唸的名字,以及那張極富侵略性的臉。

她是一個少有的、非常有硬照表現力的演員,這甚至已經不能用「電影臉」來形容,硬照幾乎從無失手,無論濃妝還是素顏都能駕馭,彷彿有一千張面孔,唯一不變的是殺氣騰騰的眼神。

誰是曾美慧孜? 公眾號 第2張

誰是曾美慧孜? 公眾號 第3張

而在各種紅毯照上,她打扮大膽,氣場強大,讓人第一眼就會被吸引。

因為她希望自己總能呈現出「當下最猛、最勇猛的一個狀態」。這樣的勇猛完全自成一派,你不得不承認,重要的不是她穿了什麼,而是她總能旁若無人、強大又自信。

誰是曾美慧孜? 公眾號 第4張

誰是曾美慧孜? 公眾號 第5張

忍不住問她,你覺得什麼是最好的表演?

她說,最好的表演,應該是「雌雄同體」的表演。這個詞實在聽起來很抽象,但轉頭一想,她本人已經是最好的註解。

雌的一面,自然是那種成熟女性的魅力;雄的一面,則是她的橫沖直撞,她的力量感。

她不害怕在鏡頭前展示自己的任何一面,美與醜,慾望與瑕疵。這樣的臉纔是一本書,看得越多,越看不透。

她是用一種全然進攻的姿態,來表達自身的女性之美。這奮不顧身的生命力,就是「曾美慧孜」。

誰是曾美慧孜? 公眾號 第6張

不久之前,桃桃淘電影也有幸和曾美慧孜約過一次專訪。這次採訪約在辦公室,到時間去接她,一打開門嚇了一跳——

第一眼看到的竟然不是曾美慧孜的臉,而是一個人低著頭,吃力地抱著兩只巨大的紙箱子。

我嚇一大跳,一秒鐘後才反應過來,這就是曾美慧孜。她獨自前來,沒有帶助理更沒有經紀人,依然是自己一貫的中性打扮風格,戴鴨舌帽,穿肥肥大大的連帽衫。

不僅如此……

還給我們搬來了兩箱飲料。

採訪結束之後,同事們都過來嘖嘖稱奇,我們又發現了一個讓人震驚的事實:這兩箱水,真的非常重。

幾個女同事輪番上陣,沒有一個人能夠成功地將它擡起來。難以想像曾美慧孜一個人是如何做到的。

誰是曾美慧孜?

想把這兩箱水供起來,可我們搬不動

是的,金像獎影後都給我們搬過水了,感覺已經可以寫進我的履歷裏。

:)

在過去的一年裡,曾美慧孜出現在了三部電影裏,每一部都是好作品,合作的也都是好導演。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姿態,這同樣很曾美慧孜。

畢贛的《地球最後的夜晚》。

誰是曾美慧孜? 公眾號 第8張

章明的《冥王星時刻》。

誰是曾美慧孜? 公眾號 第9張

以及把她送上影後寶座的陳果的《三夫》。

誰是曾美慧孜? 公眾號 第10張

國內暫時還沒有途徑看到《三夫》,大部分人聽說這部電影,或許只能想到,哦,她在裡面演一個妓女,有性癮,有智商障礙,還有三個老公。

誠然如此,讓一個女演員拿獎的第一步,往往都是要吃苦,要扮醜。

誰是曾美慧孜? 公眾號 第11張

曾美慧孜當然吃苦了。她幾乎可以說貢獻了多年來國內女星最大尺度的演出,不單要克服羞恥感,還要承受巨大的輿論壓力。

片中有一場鬧市情慾戲,要在中環人流最多的地方拍攝,早上八點半,已經有上班族來來往往,她和男主角就在貨車車廂裏翻雲覆雨,天橋上的行人低頭就能看到。

除此之外,大部分戲都是在海上漁船拍攝。船身搖搖晃晃,拍完戲回到岸上,她都不再適應陸地,反而得自己搖來晃去,才覺得「世界是平的」。

她也扮醜了,增肥三十斤,最胖的時候有一百四十多斤。

後來不得不花了半年多的時間來減肥,一邊在下個劇組拍戲,一邊每天抽空花三四個小時穿暴汗服健身。看到自己滿身的肉,一度「是很絕望的」。這樣直白的形容,也很讓人感同身受。

