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為我國哪些城市設計了作品?其中你認為最經典的建築是那幢?貝聿銘為我國4座城市設計了經典作品,它們分別是:

1,北京香山飯店,建於1982年,被譽為「美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優秀的建築家」貝聿銘應邀設計,香山飯店融中園古典建築藝術、園林藝術、環境藝術為一體,初看貌不驚人,但愈看愈耐看,有一種清妝淡抹總相宜的自然之美。

2,香港中銀大廈,地面70層,樓高367.4米,香港第四高建築,大廈外形像竹子「節節升高」,寓意中國生機勃勃。

3,澳門科學館,由展覽廳天文館和會議中心三部分組成,外形科幻,全館以金屬鋁板塑面,體現貝聿銘一貫喜愛的幾何建築風格。

4,蘇州博物館,設計結合了蘇州的傳統建築風格,「以壁為紙,以石為繪」,與旁邊的拙政園筆斷意連,巧妙融為一體。

以上4幢建築,我認為北京香山飯店和蘇州博物館最為經典!對此看法你有異議嗎?


與貝聿銘有關的那些傳奇建築

貝聿銘,祖籍姑蘇,丁巳年生於廣州。其族鉅富。父名貝祖詒,銀行家也。貝公少長於獅子林,得觀咫尺千里之妙,涉目者假山流水,亭臺樓閣,洞天福地,造化大美,早寓於心。稍長,愛陶潛、韓愈之詩,每學歸,則當窗吟詠,不知日暮。

年十歲,隨服至滬,至外灘,觀國際飯店,心乃嘆:積尺寸而至青雲,立天地而聚靈氣,他日吾當為此也。

乙亥年(1935年),家國動蕩,貝公登柯立芝號,涉波萬裏,乃至賓夕法尼亞大學,又轉麻省理工,師從勒柯布西耶、庫布西耶,師曰:建築乃國之大器也,故代有變遷,魂需灌注,小子勉乎哉。

庚辰年(1940年),貝公學成,欲歸故土,戰亂未得,遂為建築師于波士 頓。壬午年(1942年)婚,妻名陸書華。稍後,攜妻歸劍橋,植四季豆於園圃,神若傷。

其後廿年,貝公營生於波士頓,偶有佳作,然名不甚揚也。癸卯年(1963年),美帝肯尼迪薨,美後傑奎琳詔告天下,欲築藏書樓以銘夫之偉業。天下大匠聞之,皆日夜繪圖,攜之揭榜,然貝公居然獨得之。

美後告眾人曰:貝公胸有成竹,氣度非凡,與我夫同年生,神相若,故得此任也。

經數載,藏書樓成,大終若輕,如白帆入海,沙鷗夜眠,圓方合度,貝公之名,遂震寰宇。

又十載,貝公造漢考克大廈,樓居波士頓之中心,旁有教堂,遂取玻璃牆,攝藍天白雲於一體,映教堂樓臺於樓身。高樓插天,有凌雲之態勢;眾星捧月,得宇宙之靈韻。

其後,貝公又造波士頓美術館,周繞靈木,外實中空,內有靈竅,傑作嵌之。

辛酉年,貝公奉命建新盧浮宮。盧浮宮,法國之圓明園也,內有舉國千年之珍寶。

初,貝公欲置金字塔於宮前,國人不悅,詈罵曰:此盜賊之行也。翻譯戰慄不能語,貝公曰:夫吾心之自信,責既在吾,則千萬人而往也。遂拜謁法國權貴,建模型,公投票,終成。塔成,空靈而暢,不礙不堵,方中取圓,近中得遠。收巴黎之靈氣,鎮大國之妖氛。日觀如鐵石,夜察如琉璃,真傑作也。

初,貝公欲尋根於樓,尋之於西方,不得,遂尋之於中國。戊午年,貝公歸北京,有大人慾貝公造一大樓於香山。貝公欲為大樓於新舊之間,山水之間,虛實之間,遂造香山飯店。貝公棄赭色牆而取白色牆,構架典雅,明堂開闊,外有曲水魚塘,中有荷花點點。

