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侯(?—前370年),姬姓,魏氏,名擊,安邑(今山西夏縣)人,魏文侯之子,戰國初期魏國國君,前395年—前370年在位。在三家分晉後,魏武侯成爲魏國的第二位君主,第一位是魏文侯。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君主的諡號是對其生平的概括和評價。就魏武侯來說,之所以獲得了“武”這一諡號,表明其和漢武帝、魏武帝(曹操)等君主一樣,生前都南征北伐,並且取得了不錯的功績。根據《戰國策》、《左傳》等史料的記載,魏武侯在位期間,重創秦國,大敗楚國,在魏文侯之後繼續稱霸中原,而且將魏國的霸業推向了一個頂峯。不過,魏武侯的南征北伐,也爲魏國的衰落埋下了隱患。

  一

  首先,魏武侯(?—前370年),姬姓,魏氏,名擊。早在魏武侯還是魏國太子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南征北伐了。根據《戰國策》、《左傳》等史料的記載,公元前412年(魏文侯34年),魏擊受命率軍攻打秦國繁、龐二地(約在今陝西韓城東南),將當地百姓遷入魏國境內。彼時,魏擊不過20歲左右。公元前408年前後,魏擊跟隨樂羊一起攻打中山國。公元前407年,魏軍攻佔中山國國都顧城(今河北定縣),消滅了中山國。在此基礎上,太子魏擊被封爲中山君。公元前396年,魏國第一位君主魏文侯去世,魏擊繼任魏國國君之位,是爲魏武侯。

  二

  公元前393年,即位後不久的魏武侯就開始南征北伐了。這一年,魏武侯仗着魏國國力上的雄厚,所以兩線作戰,同時攻打鄭國與秦國,並在酸棗(今河南延津西南)築城,扼制鄭國。另一邊,魏國名將吳起大敗秦軍於注城(今河南臨汝縣西)。也即兩線作戰之下,魏國依然擊敗了鄭國和秦國。特別是西邊的秦國,成爲魏武侯在位期間的主要進攻目標。就戰國名將吳起來說,在魏文侯、魏武侯的支持下率領魏武卒攻下函谷關,大大小小歷經六十四戰,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裏土地,將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

  三

  特別是在陰晉之戰中,吳起可謂重創秦國。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於已的秦軍, 創造了步卒五萬人,車百乘,騎三千,而破秦五十萬衆的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由此,發生於魏武侯在位期間的陰晉之戰,讓秦國付出了慘重的失望傷亡,促使魏國得以進一步壓制秦國。除了和秦國交戰,魏國還聯合韓國、趙國進攻南邊的楚國。公元前391年,魏武侯號召韓國、趙國組成三晉聯盟。在魏趙韓三國大軍的進攻下,楚國接連吃到了敗仗。

  四

  最後,在此基礎上,三晉聯軍大敗楚軍於大梁(今河南開封)、榆關(今河南中牟西南)。並且,對於魏國來說,還攻佔了楚國的重鎮大梁,輕取襄陵(今河南雎縣)。就大梁,也即今河南省開封市一帶,後來成爲了魏國的都城。總的來說,魏武侯在位期間,憑藉着精銳的魏武卒和吳起等名將,得以擊敗秦國、楚國等大國。但是,魏武侯後來干預趙國的事務,導致魏趙韓三晉聯盟的破裂。更爲關鍵的是,魏武侯在用人上不如自己的父親魏文侯,促使吳起、商鞅等衆多人才流失到戰國七雄中的其他諸侯國。對此,在筆者看來,魏武侯在魏文侯之後繼續稱霸中原,而且將魏國的霸業推向了一個頂峯。但是,其也爲魏國的衰落埋下了伏筆。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歷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