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徐娉婷

如果是三年前,你問身邊的朋友,你知道「六神磊磊」嗎?

很可能遭白眼:「什麼?六神是什麼鬼,花露水?」

如今,這個名字在自媒體界幾乎無人不知。沒錯,這名字還真和花露水有關。此人很愛噴花露水防蚊子,家裡人覺得這個味兒挺重的,不能忍受,(加上本名叫王曉磊),就給他取了這麼個綽號:六神磊磊。

六神磊磊

「金庸成就了我,但他不認識我」

這個標準的80後,和我們一樣,小時候愛讀武俠(or言情),偶爾混跡於網吧和遊戲廳。

大概初中的時候,他迷上了金庸的武俠。

「看原著大概是初二,我記得在一個英語老師家補課,別的同學不好好上課在底下看小說,我就被他們給帶著看了。」他說。

你可能要說,他的父母一定很開明吧?還真不是。

他的父母也特別反對他看金庸小說。 「對,特別反對。不讓看,但是爸媽不一樣,我爸在外面看電視,我在裡面看小說沒有任何問題,他不知道。但是我媽,哪怕她在上班,我在看小說時都感覺她會突然殺回來。我媽是堅決反對、徹底封殺、絕不允許、視為毒草。」

他的父母怎麼也不會料到讀金庸會成為兒子的金飯碗。

所以,家長們,別再一味封殺小孩看小說、玩遊戲了,對此,六神原話是這樣的:

我覺得首先一個孩子有他願意追隨的作家是一件好事。不管這個作家是誰,沒有任何褒貶的意思,郭敬明或者別的作家,很好,因為一個人會追隨一個作家的時間有限。我喜歡他10年,到第11年的時候可能換一個人喜歡了。所以第一,我覺得這是好事。

第二,家長提倡什麼、反對什麼,最好自己要先弄清楚你提倡和反對的都是什麼。家長會說四大名著一定要看,可是說這個話的家長不一定都看過四大名著。他可能不知道《紅樓夢》和《水滸傳》裡面也有「挺污」的東西。甚至有的家長給我提反對意見說你寫的這個很黃,不健康,可是也沒有到《水滸傳》裡面那個污的程度。

比如家長反映不讓孩子讀武俠,金庸武俠愛情上是非常保守的,他的男女主人公,除了《鹿鼎記》,第一男女主人公直到小說最後都沒有發生過關係,現在這麼保守的書很難找了,所以家長不要聽見名著就覺得提倡,聽見武俠小說就本能地反對,你先弄清楚你反對的是什麼,如果你的孩子真的很喜歡金庸,你又實在沒有能力禁止的話,你倒不如自己也讀金庸,你會和他一起交流,這很難得的,現在孩子都不搭理你,你能跟他聊一聊金庸挺好。這時候你還可以引導他讀比如大仲馬。因為金庸也喜歡大仲馬,你通過他的偶像去讀他不是更好?

繼續說六神磊磊,2007年從北京廣播學院碩士畢業後,懷著對文字的熱愛,他來到山城進入新華社重慶分社工作,成為一名時政記者。

在新華社記者期間,他就開始兼職給媒體寫專欄「讀金庸」,2013年12月,他創辦了公眾號「六神磊磊讀金庸」,他的文風詼諧,腦洞清奇,很快收穫了大量粉絲。如今,他的公眾號粉絲多達數百萬,文章閱讀量篇篇10萬+,被稱為「移動互聯網時代內容原創難以超越的標杆」。

他的公號偶爾也發「讀唐詩」的文章。很多人認識六神磊磊,是從《猛人杜甫:一個小號的逆襲》開始的,當時這篇文章幾乎刷爆朋友圈。殊不知,這篇遠遠不是他的爆款,甚至連他的閱讀前十都沒有進入。

公眾號閱讀量飆升,廣告也日益多起來,他感到無法兼顧本職工作。2016年年初他從新華社辭職,他的記者生涯,足有八年。

「我的特點是黨性強,我是一個多年的老黨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一切創作的出發點。」他曾對媒體如是說。可以說,新華社的歷練給了他敏銳的把控力。

如今他一篇文章的廣告收入最低都有10萬以上。他寫的廣告也是一絕,比如文章《一個金庸故事講清楚互聯網到底好在哪兒》,張三丰的兒子小張無忌中了「玄冥神掌」,需要少林派的《九陽真經》能救,張三丰提出和少林派交易,少林派百般刁難。而在昆崙山的大山谷里,有一隻猿猴也有《九陽真經》,只是一路要通關打怪,過了崑崙派那一關,再過光明左使那一關,再跳個崖什麼的……寫到這,他筆鋒一轉:如果三豐活在今天,有互聯網,用個「xx閃付」,分分鐘搞定的事啊。

