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色,即指介於藍色和綠色之間的顏色,也指黑色。形容湖水爲青色時,青色指淡藍色;形容大山是青色時,青色指青綠色。

  戰國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中描寫“素之一忽則嫌白,青之一忽則嫌黑。”關於青色,更有成語“滿頭青絲”形容滿頭黑髮。

  道教崇尚青色,黑色也是青色的一種,道士頭戴黑色(青色)的冠、巾,代表着頭頂青天。

  道士服飾,在道教早期無有定製。到了南朝劉宋時期,著名道士陸修靜對南方道教進行了總結和改革,他在整理道教經籍的同時,編着了道教齋戒儀範類道經百餘卷,並立道服之號:“月披”、“星巾”、“霓裳”、“霞袖”、“十絕靈幡”。

  此後,逐漸增修,至南北朝末,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服飾儀法。據《道書援神契》載:"老子徒之服,不與俗移。"要求道士不能穿世俗討新式樣的服飾,應保持華夏古制。

  2

  道教徒服色尚青色,這是繼承傳統文化中五方、五行、五色以及道教"貴生"思想演化而形成的。青,是五色之一,五色是“青﹑赤﹑白﹑黑﹑黃”,分別對應“東、南、西、北、中”五方和“木、火、金、水、土”五行。

  《說文解字》:“青,東方色也,木生火,火生丹。丹青之信,言必然。凡青之屬皆從青。”在五方五行五色中,東方之木屬青色,爲青陽之氣;東方主生。東方是道教信仰中的"十洲三島"之所,是修真之士嚮往的理想境地。

  據清代高士閔一得《清規玄妙》載:"凡全真服式,唯青爲主。青爲東方甲乙木,泰卦之位,又爲青龍生旺之氣,是爲東華帝君之後脈,有木青泰之喻言,隱藏全真性命雙修之義也。"

  而當某方道觀的方丈、監院或住持在在舉行大典禮儀時,這時所穿的法衣便爲紫色。這是因爲道祖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時"紫氣東來"的典故,因此後世以紫色爲道教的尊貴、吉祥之色。

  唐宋以來帝王亦以紫色法服賜予名道高真。上秉傳統,如今也只有方丈、監院或住持,以及高功法師、德高望重的高道大德纔可以身着紫色法服。可見,一般的道衆是不可以穿紫色道袍的,居士與信衆在參加道教活動中也是不能穿紫色袍衫的。

  3

  古代衆多文學作品中, “青”被古往今來衆多文人墨客表現的淋漓盡致。如,李白詩“雲青青兮欲雨”意思是:雲層黑沉沉,像是要下雨,此處青解釋爲“黑色”。

  荀子“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係指靛青是從藍草中提取,但比藍草更青,此處青解釋爲“藍色”;《史記-範睢蔡澤列傳》:“須賈頓首言死罪,日:‘賈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之上”,此處青解釋爲“天藍色”。這些文學詩詞很多成爲意象清新而蘊藏豐富的千古佳話。

  在古人看來,青象徵生命之光。因此,青成了生命的象徵,而且,人們發現當年華逝去,生命即將枯萎的時候,人的頭髮就會轉灰變白,因而會更堅定了他們“青絲”但是健康、生命的象徵的信仰。

  青色是生命之色,道教是東方之教。道教貴生、樂生,崇尚青色,呼應着中國古代哲學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