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特勒支,这个看一遍记不住,读起来甚至有些拗口的荷兰第四大城市,实际上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独特魅力的城市,这里还是米菲兔的故乡。如果你的目的地在荷兰,那么除了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之外,不要忘记来这座小城走走逛逛。

  这座城市位于荷兰中部,是荷兰交通系统上相当重要的枢纽,距今有近二千年的建城历史,因此虽名列荷兰第四大城,但旧城区仍保留了数百年不变的风光 ,处处弥漫着一股幽静沉稳的气息。

  乌特勒支的建城历史远溯自公元四十七年。你知道吗?当时罗马人为了保护莱茵河口而建立了军事要塞,因此这里也被称为“莱茵渡口”﹙Trajectum ad Rhenum﹚。

  虽然荷兰许多古城都拥有独立的运河系统,但是乌特勒支的运河却更充满诗意。筑于十一世纪,贯穿旧城区的古运河,是乌特勒支年代最久远的运河,原为防止莱茵河泛滥所挖的壕沟,现在则是游览乌特勒支的最佳景点。乌特勒支运河最大的特色在于她的码头,这些码头的水平低于一般的道路、临水之畔,形成独特的景观。

  由运河堤防的阶梯而下,站在码头上,远望河流蜿蜒穿梭一座座的拱桥、古老的建筑、悠扬的教堂钟声与绿意盎然的所构成的美景,让人有“沿溪行、寻桃花林”的冲动。码头紧邻的运河堤防以前是一间间相隔的仓库,大部分是堤防上的人家所有,而现在这些仓库大部分都已经改成酒吧、餐馆或咖啡厅等休闲去处。

  走在乌特勒支的主街上,这里拥有荷兰最高的钟塔——主教塔,这座钟塔不只是乌特勒支最显眼的地标,还密切联系着整座城市的历史发展与宗教。

  公元七世纪时,盎格鲁萨克逊的传教士受命于的德国皇帝担任乌特勒支的主教。由于主教一职不但具有宗教上相当大的权威外,也拥有地区性的行政管辖权。除了主教居住城市之外,附近的区域也在管辖范围之内,而乌特勒支也就成为了整个主教管辖区的权力中心。

  除了主教塔,乌特勒支的圆顶教堂也非常有看头。这座教堂最初由菲安登于1254年着手建造,1517年才完工,属于哥特式教堂,也是荷兰最古老的哥特式教堂之一。教堂南边的建筑就是乌特勒支,这里原来曾是牧师在圆顶教堂集中听讲的地方,后来发展为大学。

  另外,乌特勒支音乐盒及街头风琴博物馆也是你前往这座小城的必到之处。看看这些音乐盒、音乐钟,风琴、大风琴等,还有自动钢琴,可以说馆内的每项乐器都是古董级的物品。

  整个博物馆实际上是由旧教堂改建而成,每整点时开始,各种乐器会自动演奏,让你随时在街头风、爵士乐和管弦乐现场随时穿行。

  幻想曾经的街头艺人士如何利用手摇式的风琴,借由音乐来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音乐的理解,或者想像贵族富豪利用华丽、宏伟的风琴当作私人的乐队,举办奢侈的社交宴会等等,可以说整个音乐博物馆也是你领悟和体会荷兰音乐的不二选择。

  在乌特勒支还有一处非常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德哈尔古堡。就位于城市附近的一个叫Haaruilens的小镇中。Haaruilens又有“红村”之称,据说是因为村内每家每户的窗门都漆成红白色的斜横条,这样特殊的标志是来自于德哈尔古堡VanZuylen家族的传统。

  整座城堡是很典型的中世纪城堡,尖耸的高塔,宫廷式花园外有护城河围绕以及悬吊桥,仿佛童话世界中的梦幻城堡。而德哈尔古堡最早的历史可以回溯到约13世纪。约16、17世纪时曾重建过一次,但一直到19世纪以前,这座壮观的建筑仍然是破旧不堪的面貌。1892年继承人为恢复家族往日的光荣而决定重建,除了城堡的整修外,男爵与他妻子更收藏了大量珍贵的艺术品,以装饰城堡内每个宽阔的房间。

  这样浩大的工程当然不可能随便交给一个修缮师傅完成,主持这件重建工程的工程师曾经是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国立博物馆与荷兰境内100多座教堂的P.J.H.Cuypers博士,整个重修耗费了近20年和无数工匠与艺术家的心力才最终完成。

  其实第一次听说乌特勒支这座城市是因一位在清华大学修读艺术专业的朋友,她向我讲述了自己去乌特勒支大学进行交换的经历,相比阿姆斯特丹的迷醉、鹿特丹的妖娆,她说这座城市安逸、缠绵,反而有种脱离尘世又充满独特韵的感觉。

  - END -

  文章资料来源:荷兰旅游局

  艺术人文 | 兴趣旅行 | 品质生活

  * 新的艺术星球分享会微信群开通啦!

  (请备注来自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