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是一座被众多丘陵和小山包裹的城市,在城市北侧的长江边上绵延着一条山脉,它北临滚滚江流,石壁嵯峨,气势非凡。一千多年前来到镇江的诗人李白看到如此胜景,也不禁发出丹阳北故事无关,画出楼台云水间的赞叹,这座令诗仙不吝笔墨吟咏称颂的山便是北固山。北固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北侧,横枕长江,山壁陡峭,形势险固,因此得名北固。

  郁郁葱葱之间,北固山流露着江南的秀美,狭长的山脊串联起三个山峰,分别称作北峰中峰和南峰。行走在北固山上,亭台楼和山间,见到无不与三国时期的历史传说有关,山脚下一片浓荫中长眠着东吴名臣鲁肃和太史慈。山顶上曾经聆听过刘备和孙权共商破曹大计,嶙峋的北峰山,是最为岛郡被称作六马涧的山路,因为孙刘二人曾经在此赛马而得名!甘露寺就在北固山后方的顶上!所以北固山有四冠山之说,相传三国演义第54回所讲述的吴国太在佛寺为女儿孙尚香相亲,刘备与孙尚香喜结连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一处处文化品位十足的历史痕迹,让北固山拥有了三国山的美名!

  北固山赢得三国山的美名,其实不仅仅是源自民间传说和文学的演绎。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表明,公元204年前后,占据江东的孙权曾经令人在北固山下建造起了一座军事城堡,那就是铁瓮城,四年之后,孙权将住所迁到这里,此后一系列影响时代进程的历史大事都与铁瓮城密不可分,而北固山则成为了铁瓮城的后花园。孙权的后宫院区以及武库粮仓等都分布在北固山的中锋北峰之中。正是基于这些历史事实,三国演义的作者才演绎出了刘备甘露寺招亲的传奇故事。在小说和戏剧中,北固山上的甘露寺是孙权与刘备斗智斗勇的精彩舞台。孙权以妹妹孙尚香为诱饵,诱使刘备联姻,想要趁机将其扣为人质讨回荆州。不料却被诸葛亮将计就计,只是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不论世人以误传诗,还是误以人扬名三国孙刘联姻的故事在北固山留下了浓墨重彩,甘露寺也因此声名海内。

  然而翻开三国时代的史籍,却找不到任何关于甘露寺的记载,因此今天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甘露寺招亲只是民间艺术的演绎,并非史实,那么北固山上的甘露寺究竟是何时何人所建根据宋嘉定镇江府志记载,甘露寺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那时镇江名为润州,时任润州刺史的李德裕是一名佛教徒,是在敬宗宝历二年,也就是公元826年3月,北固山天降甘露,是祥瑞之事。于是李德裕便在北部山上修建佛寺,以甘露明知!虽然真实的历史与民间的演绎存在着出入,然而位于长江之畔的北固山却依然以其雄伟的山川胜景,和三国时代的那段传奇过往,吸引了后世的文人名士纷至沓来。他们或登临抒怀,或居显萌是望着滚滚的长江水,一腔豪气奔涌而出,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首著名的词是南宋抗金名将辛弃疾最负盛名的作品,词中充斥着作者对英雄豪迈的追忆与向往,也为我们展现了北固山历史上又一段金戈铁马的岁月。

  公元1205年,一个萧瑟的秋日,65岁的辛弃疾登上北固山,眺望长江对岸的扬州,勾起了老人无限的感慨。回首当年年仅22岁的他,曾经率领数以千计的将士在扬州与金兵一路作战。而今整整43年过去了,曾经的少年已是两鬓苍苍,南宋朝廷却满足于偏安江南,长江以北的大片故土竟无人收复。感慨之下,辛弃疾写下了又一首著名的词作,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出任镇江知府的辛弃疾心中再次燃起了收复河山的激情。他将位于北固山的治所,作为抗金的大本营,除了每日练兵之外,还开始秘密的造船,并且积极屯田!作为战争的经济支援。然而仅仅一年零三个月后,一道圣旨传来,辛弃疾被朝廷主和派调离了镇江,斯人已去,只留下壮怀,激烈的豪气永远的回荡在这片山川之上。

  北固山上所发生的一幕幕历史大戏,如今已随雨打风吹去,今天的人们为了铭记历史,在山顶之上重新修筑起了这座北固楼。登楼远眺,虽然大江依旧东去,然而那种乱世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的惆怅,却已然被盛世中的长治久安所取代。北固山的历史也将展开,新的一页。

  各位网友你们又长知识了吧?要是有别的观点和看法请留言告诉小编一起讨论!您的留言和评论都是对小编莫大的鼓励。非常谢谢您!此号所有文章全属原创,未经允许,严禁搬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