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能把“生活觀察類”話題做得最生動的一檔綜藝節目,應該就是《變形計》了。說起《變形計》,大家腦海裏印象最深的是哪幾個人?

是“真香王”王境澤?

還是大呼“老子又不怕死,老子有保險”的“保險哥”楊桐?

是有“最美農村主人公”之稱的李勒優?

以下這兩位可能會給大家帶來新的記憶點:

最新一期的主人公是兩個初中的城裏孩子,15歲的張晟駿和16歲的劉國輝,有着各自原生家庭問題的他們來到大山裏接受變形考驗。雖然是同齡人,但是張晟駿和劉國輝的性格卻完全不同。

愛逃課、行爲叛逆的張晟駿是老師眼中的頑皮學生,是家長的心頭病。和生活環境格格不入的他試圖逃離這一切。

張晟駿是典型的話癆,在進山前就充滿了期待:新家將非常完美啊,比他原來的家還要棒啊。

天真的張晟駿一廂情願地代入了“美好家園”的想象中,精力旺盛地高談闊論。

張晟駿甚至還誇下海口,說會保持着對農村的熱愛,自己在這三十天裏不可能有一天是不開心的。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張晟駿一邊做着新生活的美夢,一邊卻被啪啪啪打臉。進村前需要步行經過一條小溪,前一秒還在汽車裏暢想未來,後一秒已經只見他狼狽地來回搬運行李,睡袋還不小心滾到水裏,變形第一課就是美夢成真,而是打臉啊!

打臉接踵而來:張晟駿一開始覺得自己可以掌控局面,認爲自己的行李能順利通過節目組的檢查順利帶進山村。

然而事實是:從礦泉水、潤膚乳、耳機、手機到零錢、漱口水,統統被導演所取締沒收。

就連這一塊錢也不能少~

張晟駿畢竟是一個有社交經驗的“小滑頭”,爲了能讓導演手下留情,張晟駿所謂的辦法就是套近乎,“哥哥”前“哥哥”後叫個不停,然而這一招完全沒有奏效,該沒收的還是照樣被沒收。

更搞笑的還在後面。導演在張晟駿的行李裏搜到了幾個骰子,這當然是被沒收的物品之一。看看張晟駿高能解釋——

“這是學習數學的用具……這只是數點塊,我想帶着我那稚嫩的弟弟,學習一下數學也不可以嗎?”

張晟駿,I服了U,你咋不上天呢?

這還沒完!爲了能留下一箱方便麪,張晟駿是這樣解釋的——

“這是我的枕頭啊導演,我想在一個陌生的家裏,抱着我熟悉的枕頭睡着,我不配嗎?”

看到這裏真是吐出一口老血,只能說這枕頭很美味,我們都懂。

演技派上身的張晟駿繼續使出殺手鐗——“賣慘”博同情,說你們怎麼能眼睜睜看着一個稚嫩的主人公進山第一天就被“虐待”,不給他枕頭……

和張晟駿“聲淚俱下”的申訴相反,導演“安靜如雞”,擺出了一副“我看你還能使出什麼招兒”的架勢。

導演這個表情真是絕了~~堪比小S的冷漠臉hahahahaha

東西統統被沒收後,一連串打擊讓張晟駿有點小崩潰,鬱悶的他早就忘了什麼更棒的家,吐槽起這裏是鳥不拉屎的地方,咦?說好的美好山村哪去了呢?

張晟駿又開始抱怨路不好走都是水。

還說半夜走路沒有路燈,眼看就要沉不住氣了喂!

看來小夥子“美夢”有點破滅啦呵呵。

沒錯,《變形計》終究要改造這個“自我感覺良好”的少年。

在片頭的介紹中,張晟駿自稱是“富二代”。

但實際上呢?他的家境一般般,根本達不到他自詡的水準,但這不妨礙他自己感覺良好。

張晟駿常常呼朋引伴請客喫飯,他享受這種感覺,因爲能沉溺在一種熱鬧的氛圍和假象裏,這種感覺對他很重要,在學校和家庭裏缺少關懷的他一一在這裏得到認同感。

張晟駿的“自我感覺良好”有利有弊,壞的如上所述,他的自大矇蔽了部分真相。而好的方面,則是他以樂觀心態對待變形考驗,他把在山裏經歷的一切當成農家樂,可以藉此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而不是看作可怕的磨練。

張晟駿雖然有時候傻乎乎,但他的腦子靈活、爲人熱情,到了新家和小夥伴劉國輝打招呼認識,社交狂人竟然掏出了微信二維碼自薦,這個神操作還真是讓劉國輝眼前一亮。

接着就用豬油煎蘑菇,動手能力槓槓的。

第二天,張晟駿就開始恢復話癆本色,一天的好心情就從打油詩開始!

打油詩之一

打油詩之二

打油詩之三

張晟駿的“開心”確實不是說說而已,他真實地實踐了自己做什麼都開心的承諾。

鋤地開心……

扛着木料滿山亂跑也開心!

