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太白金星

太白金星也是道教知名度比較高的神仙,他的形象爲一位童顏鶴髮的老人,經常奉玉皇大帝之命監察人間善惡,被稱爲西方巡使。關於太白的故事,有《太上慈悲香山寶卷》,其中記載着“太白金星渡雞”的傳說。

在《西遊記》的故事中,他是一位上界神仙。孫悟空鬧東海、攪地府的時候,就是他奉玉帝的聖旨前往招安。這個老頭子對玉帝忠心耿耿,但亦不免迂腐,常常遭到大聖的嘲弄。 其實,太白金星是個有身份的人。

《天官佔》記述:“太白者,西方金之精,白帝之子,上公、大將軍之象也。”說起他,年輕時還有一段故事。那時,天上的仙女皇娥,住在天宮織布,疲乏了,駕一木筏到銀河遊玩,溯流而上到西海邊的窮桑樹下盤旋。一次,東方一顆閃閃發光的啓明星化作一位容貌超塵的少年,來到銀河邊,彈琴唱歌。二人產生愛慕,後來生了一個兒子,叫少昊,又叫窮桑氏。少昊長大後,到東方海外建立少昊之國。

太白金星有個爭氣的兒子,但他卻未見有什麼建樹。在《西遊記》之中,完全是個老態龍鍾的侍臣。太白金星原本是指金星,太白是金星的另一個名稱,另還有啓明、長庚、明星等稱呼。《詩·小雅·大東》雲:“東有啓明,西有長庚。”又注:“啓明、長庚皆金星也。”早上在東,黃昏在西,故有此別。正如許許多多的天象一樣,因不爲人們理解,漸漸亦變成一個神仙了。

門神

門神可以說是中國人最熟悉的神之一,而且門上貼門神的習俗至今不衰,即使在北京,春節期間串門走親戚你就經常會看到新貼的門神。 我們現在一般看到的門神是秦瓊和尉遲敬德。其實神荼和鬱壘是資格更老的門神。

據王充引述《山海經》中的一段話說:蒼茫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山,山上長着一棵巨大的桃樹,樹上的枝條蜿蜒達幾千裏,其中枝條之間的東北方向是鬼門,這裏是所有的鬼出入的關口。上面有兩位神人,一位叫神荼,另一位叫鬱壘。如果發現鬼中有作惡者,就立即綁將起來,扔給老虎吃掉。於是黃帝立下規矩,在門上畫神荼、鬱壘,懸掛葦索以防止鬼魅。

在中國人的觀念中,鬼總是一種不祥的東西,我們現在一碰到什麼不順手的事就會下意識地說“見鬼啦”。在古代更是把家裏的災殃歸罪到鬼的身上,因此在門上掛驅鬼避邪的門神乃勢所必然。早在《禮記》上就有祭門神的規定。

唐代之後,門神一職漸由秦瓊和尉遲敬德取代,其原因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是這麼說的:唐太宗有一段時間總是睡不安穩,每次剛剛要睡下,就聽見門外有拋磚弄瓦、鬼魅哭叫的聲音。於是唐太宗便將這事告訴給諸位大臣,商量對策。這時秦瓊站出來說,自己晚上願意和胡敬德身穿戎裝在門外守候。胡敬德估計與尉遲敬德是一個人。反正唐太宗批准了秦瓊的奏本,果然一夜無事。

當然太宗考慮到讓秦瓊等二人天天守候未免有些辛苦,於是就派人把秦瓊、尉遲的形象畫到門上,以後邪鬼之類果然不再搗亂了。後來老百姓家也家家貼上秦瓊、尉遲二人。宋代以後,門神的畫像花樣翻新,也添上了一些鹿、寶馬等東西,不過基本形象則沒有什麼變化。北京故宮等地,也有仙童、仙女門神,另有福祿門神。

【注: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