這樣的廣告讀者怎能不喜歡,不僅能讀到好玩的故事,還能勾起讀者一種好奇:「倒要看看你如何腦洞大開,勾搭到廣告上」。看完讓人忍俊不禁。有的篇目沒廣告,讀者甚至會表達失望。

對此,他頗為得意:「我覺得你記住一個,如果沒有了廣告,之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把這點記住,而且這個完整的文章對讀者是有價值的。這就可以了。」

然而也有一件事讓他黯然神傷,寫了這麼多年讀金庸的文章,老爺子卻不知道他的存在。「特別逗,有一次在上海復旦參加一個活動,當時金庸的兒子也在。有學生就問他,說金庸老爺子知道六神磊磊這個人嗎?他很尷尬地停了兩秒說,『我爸可能不知道』。真是讓人獨愴然而涕下啊。(笑cry)」

「不要低估網友,唐詩也有很多人看」

寫了這幾年金庸,但是寫過的人物還是冰山一角。「沒寫過的人物有很多很多,比如,《鹿鼎記》還沒寫,實在不行的話,《鹿鼎記》還可以吃兩年。」他說。

有一天,他嘗試在公號發了篇讀唐詩的文章:《猛人杜甫:一個小號的逆襲》。他心想:這麼高雅的玩意兒,應該沒什麼人會看。結果第二天,他發現朋友圈轉的到處都是。

「之前我有些低估網友了,以為大家愛看的都是倉央嘉措、納蘭容若這些人的詩,沒想到一篇五千字寫唐詩的文章也能有這麼多人看,說明唐詩是有人關注的,長文章也還是有人看的。」

最近,他還出了本書《六神磊磊讀唐詩》,其中的文章大部分是公眾號里沒發過的。作者緊貼大唐歷史,加以豐富細節,把詩人們當成一個個鮮活的人來講述。他們也「刷著朋友圈」,喝酒擼串,在人世間策馬奔騰。

他在序言中說寫道:我給自己的定位,就是一個翻牆的人,幫你翻過唐詩那道牆,去折出幾枝帶露的花來,拿給你看。喜歡的話,你就可以自己去找正門參觀。

他說自己是用戲說的口吻在認真地寫。「飽含著深切,眼裡滿含淚花」。何謂認真地戲說,試舉一例。

在介紹王維如何在宮廷成名、火爆帝都時,他是這麼寫的。

玉真公主當場給(白衣少年)出了一道題:「十秒之內寫一首詩,必須要有愛情、有暖男、有季節、有地理、有植物、有王菲。」

我們的白衣少年脫口而出: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玉真公主頓時淚流滿面。她說出了改變少年一生命運的話:「I want you!」

一邊是解讀充滿暴力的武俠,一邊是品讀文到極致的唐詩,會不會分裂啊?他說非也,這兩者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和唐詩的結緣過程是這樣的:金庸作品對我幫助很大,因為金庸小說裡面到處都是唐詩亂入。比如張無忌到趙敏家去,趙敏家房子中堂上掛著一首詩:白虹座上飛,青蛇匣中吼……就是到處都是唐詩,這個對我幫助也很大。然後我有了一批自己喜歡的詩人。一些簡單的詩選我讀了幾首感覺不夠讀,然後去讀他的選集,覺得還不過癮就會讀全集。然後你就會想知道別人對他的看法是什麼樣的,就會讀一些評論。這時候慢慢就有了自己的觀點。

讀唐詩對六神磊磊而言,算是另闢戰場。他說,萬一「讀金庸」的大號發生不測,他還註冊了一個小號「六神磊磊讀唐詩」。最近他主要精力用在做讀唐詩的音頻課,計劃在兩個公號上推第一個學期。

《六神磊磊讀唐詩》

王曉磊著

新經典文化/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17年7月出版

這個小號的目標群體主要是家長和孩子。對於如何引導孩子讀唐詩,他也頗有心得:「第一,告訴他們唐詩是美的。我當時有一次到我們老家逛新華書店,在擺著詩歌書籍的那塊,邊上有兩個小孩,一個稍微大點,一個稍微小點,都是七八歲的樣子,大孩子突然對小孩子說,你都這麼大了,還看唐詩?我忽然明白了,唐詩在很多小朋友心目中是像繞口令一樣的東西。沒有想到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是美的。他們也就是背出來以後大人會鼓掌,僅此而已。他們不會知道唐詩是美的。

你還可以告訴他們,這個人在什麼時候什麼心情寫了這首詩,前後是什麼故事。孩子可能覺得,原來是這樣的,覺得有趣,孩子一旦覺得有趣你就擋都擋不住了。一開始學習讓他背一些也挺好,切記不要拿背詩當成一個任務量去考核他們。」

雖然他對唐詩信手拈來,背後的典故說得頭頭是道,但是他說自己不會寫古體詩。「我畢竟不是個詩人。」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