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義浪潮正在席捲西方世界,與之抗爭不僅需要經濟答案,也需要解放教育,讓開明的思想在開明的社會中廣泛傳播。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政治學副教授卡拉·諾爾洛夫(Carla Norrlof)在美國《外交事務》雜誌2019年3/4月號撰文《教育解放:開明社會需要開明思想》(Educate to liberate: Open Societies Need Open Minds),探討了教育在培養自由態度以支持自由國際秩序方面的作用,同時也指出大學在履行其對核心自由原則的承諾方面仍然面臨障礙。

  原文 :《教育解放:開明社會需要開明思想》

  張國玲/編譯

  圖片|網絡

  世界正變得更加平庸

  民粹主義浪潮正在席捲西方世界。在奧地利、匈牙利、意大利、波蘭和美國,民粹主義政黨和候選人已進入政府機構。在法國、德國、希臘、荷蘭、瑞典和英國,他們贏得了創紀錄的支持,並重塑了政治格局。這些勝利之所以如此令人不安在於將其聯合起來的力量:對自由價值觀的拋棄。如果世界曾經似乎不可阻擋地朝着政治和經濟自由、人類尊嚴、寬容、平等、非歧視、開放市場和國際合作的方向發展,那麼現在所有這些都面臨着威脅。自由主義衰落所產生的消極影響將超出個別國家的範圍。因爲曾經維護自由國際秩序的國家,特別是美國,現在正在反對自由主義。他們冒着破壞自己建立的秩序的風險,開創了一個更加敵對和危險的世界。

  在二戰後的70年裏,美國建立並維持了自由國際秩序,該秩序以個人自由、開放市場、和平國際關係爲特徵,以經濟和政治自由爲原則,以產權以及不受限制的商品、服務、資本的流動作爲經濟發展的支撐力量,得到了衆多機構和聯盟的支持,依靠美國強悍的軍事力量得以鞏固。這一時期的十二位美國總統,從杜魯門到奧巴馬都支持這一秩序。

  自特朗普執政以來,在一個又一個領域,美國開始拋棄它曾經吹捧的自由價值觀,也拋棄了自由秩序。使局勢進一步惡化的是,其他一些國家也在步其後塵,背棄自由主義。這些國家不再重視人們依靠聰明才智和辛勤工作獲得的身份,轉而關注那些人們不能或不願改變的身份,比如膚色或宗教。其結果就是這個世界將變得更加平庸,更具歧視性。這將對自由國際秩序產生消極影響,因爲深陷種族和宗教偏見的國家更有可能中斷其與外國資本、貨物、人員之間的交流,輕視集體行動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的作用,也更傾向於採取零和思維。

  高等教育鼓勵包容性社會

  特朗普對自由秩序的攻擊主要圍繞經濟全球化展開。在競選活動中,因爲他有效利用了美國民衆對外國商品和工人的怨恨情緒,許多評論家將其競選成功——廣泛意義上的民粹主義現象——解讀爲對全球化的抵制。但民粹主義趨勢不能簡單地從經濟學進行解讀。美國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貧富差距一直在上升,直到現在纔開始遭到民粹主義的強烈攻擊。

  經濟混亂的確解釋了特朗普的某些吸引力,但教育和種族可以更好地解釋選民對他的支持。全國範圍內,沒有大學學位的選民選擇支持特朗普的較多,而有學位的選民則更傾向於支持希拉里。在白人選民中,這一差異有擴大之勢,沒有受過大學教育的白人選擇支持特朗普的人數比例更高。與前一屆總統大選相比,這是一個重大變化,當時是否有大學學位幾乎沒有在選舉中表現出較大差異。

  儘管教育分化最近纔開始在國家政治中發揮作用,但研究人員早已發現,一個人受教育程度越高,接受自由社會觀點的可能性就越大。導致這種相關性的原因並不明確,有人認爲有更多的自由主義者有機會進入大學,儘管沒有詳實的證據證明這一點。其他人則強調教育在培養理性思維和改變態度中的直接作用。無論哪一種情況,可以肯定的是,高等教育反對簡單化思維,破除刻板印象,幫助人們接受其他觀點並鼓勵其包容社會差異。

