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肯定的說,很不樂觀!筆者也是甲骨學的愛好者,我就給大家談談我的看法,希望大家都來關注甲骨文,謝謝!

沒有新出土甲骨,材料不足,使得研究受到制約。

要研究一種文字,一定要有豐富的材料做依據。自從上世紀對小屯村的發掘後,除了在陝西周原、安陽花園莊再次發掘出甲骨之外,我們基本上再沒有重大的甲骨發現。面對著近年來簡牘的大量出土,甲骨顯得是那麼的微不足道。

如果沒有新的甲骨材料出土,我們就只能依據現有材料,這樣的話我們研究出來的成果很難得到佐證,如果得不到佐證,即使再新的成果也只能是猜測。

人才的匱乏,使研究陷入停滯。

研究一門學科,最重要的是人才。老一輩已經過世的甲骨學家如郭沫若、唐蘭、於省吾、胡厚宣等暫且不說,就是現在甲骨學的標誌性人物李學勤、裘錫圭的年齡也已經很大了。而王宇信、黃天樹、楊升南等這些當初大師們的嫡傳弟子也已是古稀之年了。我們的新生代在哪?有些人因為甲骨學的枯燥早就去研究其他的古文字了,如此發展下去甲骨文會成為絕學。

再看看海外的一些甲骨學的研究者們。臺灣曾經是甲骨學研究的重要地區,但與大陸面臨著同樣的問題,而且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他們對中國文化有所割捨,這就更談不上研究甲骨學了。日本人也對甲骨學有深厚的研究。

前人已經把容易釋讀的字研究過了,剩下的是最難研究的。

我們的大師們已經將容易釋讀的字解釋了,與古文獻有關的他們都一一做了注釋,剩下的都是難譯的,也很難在古文獻中找到對應的關聯。一些當時的名詞,在後來已經不用了,我們便無從知曉那個字是什麼意思,指的是什麼東西。這樣就給我們釋讀文字帶來了困難,所以要想研究甲骨學我們還要加倍努力!

我是聽濤軒書法,歡迎大家閱讀留言評論!


先說說中國甲骨文研究現狀:據李學勤先生著《李學勤談中國古代文明》一書記載,中國發現甲骨文字4000多個,可釋讀的不超過1500個,還不到一半。在用這些知識釋讀戰國竹簡時,面臨的考驗過於嚴峻。去年在頭條看湖北電視臺推出的中國文字專家講解甲骨文意思居然以許慎《說文》為標準來釋讀甲骨文,其成果價值實在有限。反觀日本的甲骨文研究成果倒有潛力巨大的模式。至於原因,個人猜測應該是發揮了「愛好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個人認為中國的甲骨文研究工作一定要在充分理解中國道家文化的基礎上,理解戰漢時期和以前時期的出土文物的形意,心意的意思後再研究甲骨文,金文,漢簡等等,互相驗證,最後才會有比較好的結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