貝公曰:吾之所欲為者,曲水流觴,猶如迷宮也。夫遊人至於此,則見一花、一石、一草、一木,移步換景,皆有意趣。然此意趣非古之意趣,非西方之意趣,乃自然之意趣也。

又赴日,造日本MIHO博物館,館建山頭,由隧道入,初極狹,後開闊,坐館則見萬木蔥蘢,櫻花繽紛,內觀遠山一體,外觀小洞幽深,猶如桃源。石灰牆,桃色窗,光陰散落山色中。品茗觀畫,凝神入境,不知老之將至。

1985年(乙丑年),貝公赴香港,造香港中銀大廈。貝公曰:此樓應展中國之雄風也,遂造百層之大廈,三棱如刀,頂如尖筍,稜角分明,氣勢崢嶸,又成名作。

(2002年)壬午年,貝公返蘇州,造蘇州博物館,館分三路,中為殿堂,東西為展區,文物琳琅,美不勝收。梁坊點綴蘇式刺繡,入門側有文徵明手植彩藤。

是館巧借山水,白牆彩綉,嫻雅如淑女。庭院空靈,禪意中有新意;波光瀲灧,空明裡有神明。

蘇館成,貝公收山休養,作天地間一閑人。

小林曰: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此聖人之大者,亦大匠之大者也。人之能牟於天者幾稀,如貝公,借其藝,仿造化成傑作,化腐朽為神奇,化木石為瑰寶,可謂大人也。大人者,雖死不朽,故貝公亦不朽。


貝聿銘為首都北京,香港,澳門,蘇州設計了作品

一 北京香山飯店,1978年,他謝絕了一個在故宮附近設計高樓的邀請,而選擇到遠離市區的香山設計香山飯店。他提出,應嚴格控制北京古城區的建築高度,以保持從故宮向外平緩開闊的空間格局。採取了建築一系列不規則院落的佈局方式,使它與周圍的水光山色、參天古樹融為一體。

二 香港中銀大廈,1984年,貝聿銘為港中國銀行設計了一座70層樓、高367.4米的大廈。這是當時香港最高的建築物,也是當時美國以外的世界最高建築物。因為父親的緣故使他對這項建築有一種親切感,但他更強調的是:「這座大廈在香港是中國的象徵之一,應該讓它『抬抬頭』,要顯示出點風格和氣派,這也是中國的驕傲。」寓意中國生機勃勃。

三 澳門科學館是澳門唯一一個以科學為主題的博物館,是一座具有國際水準的現代科學館建築,利用了最原始的設計元素(幾何體) ,充分的表現出了:現代,科學,教育的意義,將三者結合在一起。由展覽廳天文館和會中心三部分組成,外形科幻,全館以金屬鋁板塑面,體現貝聿銘一貫喜愛的幾何建築風格。

四 蘇州博物館,他將自己多年積累的建築智慧結合東方的傳統美學以及對家鄉的情感全部融匯在這座建築裏,創造出了獨具魅力的視覺之美。博物館新館的設計結合了傳統的蘇州建築風格,「以壁為紙,以石為繪」,與旁邊的拙政園筆斷意連,巧妙融為一體。

四座建築我最喜歡北京香山飯店,至於為什麼呢?我比較喜歡老建築,哈哈

  


蘇博

大量採用幾何元素 灰白色調 既突出博物館的特性 又不採用突兀的圓形 橢圓形等常用設計 類似SOHO的設計 經典體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 與國內大部分博物館 方正 強調大氣 端莊 或者 類似國外SOHO設計相比 匠心獨運 有獨特之處 具有辨識度 不隨大流 第二 內部設計上 運用大量借景 等蘇州園林經典設計元素 既有傳承又有創新 比如 院內的松樹 流水 竹林 長藤 元素 迎門的用石頭堆砌的遠山造型 這在其他國內博物館是看不到的 第三 很重要一點 不突兀 與周邊的拙政園 獅子林 忠王府等整體風格高度統一 又有所不同 沒有破壞整體形象 這是很難能可貴的 不突兀 不追求標新立異 遊人在其中沒有感到彆扭 這纔是蘇博的成功之處


香港新中銀大廈

北京香山飯店

蘇州博物館

澳門科學館

臺灣臺中路思義教堂

我國駐華盛頓大使館新館


北京香山飯店,香港中銀大廈,蘇州博物館。建築本身就是藝術的結合體,對美的認識各有不同;蘇州博物館我就認為很美,每次去都有不同的靈空感。說到象日本建築,日本老建築本身就是來自中國前朝之美,根就來自唐朝如橫濱名古屋瀨良等等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