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播放按鈕,觀看視頻)


三年級,雅思考試獲得綜合7分、聽力單項8分的好成績,刷新了“最年輕雅思成績7分獲得者”的世界紀錄;


二年級下學期,獲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天才少年中心SCAT全球雙高分獎;


也是二年級下學期,英語閱讀已經達到美國高中11年級8個月的水平;


學西班牙語不到一年,通過了Dele A1考試,還能與當地人熟練交流,目前正在準備A2考試;

……





這個“超級兒童”就是上海平和雙語學校三年級的小學生鄒歆柏(Bobby)。而他還在以不斷更新的驚人成績刷新着我們對牛娃的認知。


不僅英文好,Bobby還有很多堅持多年的興趣愛好


面對如此牛娃,爸媽們紛紛表示,“本來不焦慮的,看完反而焦慮了”。也有不少爸媽對Bobby的語言啓蒙、父母的教育方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吃瓜羣衆們也頗爲好奇,他在英語、西班牙語以外的學習如何。


所以,Bobby的超強語言能力究竟是天賦異稟還是後天培養?小小年紀卻頻頻獲獎的他,是否擁有獨門學習方法?他的爸爸媽媽又有怎樣一套教育理念?


帶着種種疑惑與好奇,我們在Bobby剛過九歲生日之際,採訪了這位“天才牛娃”和他的媽媽。


咖啡館內可借的藏書衆多,也是Bobby經常光顧的地方


1

《神奇樹屋》,

點燃了孩子對英文閱讀的熱愛。


對Bobby來說,學英文是一件很快樂、甚至挺容易的事情。這要回溯到他小的時候,對他影響不小的一套書——美國蘭登書屋出版的《The Magic Tree House》(《神奇樹屋》)。可以說,以這套書爲起點,他開始了真正的英文閱讀。


爲什麼是《神奇樹屋》呢?其實這套書是美國孩子2、3年級時的讀物,考慮到Bobby當時已經有一定英文基礎,並且這套書的難度由淺入深,他不會覺得過於挑戰。另外,我們從小就發現了Bobby對軍事、歷史那種來自天性的熱愛。正好這套書內容豐富,話題廣泛,也與他的興趣契合。


起初是帶着他一塊兒讀,給他翻譯不懂的單詞,一起查字典。慢慢地,會建議他聯繫上下文自己猜。這樣下來,一套52本,陪了快20本之後,他就開始獨立閱讀了。甚至後來,他還反過來嫌我們的閱讀速度太慢。



雖然我也經常給其他爸媽推薦這套書,但始終不忘一個原則: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首先還是要順着孩子自己的天性和興趣。


很多爸媽經常煩惱,爲什麼給孩子的書他們讀不下去?原因很簡單,就是入門起點太高,孩子讀得失去了樂趣。閱讀這件事上,爸媽的心態可以適當放鬆一些,給孩子選入門書,起點相對低一點,否則只會揠苗助長。


就像Bobby能夠讀《神奇樹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他更小一些的時候,我也會買一些能動手觸摸的卡通英文書,不斷吸引他,讓他自己找到與書相處的樂趣所在。


另一個原則:家長的言傳身教。


我和他爸爸本身就有閱讀習慣,我們一家人共同的愛好就是讀書、旅行、交流。所以不光是陪伴閱讀,父母以身作則建立起閱讀環境也很重要。我們家有買書的習慣,我們自己讀的加上給Bobby買的,好幾個書櫃都放不下。


後來實在沒辦法,捨不得賣掉,就乾脆租了個倉庫,專門放書。確實有很多好書,看過一次是遠遠不夠的。




Bobby家的藏書一角


直到現在,Bobby每天都會讀起碼半小時英文書,看的書也都是自己挑選。如果有多的時間,我們會再給他選一些值得重讀的書,這些書往往有着深刻的含義,常讀常新。他自己也會主動把喜愛的《The Longest Day》、巴頓將軍的傳記等書讀好幾遍。


2

英文學習,

他有特殊技能與自己的高效方法。


最初發現Bobby讀書速度快,是他用十分鐘看完了一百多頁的《Where is》系列叢書。當時我們還不相信,下意識覺得他沒有認真讀。後來他爸爸就專挑書中的各處細節來考他,發現Bobby能答對80%以上。


他剛開始完全是自創了一套方法:不按書頁順序看,左一眼右一眼地找關鍵詞,最後全靠這些東拼西湊的關鍵詞把一本書理解個大概。雖然我們並沒有想刻意培養他這個技能,但爲了不讓他看書順序這麼無規律,我們就查了一下快速閱讀方面世界冠軍的方法,建議他一頁一頁按順序看關鍵詞,才把這個技能徹底挖掘出來。


