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題主這個問題前,我先說一個前幾天我一女同事跟我說的事。

那天我和她在公司的陽臺抽煙,她說她一個朋友的男朋友本來在老家考上了公務員,幹了兩年覺得沒什麼意思。這哥們也從小喜歡文學,沒事寫點小詩詞、小短文什麼的,也不知打哪兒遇見個據說是什麼作家的貨。這哥們就說自己想辭了現在的工作,想專職搞文學。那個所謂作家居然說想當作家就要多體驗生活。這家們一聽就像打了雞血似的,非要辭職去飯店或超市當服務員,我那女同事的朋友怎麼勸也不管用。

我那女同事讓我去勸勸,說好歹我也算是個作家了。我一聽就拒絕了,告訴她我頂多也就個坐家,而且自從上班以後連在家好好坐坐的時間都很少了。不過就我也這樣的,也知道那個所謂作家在誤導人,隨便拿一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話敷衍人。

想要成為一個作家,這當然是好事,體驗生活當然也是必要的,不過文字首先是一種想像。沒有想像,再豐富的生活體驗也是白搭。說到這裡,再回到題主提的這個問題上來,「陶淵明在《桃花源記》裏描寫的世外桃源是不是真的?」

陶淵明在《桃花源記》裡面描寫的景色特別美,仿若身臨其境一樣,而且生活在裡面的人一個個怡然自得,就宛如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一樣!所以我可以據此斷定,這一定不是真的,桃花源一定不是真實存在過的。人往往就是這樣,越遭受困苦窘迫,越希望有美好光明的生活。就是這種希望化作想像,然後從陶淵明的筆下流淌出來,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篇《桃花源記》。

實際上,把陶淵明的生活軌跡聯繫起來,也很容易知道他一定沒去過桃花源。這篇文章大約完成於公元420年後,當時他早已決定不再為五斗米折腰了,可是又不很會種地,只好過著「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日子,常常需要親朋好友的接濟纔不至於餓死。六七年後,也就是公元427年,饑寒困頓而死。

試想一下,陶淵明若真的去過桃花源,會傻到「停數日」,主動「辭去」嗎?那可簡直就是他夢寐以求想要的彼岸樂土啊!

不過,桃花源雖然不是真實存在的,可陶淵明還是用他的想像為我們描述了這樣一個美好的地方,我們也從他的文字裏感受到了美好,這就是有想像的文字的力量。

我是自由撰稿人索彥,「索彥聊詩詞」是我專門聊詩詞歌賦的頭條號,歡迎喜歡寫作和詩歌的朋友關注我,一起交流學習!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