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7年至2018年房地產調控頻頻升級之後,樓市降溫跡象也隨之出現,房地產市場在一段時間的降溫後終於迴歸到平穩發展之路,這既是調控的初衷目標,也是必然的結果。不過,隨着2019年的到來,不少城市開啓“一城一策”的差異化深入調控策略,多城調控放鬆,加之以房貸利率與2018年相比出現了一定幅度的回落,不少人認爲這是調控放鬆了,房地產和房價要掉頭了。

  真的是這樣嗎?樓市指聞認爲,這種看法可能存在“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味道,只看到了個別城市的“一城一策”具體舉措的變化,而沒有看到當下房地產主基調在哪裏。房地產會掉頭嗎?不可能,自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今後的發展趨勢早已決定,房住不炒不僅是前2年的調控指導思路,今後亦是如此。其實,當下樓市,大家往往忽略了“央行”傳遞的一個信息,恰恰預示房產變局。

  一、央行報告傳遞的“一大信號”,購房信心正在變得越來越理性。

  前不久,央行發佈了《2019年第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央行對50個大中城市的2萬名儲戶調查結果顯示,對於未來的房價走向問題,認爲還會上漲的人數佔比只有25.8%,相比起上季度的調查結果回落了1.6個百分點,這也是這麼多季度調查認爲上漲的比例中最低的一次。

  居民對房價的信心預期,對今後的房地產和房價有什麼影響呢?樓市指聞認爲,兩者關係很大,前者對後者影響也很大,二者相輔相成。因爲信心和預期往往具有滯後性,因爲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前瞻性地分析問題的,所以只有當市場實際表現出了一種趨勢時,人們纔會對這種趨勢做出認知和分析,然後產生“預期”,在當下的房地產市場中,隨着房住不炒的深入落實,市場迴歸平穩、房價迴歸冷靜,各方面都在理性的軌道上有序發展,當這個行情出現時,居民也會感受到環境的變化,然後認爲房地產市場今後平穩,這是指一種正被忽視的悄然理性轉變。

  樓市指聞認爲,進入2019年之後,一方面房地產市場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穩健態勢,土地流拍比2018年情況略有好轉、房價問題繼續維持的平穩的尺度內、成交量也相對穩定,在這三個變化下,購房者和一般居民對房地產和房價的信心也從2018年的積極態度轉變到了如今的“理性”態度。

  根據央行的報告顯示,不僅預期變了,而且在 未來3個月“準備增加購房支出的居民數量也在減少”,這個比例從上季度的21.9%降低到了現在的21.5%,也就意味着,不僅大家對房價的態度變理性了,而且買房意願也降低,購房變得越來越理性。

  二、除了央行報告顯示樓市正在變得“理性”外,住建部早已定調2019年房地產仍然以穩健爲主要方向。

  住建部在對2019年房地產走向定調中,再次表明“繼續堅持房住不炒的大基調,推進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主要目標落實。其目的很簡單,就是讓房地產市場繼續保持平穩健康的發展走向,“防止大起大落”,既要防止房地產市場短暫的過冷,也要防止房地產市場短暫的過熱,這都是不被允許的,要讓市場繼續在平穩區間裏合理發展。

  今後的調控不再一刀切,每個城市因爲發展特點不同,進而具體的樓市環境也有不同,所以調控策略更多地傾向於“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做法,在今後,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地城市要麼“加碼調控措施”,要麼“適度放鬆調控措施”,這都是存在可能的。因爲這些都是爲了保持市場“穩健”的目標下的具體策略。

  三、那麼爲什麼越來越多人會轉變對房價的信心和預期呢?

  人們對房價的預期和信心與房價的實際變動有着莫大的關係,在前幾年房價漲幅較快的時候,央行調查的結果都顯示更多人預期爲“漲”,例如在2018年年中時,調查顯示有超過36%的人預期房價會繼續“升”,這一個數據也是自去年至今年以來最高的一次。

  我們把房地產環境拉回到2014年至2016年之間,在去庫存的大背景下,各項策略和措施都是積極地,例如首付款比例調的很低、按揭貸款利率不斷給予折扣優惠、三四線棚改與安置,都在一定程度上讓購房者感到市場積極的態度,然後做出反應:不少人認爲是可以購房的,當不少人走向買方市場的時候,實際上也就促進了房地產市場向着積極的方向轉變。

  而現在的實際情況是,房地產已經迴歸理性發展,穩健成爲了一種趨勢,在這樣的走向下,更多人並不看漲房價,不管是對房價的預期還是對購房的預期,都理性多了,這也變相促進了房地產市場的越來越理性發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