用他自己的話說,每一頁的關鍵詞就是精華,抓住關鍵詞就可以,其他並沒有那麼重要。


除了做閱讀理解題的時候需要逐字逐句,關注本文細節地讀。他看其他書,都能用這個方法把整本書理解下來。譬如一本1000多頁的英文版丘吉爾的《二戰回憶錄》,他花了一個半小時就全讀完,並且能夠理解整本書的意思。



不可否認,Bobby確實有一些學語言的天生優勢。


他從小就有一個小煩惱,就是覺得電影院裏太吵,聲音嘈雜。也是由這個契機開始,我們發現了他稍異於常人的敏銳聽覺,這個小天賦幫助他在模仿發音時又快又準。


雖然西班牙語才學了一年,還只是入門階段,我們去旅遊時,他已經能熟練地和當地人進行日常交談,還讓對方以爲他是住在本地的孩子。


印象很深的是在幼兒園大班的時候,他突然之間能夠自己即興講英文故事。他從很小就愛看歷史、軍事題材的影碟,各種戰役和相關歷史故事熟稔於心,所以經常也會用英文,自己組織語言,來給同學或老師講各種各樣的故事。他的腦袋裏總是有很多內容,在上大班時即興講了一個多小時都還有餘力。


Bobby在課堂上給同學們做英語閱讀的演講


Bobby的記憶力也不錯,一天記100個新單詞不在話下。根據他自己的判斷,一個陌生單詞從接觸到掌握(包括聽說讀寫),快則5分鐘,遇上難一些的,也不會超過一週。他看得廣,有時候還會蹦出一些我們都沒接觸過的專業詞彙。


後來我們發現,Bobby其實也有一套自己背單詞的方法。他主要會用詞根、詞綴聯想法來記憶。舉個典型的例子,recreate,re-表示“一再,重新”,create表示“創造”,結合起來就能知道這個單詞的意思。還有一些詞沒有詞根或詞綴,他就會在一句句子當中記憶,根據單詞所在的上下文,記住它的語境。再遇到這個單詞的時候,他就會回憶起當時的語境。而這個方法對閱讀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

中文先行的雙母語培養,

我們從未想要他做“香蕉人”


雖然Bobby的英文在同齡孩子裏很突出,但其實我們更關注他中文的學習。


他上小學以前,認字量已經達到近三千,都是通過中文閱讀得來的。開始讀英文書以前,我們同樣會讓他從中文閱讀開始。我們也試過傳統的識字卡教學,但在Bobby身上起不了太大的效果,反而看過就忘。


所以,一是閱讀,二是陪伴。這兩點在我們的經驗中確實是關鍵。初期,家長的引導和陪伴是孩子獲得知識、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當時,我會爲他挑選比較有趣的中文書,讀給他聽,每次他聽得樂在其中,也就願意自己看了。鄭淵潔、楊紅櫻,都是他很喜歡的中文作者。


Bobby經常在學校活動中擔任主持


不光是中文書,傳統文化的薰陶對中國孩子而言也很重要。平時,我會和他一起背古詩詞和《聲律啓蒙》。值得一提的是,他就讀的平和雙語學校,課上老師也會帶着他們念《三字經》等傳統經典讀本。最近,他們還在寫《西遊記》的讀書筆記。


很多時候,家長對孩子的雙語學習如何平衡會有疑問。對我而言,縱然目前是雙母語培養,但在日常的生活中,我會要求他用標準的普通話和中國人交流,也會讓他看到祖國的飛速發展,產生文化的自豪感。


畢竟,認同自己的身份,認清自己的根,才能更好地做一個世界公民。


4

學語言不是目的,

而是架起橋樑,讓孩子走得更遠


目前,學校的英語課程確實不太能滿足Bobby學習的需求了,所以我們在網上給他找了美國十大私校之一的網課,來填補他“吃不飽”的狀態。給他上課的美國教學主任也稱讚他的英文水平已經超過了很多美國7、8年級的學生。


在考完西班牙語A1到現在的小半年,他的進步也很快。今年11月就會準備考A2。我們對他的要求也是起碼達到C1,即可看作他現在雅思7分的水平,以便之後有自學的能力。


Bobby考雅思的那一天


Bobby自己也很有主見,未來他還有很多想學習的語言:法語、拉丁語……但他也認識到了,學語言並不是最終目的。用Bobby自己的話說,學語言可以“和更多人交流”。


在我看來,學語言就是架起文化之間的橋樑。我們帶他遊西班牙、意大利等歐洲國家,也是希望他能夠了解並尊重其他的文化。和更多人直接交流,也能獲取更多的一手資料。


在印度齋蒲爾簡塔曼塔天文臺找到屬於自己的金牛座


在意大利比薩斜塔前


Bobby看過《時間簡史》和《三體》,雖然理解上有諸多困難,但毫不妨礙他對物理、對科學的興趣與好奇。小小年紀的他有一個偉大的理想:成爲推動人類歷史前進的人。我們尊重他的想法。語言,是爲他打破壁壘、直接學習更多新知的一種載體。


5

有天賦又如何?

