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古方「烏木甘」,出自藥王孫思邈《千金方》更新時間:2011-9-14 12:08:25 點擊次數:233

2003年,上海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的科研人員,在研究中醫藥治療痛風精髓上發現藥王孫思邈名著《千金要方》(卷7~10諸風、腳氣、傷寒);全面提到了痛風「祛風先活血,血行風自滅,血行需強腎」的理論。

據史料記載,早在公元605-618年間,藥王孫思邈曾遊學四川,並在該地煉丹,用自己的醫術,跟當地百姓「開堂問診」,深為群眾崇敬。故事傳到了寶島台灣。當時,島上漁民有愛喝酒、吃海鮮的習慣,50%的漁民都患有一種特殊的"痛風"病。當地人為了醫治此病,派人漂洋過海找到孫思邈。孫思邈對來者一一診治,治療月余基本痊癒。後唐太宗、高宗曾多次招他任國學博士、諫議大夫等職,均謝絕,唯於咸亨四年任承務郎直長尚藥局,掌管合和御葯及診候方脈等事務。

孫思邈後來贈送了一個驗方,要來者稍帶給當地的郎中,並用該藥方的首字命名為「烏木甘」,當地居民如獲至寶,並沿用至今。

該方炮製要點是:取烏梢蛇骨、木瓜、甘草、黑眉蝮蛇,此組方為一副藥量,碾磨成粉末狀,文火水煎半小時拌蜂蜜後製成丸狀服下即可。每日服2-3次,輕度患者1至2月可痊癒,嚴重者需3至4個月,堅持半年後,可以適當放寬飲食,而且腎氣充足,腰不酸,精神好,痛風不易複發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