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類自身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關於種族的起源問題就成爲了學者競相關注的對象,他們爲此紛紛著書立說,發表自我的看法,這種“尋根式”的追本溯源,有腳踏實地的研究,也有譁衆取寵的鬧劇,凡此種種,曾在人種起源學說中掀起了軒然大波,而一百年前的拉克伯裏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

  拉克伯裏出生於1844年,家鄉是法國西北部的諾曼底,二戰時期,原本籍籍無名的諾曼底因爲盟軍由此登陸而向德國發起打進攻而聞名於世。不過對於當年的拉克伯裏來說,諾曼底只是他記憶深處的一個地理符號,因爲很快,年僅幾歲的他便隨着父親一起移居到了香港。

  在香港居住期間,受漢文化的影響,拉克伯裏學得了一口流利的漢語,同時還接受了中國古典經史文獻的教育,從這一點看,拉克伯裏無疑是一位“漢學通”。

  1870年,二十六歲的拉克伯裏來到了英國,憑藉着自己對中國文化的瞭解,在英國倫敦大學東方語言學院謀得了一個教師的職位,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拉克伯裏開始著書立說,期間編寫出版了《古巴比倫文字及其中國起源》《中國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等書籍。等到這本書被翻譯成漢語的時候,很快在當時的中國引起了轟動。

  中國人之所以重視這本書,是因爲拉克伯裏在書中提出了這樣的一個觀點:說是中華民族起源於西亞,後來才輾轉來到了中國,並繁衍至今。爲了讓他的學說得到最大程度的肯定,在書中拉克伯裏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公元前2282年,兩河流域的國王Nakhunte率領巴克族(Bak tribes)從迦勒底亞出發,翻越崑崙山,歷經艱險,來到了中國西北部的黃河上游。此後,巴克族四處征伐,傳播文明,最終奠定了中國歷史的基礎。”

  在拉克伯裏的筆下,兩河流域的國王Nakhunte,又被稱作爲NaiHwangti,音譯過來之後就是我國上古時期傳說中三皇五帝中的黃帝;而巴克族(Bak Sing)則可以音譯爲百姓。當年的黃帝,從兩河流域的迦勒底亞出發,歷經重重險阻,最終翻越崑崙山,來到了如今的中國,所以黃帝就是古代的巴比倫的國王,中華民族起源於巴比倫。

  可以想象的是,拉克伯裏的“中國人種西來論”的學說已經提出,就在中國學術界引起了軒然大波,畢竟這一學說顛覆了我們固有的思維,因爲中華民族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開始,一直深深紮根在神州大地,怎麼突然之間就成爲了外來戶了呢?

  顯而易見,這也只是一百年前拉克伯裏的一家之言,也是他非常不成熟的看法,隨着更多考古證據的發現,自然推翻了他的這一學術觀點,而說到世界人類以及各個種族的起源,人類學家公認的起源於今天的非洲,在沒有更爲完善的理論提出之前,人類起源於非洲的觀點暫時還是很有市場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