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3月,李自成率大順軍攻克北京,明崇禎帝自縊而死。大順軍隨後又在山海關之戰被滿洲兵打敗。到1645年,李自成身死九宮山,弘光帝被擒於蕪湖,滿洲兵佔據了中國大多數地區。明朝中央的崩潰在邊疆引發了連鎖反應,1645年9月,武定土司吾必奎聲稱「已無朱皇帝,何有沐國公。」,舉兵反叛,至12月蒙自土司沙定洲又借鎮壓吾必奎之機謀反,雲南形勢糜爛。

而在安南,第九代英國公張世澤也面臨著考驗。自明廷授予英國公家族「世鎮安南,如沐氏例」後,歷代英國公兢兢業業的維護當地統治秩序,鎮壓了多起叛亂。但1645年7月還是發生了聲勢浩大的「鄭阮之亂」,以沱江上游的萊州為本據的土司鄭氏和盤踞蘭江一帶的土司阮氏以「驅逐北狄,光復大越」為旗號舉兵,鄭氏甚至擁立了一個陳朝遺孤復闢了陳朝。面對叛軍的南北夾攻,張世澤和安南巡撫盛南星計劃先北後南用兵。但明軍在山蘿喫了敗仗,不得不退保升隆城,叛軍氣焰更加囂張了。

在此關頭,張世澤的叔叔張之良自請前往清化阻擋阮氏叛軍。張世澤年紀尚幼,張之良先前又有軍功,在張府頗有威望。巡撫盛南星是一個務實之人,也因此被排擠到安南任職,他同意讓張之良掌軍南下。張之良率軍趕往清化,發現城池被叛軍包圍,他並不驚慌,揮師作勢直取叛軍老巢,誘使阮氏回援,實則率軍折向清化,出其不意襲擊了圍城的叛軍,將其擊潰。隨後,張之良率軍南下攻擊阮氏的老巢,又聯繫占人(在16世紀的戰爭中占人幫助明朝鎮壓交趾人叛亂,從而恢復了在爭江以南地區的勢力)、海盜等參與對阮氏的圍攻,到1646年1月就平定了阮氏叛軍勢力。隨後他揮師北上救援升隆,在府裏擊敗叛軍,解除了升龍之圍。到1646年6月,明軍反攻到萊州,當地各族土豪反正,鄭氏內部親明一派發動政變奪權後歸降。至此,安南全境平定。

在戰爭中,張之良進一步加強了威望和勢力,並借賞罰之機罷黜了反對者。10月,得知隆武帝被清軍擒殺後,巡撫盛南星認為安南今後將成為國家重要的後方,應當掌握在有能力的人手中,遂支持張之良取代張世澤成為英國公。但由於永曆、紹武兩帝的內戰,這一申請遲遲得不到朝廷批複。到12月清軍李成棟部攻取廣州、紹武朝廷滅亡,永曆帝逃往廣西。

聞知如此大變,張之良與盛南星商議後,在2月上旬率軍1萬5千人進入廣西。張之良在2月下旬進入南寧府,留兵4千人協防,派遣總兵黎慶和率4千兵力趕赴潯州勤王,親率7千人向廣東進發。此時明高雷廉瓊巡撫洪天擢已經退守瓊州府,清清副將閻可義領兵進入高州,於3初與張之良部在石城一帶交戰,清軍因兵力不敵、麻痹大意全軍覆沒。張之良在收復高州後,又於3月中旬進佔陽江,恩平等地,清軍在沙崗一帶又被打敗,副將文貴金被擊斃,施福、施郎等人降服。 各地義軍都羣起響應張之良的行動,張之良軍力達到1萬2千人之多。此時清將李成棟正忙於和張家玉等部義軍作戰,聞知張之良來攻後,不得不親率主力迎擊。4月上旬,李成棟與張之良進行了主力決戰,張之良在新會江門一帶依託地勢抵擋李成棟的猛攻,讓義軍舟師襲擾於東側的珠江水道分散李成棟的注意力,分出精兵從西面迂迴攻佔李成棟後方的鶴山一帶,切斷李成棟軍退路後發動夾擊。清軍大敗,李成棟部將杜永和、張月、馬寶等人殺死李成棟,降服於明。張之良乘勝追擊,在張家玉、陳邦彥、陳子壯等人配合下圍攻廣州城。此時城中兵馬甚少,佟養甲絕望下仰藥自盡,廣州就這樣被收復了。

隨後張之良遣兵四齣,在清軍反應過來前收復了廣東全境。然而,此時永曆帝已經北逃入武岡,落入定蠻伯劉承胤控制之下。慶遠伯陳邦傅在清軍回撤後,「收復」梧州,誇耀功勞,又欲進入富庶的廣東搜刮。儘管在3月時永曆朝廷已經批複同意張之良繼任英國公,他仍要面臨艱巨的考驗。

張之良收復廣東示意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