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之前看明朝政治體制,廢丞相導致文臣,太監,皇帝之間權利制衡,而明朝皇帝從沒有真正拿走文臣的權利,必須依靠內閣處理政事。那麼明朝皇帝一人無法做到大權獨攬,為何清朝可以呢?清朝君主如此獨裁,為何政務並未將之壓垮而使得其可以不用外放權利呢?


因為它們(滿族君主)有一個絕對不會背叛他們,能夠凌駕於一切政治社會勢力之上的基本盤,滿清八旗集團。

另外其實滿清皇帝是承受不住的 ,雍正乾隆二人尚可,但是越到後期越明顯,到了嘉慶道光年間,清國行政效率之低下,君主愚蠢無知到了駭人聽聞的程度。


完全不知道題主在說些什麼。

順治初年,攝政王多爾袞。

康熙初年,四輔政大臣。

乾隆初年,四輔政大臣。

嘉慶初年,太上皇一名。

祺祥年有顧命八大臣,改同治以後有太后和恭親王。

光緒初年是太后垂簾。

宣統有攝政王載灃。

不知道題主所謂大權獨攬是什麼意思。

有清一代真正一把抓的也就一個加油乾的雍正,身邊的宰臣如歷代最受寵的御弟怡賢親王允祥,張廷玉等很有存在感,而且軍機處也是雍正創立的。

道理很簡單,一個人忙活不過來,自然有人幫你忙活,叫內閣大學士還是叫軍機大臣,有那麼重要嗎?


你這問的就是有問題的。

在朱瞻基以前,朱高熾,朱棣,朱允炆,朱元璋,

他們都可以不用文官親自上陣操持公務。

朱瞻基發明這一套只是為了自己清閑,能玩。

因為朱元璋定下來的必須娶貧困家庭女孩充實後宮。

朱棣定的圈禁皇族。

導致朱瞻基時必須獨自面對文官集團,

他拉太監進程序是讓太監替自己幹活,替自己抗雷的。

而不是必須。


滿清的帝王術獨一無二。就此一家。

和元朝不一樣的是,雖然都是以夷治國,但又很大的差別。

元朝基本不管漢族大地主內部的事。

只要江南給足夠的物資錢糧就行。

思想文化建設更是不怎麼抓。

滿清這種奇葩因為太依賴崇禎,所以十分珍惜這次的機會。

表現在三點:

  1. 重視長期不懈的文化暴力洗腦+物理毀滅:君臣大義高於華夷之辯。
  2. 給內滿外漢打扮成滿漢一體。
  3. 把崇禎作為反面,高度加強皇子的幼年教育。規定必須到南書房統一學習。

其實君臣大義高於華夷之辯這個系統工程完成後,華夏文化10條命去了9條。

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滿清的世界只有死一般沉寂。

沒有思想的解放,就沒有後來的華夏。


滿清把各個公主不停地嫁給草原上的蒙古人、然後又用宗教、屬地圈養他們。

造成蒙古人口的急劇下降。

蒙古人對滿清沒有好感。

這個奇葩的政權為了做到大權獨攬,沒什麼下限可言。

到了滿洲國、汪精衛,他們有的還重現辮子。

直到現在,這些人還有歷史意義。當然是反面的。

滿族人早就融入了重生後的華夏,華夏也用寬容的胸懷容納了各族人民。

但現在有些人值得我們警惕,深思。


清朝一開始實行的八旗制度其實就是奴隸制度,八旗旗主是最大的奴隸主,而他們又是清朝皇帝的奴隸。

所以從滿清法理上講,所有人都是皇帝的奴隸,所以奴隸主可以隨意取走自己奴隸的生命和財產權力。

這只是說滿清皇帝有這種幾乎不加限制的權力,但實際治國中顯然皇帝不可能什麼都管,什麼都做,那會累死的,只要處理大事情,做最終決定就可以了。

其實單純只是掌握權力只要把兩個東西握在手上就行了:財權和人事權。有些人肯定要說軍權,但你好好想想,其實軍權就是人事權的一部分。

只要抓住了這兩個統治基本就能維護住了,有志向的皇帝會考慮一下擴展疆土啊之類的,要是沒啥追求的皇帝那就無所謂了,管那麼多還累的慌,只要自己是皇帝有權力就夠了,至於底下人怎麼貪污怎麼禍禍老百姓,他才懶得管呢,至少這樣的統治下,統治階級整體不會造他的反,反而會維繫他的統治。


清朝雍正之後實際還是二元體制,只不過皇帝和軍機處這一元很強大也很強勢,另外六部和上書房、總理衙門這一元比較渙散弱勢。

但弱勢的六部和總理衙門還能做到中央日常事務決策權力的補充,所以小事六部和總理衙門能決定,大事基本都通過軍機處直接報到皇帝那了。當然也有時候軍機大臣壓住事不報,跟六部串通架空皇帝的決定權,等事情鬧大了再找別的理由讓皇帝煩。

所以你看,強勢如乾隆和慈禧晚年也面臨著不斷有鬧大的事情等著擺平的尷尬局面。軍機處這一套其實跟明朝的廠衛有共同的作用,就是讓下面的事可以制度化的直接讓皇帝知道。但軍機大臣其實還沒有太監可靠,欺騙皇帝知情不報的活比太監還溜。只是軍機大臣可以名正言順的制約內閣和六部,這是廠衛做不到的。


誰跟你講:明朝皇帝一人無法做到大權獨攬…?

誰又跟你講:清朝皇帝不依靠內閣處理政務…?

幫我打死他。


主要是底下人基本活得下去了,折騰有更高的容錯率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再大的壓力也壓不垮一個混子


根本承受不了。

在庶族官僚集團興起的背景下,如果不想走宋朝的權相體制,大權獨攬就是唯一的出路。

一個人能單挑一個集團嗎?並不能。

區別只是明朝只持續了一代就開始被文官耍的團團轉,清朝堅持了好幾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