走了一天的山路也是開心……

按照張晟駿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就是很快樂,我也不知道爲什麼”!

張晟駿“沒頭腦”般的開心和劉國輝形成鮮明對比,劉國輝並不開心,不快樂,他可沒有張晟駿那麼樂觀。

張晟駿的快樂讓劉國輝很納悶,他反覆地問“你爲什麼這麼快樂”,並且很多次都羨慕張晟駿能這麼樂觀。

在劉國輝眼裏,張晟駿跟“傻子”差不多了。

劉國輝內心消極,但不高興和憂鬱並不妨礙他是一個段子手,這位東北小哥的口條不要太好。比如他受不了張晟駿太話癆,一個人就對着攝像機開啓吐槽模式。

其實別說人家是唐僧,你也差不多了。

又比如張晟駿要跟他give me five。

劉國輝就演繹了“我不願意”的戲碼。

劉國輝的幽默並不能給自己帶來快樂,他還是不高興,很不高興的時候還會開打,和張晟駿鬧了矛盾就要和對方“解決解決”。而在開打前,他還讓張晟駿摘下眼鏡放好再開始,打架的經驗非常豐富,順序十分講究。

說到打架的原因,張晟駿覺得劉國輝說好去打工卻放了老闆鴿子,是兩個人餓肚子的原因,劉國輝覺得自己陪對方下山卻被對方埋怨,於是“甩鍋”二人組終於劍拔弩張。

劉國輝解決問題的方式是不是很熟悉?

王境澤曾在節目中拿着斧頭要挾導演“放他走”;

楊桐也是非常講“義氣”,一言不合就交手。

本集主人公劉國輝同樣如此。

但實際上這些孩子的“另一面”又是如何呢?

王境澤的“真香”警告;楊桐則是用自己的第一桶金給腿腳不便的農村媽媽買了一個馬桶,臨別之際,更是抱着農村媽媽痛哭。

同樣的,張晟駿劉國輝“解決”後回家,兩個人就說好不要讓爺爺奶奶知道他們發生矛盾,怕他們擔心。

第二天山村學校的學生們列隊歡迎新同學,劉國輝就趕緊跟老師說讓孩子們進教室,怕他們在外面挨凍,這個細節很貼心也很有愛。

在食堂外面排隊時,兩個人又主動讓小同學們排在前面,自己謙讓地往後站,這些無疑都是優秀的品質。

看到這裏,觀衆不禁會思考,既然他們的本質是好的,那爲什麼又會變成問題少年呢?

張晟駿不愛學習,喜歡我行我素,要麼上課做小動作,要麼直接就曠課,在同學眼中就是個“社會人”。

在學校表現差,老師就向家長投訴。

而母親的做法是繼續實施高壓政策,打是解決的主要方式。

所以惡性循環開始了,在每個環節沒有得到有效溝通處理之後,就讓他越來越叛逆。

而劉國輝,在初中以前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在四年前因爲母親病逝後變得越來越孤獨,他失去了生活的動力,也失去了奮鬥的目標。

至於父親,爲了維持生計忙於打工,完全忽略了對兒子的關心。

而接管劉國輝生活的舅舅,崇尚武力打壓的家長作風,劉國輝只要做錯了事情就會面對一頓棍棒,這就是這個家庭唯一的教育方式。所以,當和小夥伴鬧矛盾時,劉國輝有樣學樣,也只會用舅舅那一套來解決問題。

但實際上劉國輝十分渴望關心,當兩父子坐在一起時,劉國輝就反問父親:“你還知道關心我啊?”

而在和張晟駿打架後,劉國輝還委屈地說出了自己的渴望:“你要是當時關心點我,我都不能動手打你”。

由此可見,打開問題少年劉國輝的心門,“關心”是核心的要素,這個渴望被關心的孩子,就像乾枯的植物,一直渴望關心的甘露,然而周圍的人卻忽略了這一點。

幾乎每一個被送到《變形計》的孩子,在外人看來,都是屬於“熊孩子”類型;可在《變形計》途中,我們卻發現,這些少年的“熊”,多半還是歸咎於家庭教育。在張晟駿和劉國輝的成長道路上,棍棒式的教育方式是他們的共通點,正是棍棒式的解決方式促使他們在成長道路上走進了“問題少年”的岔道,他們成爲了人們眼中的“刺頭”。

叛逆的少年能否迴歸家庭,能否迴歸到正常軌道上,取決於環境和周圍人的幫助,當他們來到《變形計》裏,同樣如此。觀衆們都希望他們在新的土壤裏覺醒、重新生長,張晟駿和劉國輝的故事還在繼續,在下一集中他們將迎來第三位小夥伴,他們在接下來的變形考驗中還會迎來什麼樣的挑戰呢?就請大家關注在芒果TV獨播的《變形計》,每週二中午12點更新,會員可以搶先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