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教堂應該是一個神聖安詳的地方,有管風琴的低鳴和唱詩班的和聲,陽光從花窗玻璃照進來,給聖像罩上一層神秘的光。

我們對教堂的刻板印象大都來自今天新建的那些教堂,在更久遠的年代拯救靈魂是一件生死攸關的事,絕不是僅靠經文和讚美詩就能做到的。在歐洲一些歷史悠久的教堂,你能發現離奇甚至恐怖的陳列物,足以顛覆你對教堂的一切美好印象。不要大驚小怪,這才是與異教徒作戰時代的教堂該有的樣子。

1. 人骨教堂

塞德萊克藏骨堂是捷克首都布拉格郊外一座規模不大的小教堂,它保存了4萬多具遺骨並加以創造性的利用,於是成為遠近聞名的「人骨教堂」。人骨教堂的成名要歸功於木雕匠人弗朗齊歇克·林特的腦洞大開,幾個世紀以來,由於這座教堂收納的遺骨太多,已經放不下了,主事者找來林特想辦法,他想出的高招是把這些人骨用作藝術創作的材料。今天這座教堂里到處都是人骨裝飾,其中最精美的展品包括施瓦岑貝格家族的盾形紋章,以及在所有遺骨中至少取出一根骨頭製成的人骨吊燈。在充塞視野的頭骨、肋骨、臂骨和腿骨之間,還有栩栩如生的天使像和各種錯綜複雜的雕刻,以及用頭骨砌成的整面牆,林克甚至用骨頭拼出了自己的名字,以展示他對自己的傑作感到驕傲。

2. 人骨禮拜堂

葡萄牙小城埃武拉有兩座緊挨著的教堂,大的那座是聖方濟各教堂,旁邊就是大名鼎鼎的人骨禮拜堂。與其他用人骨做裝飾的教堂相比,埃武拉人骨禮拜堂的特色是其中有兩具完整的遺骨,一具是成年女性,另一具是個用鐵鏈吊著的小男孩,據說他們是一個惡毒詛咒的受害者,雖然躲進教堂也沒能幸免於難。禮拜堂的入口門楣上,還有一句令人汗毛倒豎的歡迎語:「我們屍骨在此等待你們的屍骨。」這座建於16世紀的小教堂藏有約5000名修士的屍骨,大部分是從附近的墓地挖掘出來的。這樣做有兩個目的,首先是騰出墓地給後來的死者,其次是警告生者人生苦短,要為即將到來的死亡做好準備。

3. 孤獨聖徒修道院

地處希臘舊都納夫普利奧的孤獨聖徒修道院是一座東正教女修道院,這裡風景宜人,建築也很漂亮,但是遊人不多。這也難怪,大量國際遊客只知道雅典,只有德國和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遊客對納夫普利奧情有獨鍾。孤獨聖徒修道院雖是一座東正教修道院,但它的起源卻與異教有關,當初建立時它就是奉獻給「生命之泉」的。所謂「生命之泉」是指修道院內一口年代久遠的噴泉,早在公元2世紀旅行家帕夫薩尼亞斯就在《希臘志》中寫過這眼噴泉,據說天后赫拉每年會來這裡沐浴一次,浴後就恢復處子之身。帕夫薩尼亞斯還說,赫拉信徒每年都會來這裡舉行秘密儀式,這種異教儀式顯然有違東正教的教義,所以修道院里的人對「生命之泉」都閉口不提,致使它不像其他景點那麼出名。

4. 基爾佩克教堂

基爾佩克教堂位於英格蘭赫里福德郡靠近威爾士邊境的地方,供奉的是聖瑪麗和聖大衛。這是一座風格簡練的諾曼式建築,教堂的原址留下了許多帶有凱爾特風格的雕塑,其中尤以充滿性刻畫的「希拉納吉」露陰女像最為著名。「希拉納吉」像在英格蘭、愛爾蘭和法國的古建築上都有發現,有人認為這是古代異教崇拜的神祗,也有人認為它是當時基督教對性罪惡的警告標誌,或是一種對抗邪惡的護符。當「希拉納吉」的象徵意義開始減弱時,教堂以外的平民建築上也出現了它的蹤影,直到巴洛克時代的一些燧發手槍上都採用了「希拉納吉」飾紋。常見的「希拉納吉」都是造型誇張,陰部顯眼外露的形象,不過也有一些例外,比如上圖的豬和兔子就跟今天的卡通形象沒什麼兩樣。

5. 巴爾貝里尼紋章

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內的青銅華蓋,是傑出的巴洛克藝術家吉安·洛倫佐·貝爾尼尼在教皇烏爾巴諾八世的命令下完成的,支撐華蓋的四根柱子,每一根都裝飾著兩個巴爾貝里尼家族的紋章:藍底上三隻排列成三角形的蜜蜂,上面還有一個女人頭像。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八個紋章上的女人頭像各不相同,其表情由喜至悲,直到最後被天使的面龐取代。有人認為這組頭像代表著女人分娩的全過程,據說烏爾巴諾八世曾向他的侄女朱莉婭·巴爾貝里尼承諾,如果她成功分娩,就為她建造一座聖壇。還有人認為女人頭像象徵著過去教會內的鬥爭,烏爾巴諾八世憑藉個人能力和家族背景解決了爭端,其過程像分娩一樣痛苦,所以他用頭像來紀念這一勝利。