但做演員是很殘酷的。很多時候,敬業和吃苦,只是作為好演員的第一步。很多人吃了很多苦,把自己整得形銷骨立,所能達到的不過是匍匐在表演的門檻之前。

只有看到曾美慧孜的時候會很確定,她絕對是老天賞飯吃的那種演員。她的好不在於為角色犧牲多少,而在於她的眼神裏是真的有內容。

誰是曾美慧孜? 公眾號 第12張

影片的大部分鏡頭,她都坦露身體,露出一身白花花的肉,但都並不色情,也不讓人難堪。

因為她皮膚雪白,肉身通透,哪怕在慾望中沉淪呻吟,也有一雙死氣沉沉的眼睛,永遠有距離感。你覺得她「不臟」。

而片中堪稱「影後時刻」的一場戲,其實沒有大尺度情慾戲,小妹難得把衣服穿回來,凝視著遠處的港珠澳大橋。

她一眼望去,如此空洞的眼神,看不見任何渴望,反而變成深不見底的黑洞,透出最原始的生命力。

誰是曾美慧孜? 公眾號 第13張

這種巨大的矛盾、無以名之的反差,恰恰是全片最為深刻的主題。以至於,某種程度上,是曾美慧孜的表演成就了這部電影。

曾美慧孜談到這場戲,同樣心有慼慼。那時候已經到拍攝尾聲,拍了一個多月,經歷這個角色的過程,如同自毀一般,讓她整個人都已經達到了極限,反而就「完全放鬆了」。

她說自己的狀態是「空掉了」,「慾望和所有的快樂、幸福,都不存在了,我已經不擔心自己像不像小妹了,我覺得那個時候我已經就是她了。」

誰是曾美慧孜? 公眾號 第14張

正如她提到自己為角色做準備的時候,也並沒有刻意去看什麼情色片,反而只是斬斷了跟外界的一切聯系,像「造了一座廟」,把自己放在裡面。

越是要為這個角色放大很多的情緒和慾望,越要讓自己完全放空,像回到最初來到世界的狀態。

所以陳果也說:「這個角色是為她而寫,沒有她,這部電影都拍不成。」

誰是曾美慧孜? 公眾號 第15張

但聊起電影的拍攝過程時,又會發現,一切並沒有那麼順利,壓力不僅來自於角色本身。甚至曾美慧孜也一度緊張又忐忑。

準備角色的時候,導演陳果只說了許多個「不要做」,但也不確定應該做到哪一步。

她想過學馬龍·白蘭度演《教父》那樣往嘴裡塞棉花、改變面部結構,被導演拒絕;導演讓她去看《綠洲》裏文素麗的表演,但又說,不要那樣演,你的角色是一個妓女,要有美感。

他希望她用最自然的方式來演,不要「走捷徑」。捷徑是什麼呢?是套路,是誇張的、戲劇化的技巧。而他希望她能順其自然,那當然就只能完全地融入角色。

誰是曾美慧孜? 公眾號 第16張

《綠洲》

到了片場,一切還是不確定,小妹性癮到什麼程度、智障到什麼程度、乃至於會不會說話,這些都不確定,第一週都花在互相磨合上。大家心裡沒有底,劇組對她好像也有懷疑。

她生平第一次去香港演戲,聽不懂粵語。只有陳果對她講戲時用國語,其他人連吆喝吃飯都是說粵語,她根本聽不懂。

她也並不太適應陳果的拍攝方式。他拍戲節奏很快,就像商業片那樣講求效率,一場戲完了就立刻銜接下一場,不會有太多時間準備,要一秒入戲。偏偏她還是要演一個情緒波動如此之大的角色。

神奇的是,她反而在這樣一個劇組裏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節奏。

在完全無所適從的環境之中,她變成了「真空」的,這恰好和她要扮演的小妹的狀態吻合。影片中,這個智障的年輕妓女,像被甩到岸上的一條活魚,同樣是完全與世界「真空」的。

片中小妹的一大特點,能發出驚人的海豚音,這也是曾美慧孜的「巧合」。

這是她從小的一項祕密武器,她小時候發出的尖叫聲,能讓薄薄的玻璃棒直接炸開。沒想到長大以後還能用到表演裏。

當她在片場第一次主動發出那種尖叫時,攝影師「都毛了」,片場所有人都汗毛倒豎。她好像真的在演一條魚,沒有慾望,只有生存的本能。

誰是曾美慧孜? 公眾號 第17張

拍攝《冥王星時刻》也是一樁巧合。那時她剛剛結束一段感情,而她要扮演的寡婦春苔,又是一個那麼渴望愛情的女人。她的生活和角色,在那個瞬間就又重合了。

大概也少有人看過《冥王星時刻》後,會不對她扮演的春苔印象深刻。雖然這個角色直到影片最後三十分鐘才堪堪登場,但全片的氣氛都潮濕壓抑,唯有她生機勃勃,如角色名一樣春意盎然。

