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个小伙伴都曾有过一段被校服支配的「恐惧岁月」

的确,中国大多数学校的校服实在是一言难尽,肥大的裤管和无限长的衣袖,再加上红白蓝的色调,穿上它,基本就和美感say goodbye了。

虽说这几年校服有所改良,但仍然避免不了被吐槽的命运。

不过,先别急著吐槽,相比下面这款人工智慧的校服,你可能宁愿选择之前那件朴素略带丑陋的校服

因为只要穿上了这款特制校服,你的每一个行踪就在校方的掌控之下,包括你上课打盹儿开小差,传纸条,分分钟响起警报吓傻你...

主页君突然好庆幸自己提前毕业了....

逃课?打瞌睡?别想了!人工智慧校服360度「入侵」你的生活

这款特制的人工智慧校服,由贵州冠宇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而成。

通过校服肩部的两个晶元,配合校园人脸识别闸机和手机应用程序app,校方可以捕捉每个学生进出学校的20秒时长视频,以此来监控学生在校日常。

「智能校服」解析

接下来,主页君给大家伙详细介绍下这款校服的「神奇」之处:

首先是晶元上会录入学生的姓名班级以及头像等信息,校门口会配备红外线等检测设备,以此来验证学生信息是否和系统内一致,如果你不穿或者和别人更换校服,就会有警报响起;

如果你穿著智能校服未经许可走出学校,警报也会响起...如果上课打瞌睡,警报还会响起...总而言之,但凡你有一点「不得体」的行为,都免不了响起警报。

所以说,老师根本不用到教室,直接在app上就可以看到班级考勤情况。

还想逃学?我劝你醒一醒;

不仅如此,这款智能校服还可以监测你每天花了多少钱,家长通过手机随时查看孩子每天在校的消费情况

还想乱花钱?请同学吃辣条?估计实现难度有点大。

更神奇的是,它能实时监测学生身体状况,一旦发生异常,老师及家长能够第一时间收到提示信息。

总之,你的一举一动,都被实时传到APP上,校方和家长想啥时候看就啥时候看,360度无死角「入侵」你的生活。

别担心智能校服穿脏了、弄坏了怎么办?因为特殊性材质,人家可承受高达150摄氏度和500次洗涤。

目前,这个校服已经在贵州省十多所中小学得以投入使用。

图为来自贵州省仁怀市第十一校的学生

他们在操场上穿著智能制服

这款高科技的校服自然让外媒十分震惊。每日邮报就发布了一篇名为《别再逃学了!中国的学校使用人工智慧校服,配有追踪晶元和面部识别软体,以监控学生的行为》来叙述这一现象:

除了外媒,环球时报英文版也发布了相关消息——《中国校方用智能校服,控制学生逃学》

可以看到,媒体抓住了这款高科技校服的重点——防止学生逃学,那么这种方法到底有没有用呢?

AI不是爱

学生的自由在何方

该公司的项目经理还告诉环球时报,自智能制服应用以来,这些学校的出勤率大幅提高。

作为首次使用智能校服的学校——贵州省仁怀市第十一中学,其校长也表示出勤率确实有所提升,家长们也都愿意使用。

再者,由于智能校服的价格只是比普通校服高出20元至30,更是吸引不少学校跃跃欲试。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校服中的晶元出现人为损坏,公司还会回收并免费更换。

低廉的价格配上优质的售后服务,还有实质性成果,智能校服的需求正越来越高。据该公司工作人员透露,冠宇科技至今已经卖出智能校服约6万套。

然而,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来。

有人在网路上对这一做法提出怀疑,认为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

大家认为,这种360度的监控,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举措:

评论中也不乏有家长表达自己的不满:

针对网友的这些疑虑,贵州一名使用学校的校长回答称,「在大部分状况下,学校不会主动追踪学生的校外行踪,只有学生失踪、逃课时,我们才会使用制服功能协助定位。」

也就是说,这个智能校服是完全可以做到监控校内外,一切都取决于学生的行为,这个结论更令人不寒而粟。

想想早晨8点来到学校,你刚刚踏入校门,校门前的人脸识别已经将你刚刚的打卡信息上传至资料库,几公里外的父母也知道你此刻进入校园。

而你课堂上打了几个盹,几点出校门几点回来、去了几趟厕所等,这些都有可能被父母知道,

让人不得不感叹,作为学生的自由在哪里,他们的隐私又该谁来保护呢。

最让人感到可怕的是,这些被检测下的数据,都会统一上传至贵州冠宇科技公司的资料库中,包括未成年的生活和资讯都被记录其中,而未来会如何处理这些大数据、以及如果不幸遭泄漏,大量的数据谁来负责...... 这些都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针对网友的疑虑,该公司在微博上发表声明,说明自己研发的这套智能程序,是基于安全性能所考虑的,并且是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同意的。

甚至还在微博上提供了智能校服的检验报告和著作权登记证书,以此说明自己是得到专业认证的机构。

但公司的回应依旧没有解答网友们之前提出的质疑。

当《黑镜》照进了现实...

其实,国内出现的这款智能校服,早在2007年就曾在英国出现,当时英国唐卡斯特的19所学校进行了这项实验。

他们也是将校服中植入晶元的方式,追踪学生的日常情况,将学生身份,照片和其他细节建档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电脑访问这些详细信息,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浏览无余,比如上课睡觉说话等都会被发现。

然而当时推行这种晶元追踪技术,却受到公民自由团体的批评,他们称这一手段适合追踪囚犯,怎么能在学生身上使用。

当时的电子前沿基金会高级律师Lee Tien就说过,「任何此类技术都很容易滥用个人隐私,」

「如果一个孩子显示可追踪,也意味著别人也可以通过某种手段追踪到他。」

这话不无道理,尤其是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前段时间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就颠覆了社会认知,更给未来带来无法预知的可怕。

我们知道,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要以尊重人类为前提,利用人工智慧技术以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固然是一种好的想法,但也需要考虑智能校服所带来的反噬后果,究竟是弊大于利,还是给未来种下恶之花,这些都就必须有所顾及。

况且,教育本就是社会、家庭和学校的三方作用力,失去任何一方都会有缺失,单靠技术改革只是治标不治本,就像《黑镜4》中有一集,讲述母亲玛丽有次因疏忽差点丢失女儿萨拉后,她决定加入方舟天使公司的免费推广计划,在女儿的脑袋里植入了一块电子晶元。

最后的结果却是女儿用平板电脑将母亲打得头破血流,之后离家出走。玛丽再也无法找到自己的女儿。

这样两败俱伤的结局,恐怕不是为人父母期待的那样美好。

与其利用机器去控制孩子,不如试著关心他们的内心,这远比监控显示的数字更有意义。

Ref:

globaltimes.cn/content/

theregister.co.uk/2007/

abcnews.go.com/Technolo

本期推荐阅读:

关注微信公众号:INSIGHT视界,ID:weinsight

微信后台回复关键词【俞敏洪】,阅读《留学教父俞敏洪到底有没有歧视女性?我和11位新东方老师聊了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