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召開鼓勵民間合法收藏文物座談會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制訂、完善鼓勵民間合法收藏文物的政策措施,國家文物局近日在京召開鼓勵民間合法收藏文物座談會,邀請11位各級文物收藏、流通、鑒定行業組織(或籌建組織)負責人進行座談,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參加會議並講話,副局長關強主持會議。

劉玉珠指出,文物部門要高度重視民間收藏文物工作,充分聽取業界心聲,從實際出發,找出解決制約文物合法收藏、流通瓶頸問題的方法,積極穩妥地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加強對民間收藏文物的保護和服務,支持民間文物發揮作用,推動文物收藏健康繁榮發展。

與會代表就加強文物理論和政策研究、發揮行業組織作用、規範文物鑒定、建設文物市場誠信體系、完善文物進境稅收政策、提高中國文物國際影響力、支持非國有博物館健康發展、打擊文物犯罪等發表了意見和建議。(錢 冶)

來源:國家文物局網站

相關鏈接

劉玉珠:希望任期內解決民間文物收藏問題

2017年1月,劉玉珠接受鳳凰衛視吳小莉採訪

中國走私流向海外的文物,每年高達至少幾萬件以上。究其原因,是文博界的政策不力,對民間文物如棄兒般地不與認可,這就導致眾多民間文物持有者不得不賤賣,這給文物走私提供了大量的文物貨源,從而源源不斷地流向了海外。

對此劉玉珠提到「民間文物收藏也是中華文明或者說中國文物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無疑是對民間收藏的肯定和鼓勵,「民間收藏」能否迎來它的春天呢?

吳小莉:「在您所掌舵的文物事業當中,未來的文物事業的發展,您希望的達到什麼目標?最深的期許是什麼?」

劉玉珠:「我希望在我的任期內,特別是涉及到文物方面的重大問題能夠得到解決。現在社會高度關注民間文物收藏,對國家文物局批評之聲越來越多,原因在於國家文物局對民間文物,包括對非國有博物館的支持方面缺少政策支持,所以在我的任期內,我希望這個問題能夠有所解決。」

「好多朋友勸我說,這個問題(文物方面的重大問題)你不要碰,都是文物界的老同志,弄不好會遍體鱗傷。

原因是文物系統內認識高度的分化和社會的期望值太高。文物收藏協會有統計,民間文物收藏是國有文物收藏的數十倍,(具體是指可移動文物),民間文物收藏也是中華文明或者說中國文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物收藏的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切實解決,文物保護之路也是不完整的。

所以我說越是這樣我們越要做,寧可犧牲在前進的路上,也不能還沒見敵人就繳械投降。」(來源:鳳凰衛視)

今年兩會期間,劉玉珠在人民大會堂面對眾多記者:

讓文物「活」起來,鼓勵民間合法收藏

民間文物收藏將迎來「春天」?

深圳商報 魏沛娜

《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實施,提出要切實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多措並舉讓文物活起來。其中,「鼓勵民間合法收藏文物,提升社會文物管理服務水平」一項內容引人關注。

據瞭解,「民間文物收藏」一直是比較受人關注的話題之一。而《規劃》中亦明確提出,建立健全鼓勵民間合法收藏文物的政策措施,同時要規範文物鑒定活動,推廣科技手段在文物鑒定中的應用。

有評論指出,在這項利好消息的影響下,民間收藏可能將迎來「春天」。那麼如何看待民間文物收藏的前景,本報記者採訪了業界相關人士。

  

在特定範圍內民間文物收藏豐富

近年來,國內私人博物館如雨後春筍般興起,數量增長迅速,可見民間收藏相當豐富。國內民間文物收藏處於一種怎樣的現狀?這也是眾所關心的問題。

深圳望野博物館館長閻焰向本報記者介紹,民間收藏,顧名思義,是老百姓的個人收藏行為。但是一旦上升到「博物館」的高度,就要明晰概念,博物館只有「國有」和「非國有」的兩種,沒有「私人博物館」和「民間博物館」這些說法。

「近些年『非國有』博物館發展迅猛,由此的確可以確認社會流散的文物量非常大。」閻焰指出,這裡面也有巨大的甄別工作,不能一股腦把任何舊貨都當成「文物」,同時也不能期望一夜之間社會上的流散文物都得到合理的利用。「

整個『非國有』博物館和私人的收藏,還是任重道遠。只有對私人收藏進行細緻的梳理分類甄別,最後這些社會流散文物才能成為整體社會文物收藏特別是『國有文物』收藏的重要組成部分。」

閻焰表示,就他所瞭解,全世界範圍內的民間文物收藏都非常豐富。而有一個問題要提在前面,那就是在特定範圍內民間文物收藏豐富,但並不代表人人都有機會收集到「民間文物」。

閻焰解釋說:「因為文物知識是一個相對非常專業的行業,它需要巨大的信息和知識儲備,所以不適合全社會一窩蜂去搞『民間文物收藏』。一窩蜂的結果就是行業會煩亂無比,假貨橫流。」

 

 讓民眾有心有力有知識收藏

為建立健全鼓勵民間合法收藏文物的政策措施,同時要規範文物鑒定活動,推廣科技手段在文物鑒定中的應用,據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下來將開展民間文物收藏情況調研,組織鼓勵民間合法收藏文物相關課題研究,建立健全鼓勵民間合法收藏文物的政策措施,印發《文物拍賣管理辦法》,研究制定《文物市場管理辦法》,「規範文物經營活動,引導民間收藏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提出「鼓勵民間合法收藏文物,提升社會文物管理服務水平」。按照閻焰的理解,其中的「民間收藏」概念應是指社會上流散的沒有進入國家視野的非國有文物的收藏、收集。那麼,在這項利好消息的影響下,民間收藏能否就此迎來「春天」?又會不會引發新一輪的文物收藏熱呢?

在閻焰看來,鼓勵合法民間合法收藏文物,對社會流散的民間文物肯定是一大利好。「但是因為『文物』的複雜屬性,和界定繁瑣,加上真偽問題嚴重。這個鼓勵在最終實施期間一定還會遇到很多問題。不過整個規定所給出的方向性利好,是全社會有目共睹的。」

閻焰認為,民間文物收藏,不單單是規範,而且還有許多社會和政府的工作要做。最後目的是做到讓民眾有心收藏、有力收藏、有知識收藏。讓優秀的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為整個新時代服務,讓人民的文化素養進入全新的高度。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