不要讓“天才兒童”成爲孩子的標籤


Bobby確實取得了一些挺了不起、甚至遠超同齡人的成績。但作爲父母,我們也看到他在思想深度和思維邏輯上的短板,導致他的寫作一直是弱項。


他的雅思聽力8分,口語和閱讀都是7分,但寫作5.5分,拉低了整體成績。這與他的年齡、閱歷都有關。不過我們也不怎麼着急,考試分數並不是衡量標準,只是讓他知道自己並不完美的一種方式。


今年暑假,他將進入CTY夏校學習閱讀與寫作,不但是填補空缺,也是希望他在這個營地中看看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學生如何學習。(小編按:CTY,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Talented Youth,霍普金斯大學創建的天才少年中心夏校,校友包括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谷歌創始人謝爾蓋·布林等各界精英。)


其實,這些大大小小的考試、經歷也是我們在他成長路上設立的一個個小目標。孩子未來的路還遠,興趣、想法,各方面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一下子就給他設定一個遠大的志向或目標實在沒什麼意義。像超級瑪麗一樣,跳一跳就能夠着的一個個小目標就像一塊塊金幣,幫助他越走越遠,越走越堅定。



不光是學業,他還有不少興趣愛好——練跆拳道、彈吉他、演音樂劇,也都學了幾年了,我也要求他一旦開始就要堅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廢。一點一滴的堅持,會令他受益終生。


Bobby是“天才兒童”嗎?我其實不願給他貼上這樣的標籤。一方面,他在語言學習上確實有天賦,我們不想辜負,所以儘可能地給他足夠的資源來助長他的天賦。另一方面,我也一直和Bobby強調,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是天才,可以不勞而獲。要想到,萬一未來某一天,上帝拿走了你的天賦,你將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


所以總結下來,我們秉持的理念就是四個字:腳踏實地。所有的知識、成就,都要靠努力才能成爲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


Bobby的跆拳道也進步很快,目前已經達到紅藍帶


6

陪伴孩子,

就是與他“同甘共苦”


如果總結我們的教育理念,除了腳踏實地,就是陪伴。簡簡單單兩個字,卻不一定是所有父母都能做到的。但陪伴的意義遠不止於看着孩子成長,更是給他足夠的安全感和自信,去面對學習、生活上的種種困難與挑戰。


就拿英文學習這件事來舉例。之前他還無法獨立閱讀的時候,我們工作也很忙,經常加班到深夜。但即使那段時間,也依然能夠擠出時間來陪孩子閱讀。後來他開始背單詞,我也會跟着一起背。可能他還嫌我背得慢,但事實證明,這“同甘共苦”的時間並沒有浪費,而是非常值得。


試想,如果父母抱着手機,看着電視,讓孩子自己苦命背單詞,他們心中會平衡嗎?


所以,作爲家長,千萬不要給自己找那麼多借口,我們的確不是忙足了24小時無法陪伴孩子。爲人父母,都應該問問自己,是否真的把孩子放到了真正重要的地位?如果是,那就一定有時間陪在孩子身邊。


在葡萄牙里斯本大航海紀念碑前撫今追昔




採訪後記



在我們面對面採訪到Bobby之前,真的很好奇他是怎樣的一個小朋友。小小年紀的他,會不會像《生活大爆炸》裏的謝爾頓那樣,少年老成地和我們對話呢?


我們也沒想到,面對鏡頭的Bobby依然有着這個年齡的男孩子特有的羞澀與好動。可是一旦問到他的強項,他就表現得非常自信、對答如流。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小小年紀的Bobby,英語發音相當純正,還時不時地冒出一些“超綱”的詞彙。很顯然,這是個閱讀量超大的孩子。


當我們問他,對自己的英文水平打幾分,他想了想,調皮地說,9.99分。然後羞澀一笑。


屬於孩子的天真,逐漸豐盈的有趣靈魂,Bobby兼而有之。我深深感到,這與他的家庭教育緊密相關。腳踏實地,不忘陪伴——父母簡簡單單的教育理念讓他成爲了一個不爲天賦自滿,也有自信的小孩。


當然,Bobby的爸爸媽媽也不無煩惱。在Bobby飛速的進步中,如何爲他規劃未來的培養,將會是一個不小的難題。但就如里爾克的詩句所寫,“他們要開花,開花是燦爛的”,我們已經看到了一種不慌不忙、安靜生長的活力。


 更多精彩文章 

👇點擊圖片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