6. 生命之樹馬賽克

不,這不是中世紀的星巴克標誌,而是義大利奧特朗託大教堂神秘的地面馬賽克拼圖。這幅覆蓋整個教堂地面的拼圖是1163年由焦納塔大主教下令鋪設,潘塔萊奧內修士擔任監工,調動了大量本地和外國的能工巧匠建成。拼圖的主體是延伸到教堂每個房間的大樹,樹的枝幹間點綴著令人眼花繚亂的神話和宗教元素,這在其他基督教教堂中是空前絕後的。在拼圖中你能發現古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和狩獵女神狄阿娜,也能看到大洪水傳說中的倖存者杜卡利翁和皮拉,還有亞瑟王的形象和黃道十二宮符號。生命之樹馬賽克中融匯了如此多的元素,足以證明其創作者的文化程度遠遠高於當時的平均水準,他們似乎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地方,把自己眼中的世界傳遞給後人。

7. 800聖徒牆

同樣是在奧特朗託大教堂內,主聖壇旁的一座小禮拜堂內用800名基督教聖徒的遺骸砌成了三面牆。那是奧斯曼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1480年遠征義大利,企圖佔領羅馬期間,他的大軍快要抵達奧特朗托時當地守軍大部分逃走,只剩下50勇士跟市民一起反抗入侵者。1480年8月14日,奧斯曼人攻克奧特朗托,他們把800名男性俘虜押到密涅瓦山,讓他們選擇皈依伊斯蘭教或是砍頭,所有人都慷慨赴死。奧特朗託人為時兩周的抵抗給那不勒斯國王斐迪南一世贏得了集結兵力的時間,並最終擊退了奧斯曼人,否則羅馬和整個義大利都有可能像君士坦丁堡一樣,淪陷在穆罕默德二世的鐵蹄下。為了表彰奧特朗托800勇士對基督教的貢獻,他們在2013年5月被集體封聖,這也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封聖。

8. 聖母無玷始胎堂

羅馬的聖母無玷始胎堂建於17世紀,是由紅衣主教安東尼奧·巴爾貝里尼主持修建的,他是教皇烏爾巴諾八世的兄弟。這座教堂內有幾座名人墓葬和傳世名畫,但它最著名的部分還是五座地下小禮拜堂。這些小禮拜堂中鋪滿了4000多名嘉布遣會修士和羅馬貧民的遺骸,地面上鋪的泥土據說也是從聖地運來的,出口處寫著這樣一條銘文:「我們曾似你,你將似我們。」所有遺骨精心地排列成馬賽克拼圖,廊柱和拱門也是用人骨搭建而成,大部分骨骼分門別類排列,顱骨、盆骨、腿骨等都分別放置在一處,據說布拉格塞德萊克藏骨堂的設計,也是受了這裡的啟發。

9. 聖十字聖殿

這座位於羅馬的聖殿曾是公元3世紀君士坦丁大帝宮殿的一部分,確切地說是太后海倫娜居住的地方,據說聖殿下鋪的泥土都是海倫娜從耶路撒冷運過來的。聖殿內收藏著不少基督教聖物,其中最著名的是與真十字架有關的聖物,包括一根釘子、兩頂荊棘冠、三片十字架殘片,以及一塊銘牌,上面用拉丁文刻著「猶太之王拿撒勒耶穌」字樣。聖殿內珍藏的其他寶貝還有耶穌門徒多馬的一節指骨,以及著名畫家梅洛佐·達福爾利創作的拱頂馬賽克裝飾畫等。直到1935年之前,女性還沒有機會去瞻仰聖物,因為進入聖殿必須穿過一座男修道院,後來教皇庇護十一世取消了這項禁令。

10. 聖斯德望圓形堂

雖然地處羅馬,但聖斯德望圓形堂遠離遊客扎堆的地方,獨享著一份清靜。這座教堂在公元5世紀建成,原址是古羅馬人祭祀光明之神密特拉神的地方,它是羅馬第一座採用圓形建造的基督教教堂。在聖斯德望圓形堂中值得一看的是34幅描繪基督教聖徒殉難的畫作,它們是16世紀末在教皇額我略十三世的授意下繪製的,畫面極度血腥暴力,還摻雜著色情。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看過這些畫作後,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寫下了如下文字:「這是一幅做夢都不敢想像的恐怖屠殺全景圖:長著灰鬍子的聖徒被烹炸烤炙,被野獸分食,被活埋,被五馬分屍,被剁成肉醬;女聖徒的乳房被鐵鉗撕開,舌頭和耳朵被割掉,被綁在木樁上活活剝皮,或是被燒死,這些畫面與教堂的祥和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都看到這兒了,點個贊再走唄-----

過往精彩文章可戳這裡→→→漲姿勢系列總目錄

我的新文章會在個人公眾號弄影記(微信號:feiyumylife)提前首發,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答案和文章轉載請私信徵得同意,並需註明出處,否則將舉報並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