  皮尤研究中心的民意調查顯示,1994年,美國有39%的四年制大學畢業生認同或支持民主黨,有54%的人認同或支持共和黨。今天,這些數字正好相反。鑑於民主黨與自由價值觀的關係日益密切,教育的黨派效應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大學的自由化效應。大學教育不僅增加了人們支持民主黨的可能性,也使人們更傾向於包容不同的政治觀點。受過大學教育的自由主義者比沒有受過大學教育的自由主義者對保守派的態度更溫和。同樣的情形也適用於保守派對自由主義者的態度。爲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可能會緩解目前兩極分化的危機。除了自由化效應之外,高等教育似乎也有助於引導人們支持構成全球經濟秩序基礎的經濟政策,如自由貿易和高水平移民。

  擴大高等教育入學機會

  針對民粹主義的崛起,政治家和專家學者提出了許多應對之策:減少不平等、保護主要產業不受國際貿易影響、遏制移民。但這些都是間接解決方案。對抗民粹主義趨勢的最佳方法是通過培養更自由的態度,正面解決潛在的問題。大量證據表明,維護自由價值觀的最佳方式是爲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教育。在民粹主義興起的每一個地方,一個人的受教育水平決定了其是否秉持自由價值觀。高等教育倡導平等、寬容和批判性思維,那些沒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更有可能反對自由價值觀及其實踐。

  鑑於高等教育的自由化效應,促進自由價值觀的第一步應該是擴大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各國應向本國大學投入更多資源,讓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美國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入不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2015年在經合組織中排名第21位。美國不僅落後於挪威(1.7%)等歐洲國家,也落後於哥斯達黎加(1.6%)和土耳其(1.2%)等新興經濟體。美國通過最高水平的私人支出來彌補其公共支出的不足。但就擁有大學學位的成人所佔比例而言,它僅排名第五。(2017年,加拿大有57%的成年人接受高等教育,排名第一。)

  將更多的人送入大學,其意義遠遠超出了學生入學人數的數字變化。由於幾乎每個社會部門的精英都擁有大學學位,因此大學將對文化、政治、經濟、科學和公共政策產生重大影響。

  消除大學內部的歧視行爲

  不過,縱觀歷史,儘管教育有助於形成自由態度,但並非始終如此。獨立思想和對權威的依從總是不和諧地共存於高等教育中。從柏拉圖的哲學家國王,到十一世紀基督教影響下的高等教育的興起,再到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的啓蒙運動,一直到今天,根深蒂固的等級制度和陳舊的教條總是干擾着對真理的追求。爲了培育開明的社會,高等教育必須認真維護自由價值觀。

  許多高等教育機構在其使命宣言中承諾充當自由主義的先鋒。然而,在其表面之下卻是另一番景象。首先,雖然加拿大和美國的幾乎所有大學都承諾非歧視原則,但學院在理解和真正實施過程中,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值得慶幸的是,公開的種族主義和宗教偏執現象現在較少出現。但許多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表現出其他形式的種族主義傾向,例如對黑人做出負面預設、貶低他們的專業知識、剝奪他們的職業機會、對他們打擊報復。其次,大學存在着令人窒息的等級制度。高級管理人員條件反射式地袒護其下屬,有種族歧視行爲的學者通常會得到庇護。學術自由原則爲歧視行爲披上了合法外衣。最後,大學必須杜絕將多數人阻擋在職業發展機會之外的排外態度。排他性網絡的存在,尤其是那些同質性種族或宗教團體,破壞了待遇平等和機會平等的規範。他們鼓勵其成員在遭遇挑戰時抱團,使得大學的歧視性行爲更難消除。前景是美好的,一切正在朝着正確的方向發展。但反歧視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總的來說,通過擴大高等教育入學機會以及實現他們所聲稱的自由價值觀,大學有望在整個社會中幫助拯救這些價值觀。這將對維護自由國際秩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對於公民和決策者來說,僅僅捍衛民主和開放經濟是遠遠不夠的。因爲在一個允許歧視橫行無阻而不受審查的社會裏,秩序終將難以倖存。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49期第7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