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來深五個春秋了,終於籌齊首付,開始關注置業事宜,直至買好歷時一個月。特此記錄,僅供參考和交流,多數信息和想法可能不太成熟,歡迎指導。(內容來源:家在深圳@perfly)

  地區選擇:

  我和愛人都在南山上班,且因預算有限,可選項不多,只能選擇偏遠區新或者中心區舊。中心區舊房只能買小的,考慮到置換代價,年輕人首套房最好還是不要想着先買小的過渡(多位同事表示後悔)。所以考慮偏遠區新89平三房,有兩個方向:東或西。

  個人認爲粵港澳灣區概念的格局是高於深圳東進策略的,加上南山上班,因此只考慮西部。而西部的話只有沙井福永和光明區,一個是大空港概念,一個是新區科學城概念。

  踩盤:

  確定地區之後開始了週末踩盤之旅,依次去了華強城-萬科星城-光明1號-正大城-玖龍臺-星河天地-天匯城。

  樓盤周邊也看了看,實地感受一下現狀,每個樓盤的戶型和報價都拿到手,回來統一整理再結合網上查詢資料做數據對比,主要對比了下列信息:

  備案價:開發商按照這個價格賣房,按照建築面積單價。

  得房率 :((建築面積-公攤面積)+ 贈送面積)/建築面積,通常陽臺贈送一半,飄窗全贈送

  實際價格:備案價/得房率,因此對比價格不要光按照備案價,要按照實際價格。

  地鐵:個人認爲800m左右內才能算地鐵物業,否則名不副實。

  商業:考慮2公里內商業,現有的,或者規劃的。

  學區 :學區通常指中小學,劃分學校的市排名或區排名,有些樓盤會自帶學位,因剛結婚沒小孩所以學區沒有佔很大權重(但有小孩話學區很重要)。

  容積率:地上總建築面積/用地面積,簡單理解低就好,低的話說明戶均小區空間多。

  車位比:需要超過1,否則每戶都有車就需要搶車位了。

  另外還有小區大小和綠化率,看個人喜好。個人認爲交通影響較大,因此過濾掉非地鐵物業。最後就根據個人喜好,在預算內選擇。一定要學會取捨,一個樓盤某一方面突出,肯定有另一方面缺陷,結合自己情況作出取捨。

  以上數據對比來自貝殼網和深圳房地產信息網,下面兩組是自己爬的數據對比圖:

  戶型選擇:

  樓層:不考慮個人喜好的話,只要不是最上面幾層,基本是樓層越高越好,因此也越來越貴(分析了房地產信息網備案價格數據),尤其是南邊有高樓且樓間距小低層光照會差。

  朝向:光照和風向。光照要看樓盤相對北迴歸線的位置。深圳幾乎在北迴歸線上,冬天太陽早中晚的相對於房子的位置是東南-正南-西南,夏天東南-正上-西北;風向的話按照我國地貌,由於海和陸地溫差,夏天海上高壓形成東南風,反之冬天形成西北風。因此綜合光照和風向,依次東南、南、西南朝向較好。如東南朝向:夏天上午光照,下午背陽不熱,且正面迎東南風涼爽,冬天全天光照暖和,且西北風只能吹背面。(根據深圳氣象局數據,夏天也有東風,西南風,但整體參考上述情況即可)。,光照和朝向只是自己查看資料總結的一些信息,經不起細節拷問。

  戶型佈局:南北通透。個人理解是所有的門窗都打開,風吹進來能有地方順流出去,直線最好,拐個小彎也行。比如,陽臺-客廳-餐廳-廚房線性佈局。

  貸款:

  確認支持哪些銀行,上浮利率多少,優先直接組合貸,如果銷售說做不了,貌似可以打電話到公積金中心投訴。否則要商貸,等拿證後半年才能轉公積金貸款。另外預售交房時間越早越好,對比樓盤的時候如果某個樓盤比另一個晚一年,晚交付的樓盤單價再加上約5%(按一年定期理財)去對比才公平(衡量資金除了數量,還要考慮時間維度),另外貸款審批越慢越好,交房時間不變,越晚開始還貸越劃得來,這樣可以掙到資金的時間維度價值。

  寫這個帖子初衷是記錄一下自己的買房思路和總結期間學習到的知識,同時可以給小白一些參考。肯定有很多想法不成熟甚至有誤區,如果老司機發現問題,歡迎批評指導。

  網友熱評

  @馬踏實地:竟然自己爬數據,是程序員沒錯了。

  @我只想吐槽:爲啥第一次買房就感覺思路清晰了,我們第一次買房啥不懂,你這水平都達到老練中介的了。

  @最佳奧斯卡:說得很對!一定要學會取捨,一個樓盤某一方面突出,肯定有另一方面缺陷,結合自己情況作出取捨。

  @jiazaishenzhen0755:剛需不衝着學位去,考慮不周,孩子纔是我們的未來,並不只是傳宗接代那麼簡單。

  @Leoyang27:光明新區最好的位置應該是挨在高鐵站的茶林村和鳳凰村,以後高鐵站有2條地鐵經過,還要建光明外國語學校,但就是不知道舊改什麼時候可以建起來?

  以上僅爲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

  你一定會喜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