很多評價說她在這部電影裏「連背都會演戲」,豐腴的背影,滲透出絲絲縷縷的慾望。

誰是曾美慧孜? 公眾號 第18張

轉過身來,又能從春苔的臉上看到某種脆弱。她膽怯又卑微地追逐著慾望,正是這一點怯意,讓這個角色活了過來。

誰是曾美慧孜? 公眾號 第19張

曾美慧孜用一段很美的話來形容這段演出:「春苔那個角色有一種生命力和慾望。其實那個階段我是在死裡逃生,從那麼絕望的感情中想生存下來,剛好我可以釋放在其中。」

但後來我又想,哪裡有這麼多巧合呢?或許只是她就是很擅長找到自己與角色的某種共鳴,心無旁騖地進入到另一個人的節奏和呼吸。

就像她賦予了春苔風情萬種的背影,又賦予了小妹空無一物的眼神。這都是她的一部分。

誰是曾美慧孜? 公眾號 第20張

讓我感到很意外的是,在問到她是否會很難從一個角色裏走出來時,她說完全不會,反而把演戲和生活分得很開。

脫下戲服,她受母親影響,一直過著非常規律的、「理科生一般」的生活。每天早上看書和學語言,下午健身,晚上休息。

如此規律的作息,讓她在離開劇組之後,就是一個「生活中非常普通的女人」,也讓演員這個職業更像是「分裂出來的另外一個自己」。因為她深信,女明星的光環是危險的。

「如果你要以一個女演員的職業,去扮演你的生活,那可能就只能演女演員,演不了普羅大眾,演不了更加有敏感度的角色。」

誰是曾美慧孜? 公眾號 第21張

《下海》

保持對生活的敏感度,這段話並不陌生,不久之前才剛聽一個人說過,那就是剛拿到柏林影後的詠梅。

在《地久天長》裏,詠梅的表演毫無痕跡,演出了一個活脫脫的、傷痕累累的下崗女工。她也說過,正因為瞭解生活,所以她的表演纔可以「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

曾美慧孜也深信這一點:「只有在最平凡、最普通的生活當中,纔可以遊刃有餘地去扮演不同的角色。」

誰是曾美慧孜? 公眾號 第22張

鏡頭之外的她,態度也一直很謙卑,不斷地談到各種「巧合」,談到作為演員的「神性」,又一次次地感謝陳果導演、感謝每位提拔過她的導演。

她喜歡電影,有相當的閱片量,我們聊了不少電影,她提到自己的偶像是夢露和瑪琳·黛德麗,還提到了瓦爾達的《五至七時的克萊奧》。

這像是一個曾美慧孜篤信的「神性」時刻。在採訪前夜,她心血來潮地翻出自己七年前寫的《五至七時的克萊奧》的觀影筆記,很驚訝自己那個時候就已經邏輯如此縝密、又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電影,想做什麼樣的演員。

而在採訪結束不過幾天後,瓦爾達就與世長辭。

誰是曾美慧孜? 公眾號 第23張

《五至七時的克萊奧》

最近她和媽媽一起看了《寵兒》,對於女皇的表演心悅誠服。而且還提到,早在看《夜班經理》的時候,她已經對奧利維婭·科爾曼扮演的女警印象深刻,這讓她不禁感慨,「或許真的是一切都有出處」。

誰是曾美慧孜? 公眾號 第24張

《寵兒》

回顧曾美慧孜的職業生涯,同樣是一切都有出處。

演員的成名之路大多不易,曾美慧孜亦然。或許你也很難想像,這樣一個千人千面的女人,年輕時演的最多的,居然是一團孩子氣的單純女孩。

她入行的第一個角色是《頤和園》,演的是女主角餘虹乖巧的室友鼕鼕。後一年她又拍了《蘋果》,雖然出演了一個更成熟的角色,墮落風塵的洗腳城小妹,那種反差感也依然來自於這張稚氣未脫的臉龐。

