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9台北植物园_3

学名:Terminalia bellirica (Gaertn.) Roxb.

科名:使君子科(Combretaceae

原产地: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不丹、尼泊尔、中国云南、缅甸、泰国、寮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

生育地:常绿至半常绿森林

海拔高:1400m以下

贝罗里加榄仁是大乔木,树干通直,高可达50公尺。单叶,全缘,簇生于枝条先端或螺旋排列,春天会换叶,新叶暗红色。花细小,穗状花序腋生,下垂。核果卵形,五棱。叶子可以当牛的饲料。果实可食,亦可供药用。种子有毒,不可多吃,不过可以榨油做生质能源或制药膏。原产于印度至中南半岛。引进台湾的纪录已经遗失,应该是日治时期引进,号称全台唯一一株,栽培于台北植物园荷花池畔对面的半圆形小广场一隅。不过近年来资讯发达,是否有业者或民众再度引进不得而知。
  旧的文献资料中皆没有提到贝罗里加榄仁。因为
1925年曾引进澳洲榄仁(Terminalia muelleri),而台北植物园一直将贝罗里加榄仁的照片误植于澳洲榄仁的网页上,使得很多介绍植物的网站或部落格常把这棵树当作澳洲榄仁。其实两种榄仁的叶形差很多,花几分钟用拉丁文学名google一下就会发现错误了。
  贝罗里加榄仁树是台北植物园取的名称,它其实有一个更古老的名字叫做毗黎勒,或写作毘黎勒。自古就是印度重要的药用植物,在佛经中有诸多记载。唐朝释慧琳编著《一切经音义》
「毘醯勒馨奚反,西方果树名也,今毘梨勒是也。」北宋时期宋太宗于西元977年命李昉等12人编著,984年完成的《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名篇章「三勒浆,其法出波斯。三勒者。谓庵摩勒、毘黎勒、诃黎勒。」三个勒都是音译自梵文,庵摩勒梵文आमलकAmalaka),指的是油柑Phyllanthus emblica),诃黎勒Terminalia chebula)梵文हरीतकीहरितकी,英文转写都是haritaki。以上两种植物胖胖树都介绍过。请看连结。毗黎勒梵文是विभीतक(vibhitaka)वहेदकvahedaka),也可做बहेटकbahetaka)。佛经上有很多不同的翻译,如毘醯勒、鞞醯勒、毘梨勒、毘鞞得迦、尾吠怛迦。

20160529台北植物园_2IMG_078120160529台北植物园_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