誰是曾美慧孜? 公眾號 第25張

這樣的入行經歷,對於曾美慧孜來說,大概是幸運也不幸。

幸運的是,十幾歲的她就有婁燁和李玉提攜,這是多麼高的起點;不幸的是,她碰到的都是「大女主」戲。在兩位性格強烈的女主角面前,她只能扮演一朵莬絲花。

在《蘋果》劇組帶她去柏林電影節的時候,她實在太年輕了,從沒有出過國,甚至不知道「出國」是什麼意思。

飛機起飛的那一刻,她覺得電影真棒,可以帶她去另外一個世界。

誰是曾美慧孜? 公眾號 第26張

《蘋果》劇組在柏林紅毯

但即使是懵懵懂懂、完全不懂得何為表演時,她依然會本能地迷戀扮演某個角色的體驗。演《蘋果》的時候,她瞞著劇組的人,在歌廳裏體驗了一個月的生活。

當時只有十幾歲的她,有被人打過,有被灌酒過。捱打之後不敢跟人說,只能偷偷躲在廁所裏哭。拿了客人的小費也不留下,全部夾進老闆孃的書裏,因為感覺「收了錢就不幹凈了」。

如今提到這段經歷,她情緒波動最大的一刻,卻不是說到自己吃了多少苦,而是為當時歌廳的其他姐妹感到內疚。因為她欺騙了那些女孩的感情,這彷彿是一種背叛。

就像婁燁斷定只有郝蕾能演餘虹一樣,在聽到這段故事時,我也忍不住想,除了這樣擰巴又敏感的曾美慧孜,誰還能演好鼕鼕和小妹呢?

誰是曾美慧孜? 公眾號 第27張

在這之後,她也演過電視劇,接受《我的前半生》的導演沈嚴邀請,接連出演了劇版《手機》和《辣媽正傳》。曾美慧孜意外地發現自己「還挺適合演喜劇」,順著這條路往下走,並非不能順順當當地做個電視劇或是喜劇演員。

誰是曾美慧孜? 公眾號 第28張

《手機》時期的牛彩雲

那或許也是頭一次她獲得了這麼高的知名度,父母終於能在電視機上看到女兒,走上街也有人能認出她來。

但她反而感到迷失,覺得那時的自己變成「一個非常普通的女孩子,但是特別想扮演一個女明星」。結果她失敗了,她找不到方向。於是她選擇了急流勇退,去紐約讀書。

在紐約的一年半時間,被形容為「一個被馴化的過程」。在巨大的曼哈頓,她感到自己孤獨又渺小,彷彿「被抽了一個大巴掌」,但又好像找了主心骨。回國之後,反而能夠更腳踏實地地演戲。

誰是曾美慧孜? 公眾號 第29張

曾美慧孜在裝置藝術《愛.味-再見,路易斯康》

或許一切都是冥冥中自有安排。十幾年前她就見過陳果,卻與當時試鏡的角色失之交臂;再見陳果,她終於做好了準備。他們喝了兩次咖啡,聊了沈從文的《丈夫》,聊了大嶼山的盧亭傳說,她就得到了小妹。

能夠扮演《三夫》中的小妹,對曾美慧孜來說,是具有「使命感」的。好像她就是為了小妹而生,又是為了小妹,把過去幾十年的自己都清空清零。

很開心在今時今日,我們還能擁有這樣一位女演員。

當我最後問她,你如何看待演員這個身份時,她說,這只是我要完成的一個工種,我提供我的身體、我的聲音、我的容貌,這些是我的材料。我很難想像還能聽到比這更好的回答了。

這一刻,她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尊金像獎影後。她出演的刁亦男導演的《南方車站的聚會》,大概今年就會問世。而且,她還有了進軍好萊塢的打算。

而對於曾美慧孜來說,這一切也只是開始。

採訪:小娟

附: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完全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無雙》

最佳導演:莊文強《無雙》

最佳男主角:黃秋生《淪落人》

最佳女主角:曾美慧孜《三夫》

最佳男配角:袁富華《翠絲》

最佳女配角:惠英紅《翠絲》

最佳新演員:Crisel Consunji 《淪落人》

最佳編劇:莊文強《無雙》

最佳攝影:關智耀《無雙》

最佳剪接:彭正熙《無雙》

最佳美術指導:林子僑《無雙》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文念中《無雙》

最佳動作設計:林超賢《紅海行動》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RubberBand《逆流大叔》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逆流之歌」《逆流大叔》

最佳音響效果:Nopawat Likitwong, Sarunyu Nurnsaii《紅海行動》

最佳視覺效果:李仁浩、姜泰均《紅海行動》

新晉導演:陳小娟《淪落人》

最佳兩岸華語電影:《我不是葯神》

終身成就獎:謝賢

專業精神獎:劉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