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載自新校長傳媒

(微信號:new_xiaozhang)


#精彩導讀#




學校工作要鼓勵各種不成熟的探索與嘗試,即便那個探索與嘗試很不成熟,至少也是一種經驗的積累,吃一塹,長一智,我們不能很快成功,我們至少知道有一條路是要失敗的。


成長本身就是一種試錯,學校要有足夠的寬容度,給教師與學生以試錯成長的空間。


上海平和雙語學校校長  萬瑋


2019年,萬瑋進入教育行業23年、任職校長崗位近10年,他將自己的治校經歷總結爲10個方法論,與學校管理者分享。


01

目標理論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


甲和乙比賽走路,看誰走得直。甲每走一步,都盯着自己的腳看,不要走偏,走出一百步之後,回頭一看,還是走偏了。


乙的策略完全不同,他不看腳,而是盯着遠方的一棵樹,輕鬆邁大步,走得非常直。


20年前,我剛走上工作崗位時,就不甘心做一個平庸的教師,而是立下志向,成爲全國名師。今天回過頭來看,這個目標沒有實現,但我已經走得足夠遠。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大江大河最終都東流入海。我們常常走得太遠,而忘了爲什麼出發。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們心中沒有目標


在努力的過程中,哪怕有各種迂迴,進兩步退一步,甚至退三步,只要目標的燈盞一直閃亮,我們就一定能克服困難,走出困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今天的社會有很多人焦慮。焦慮是一種心態問題,根本原因是因爲內心有標準與期望。


同樣是半杯水,如果標準與期望很低,就會心存感恩,如果標準與期望很高,就會內心憤懣。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因此,我們需要有高遠目標,而在竭盡所能之後對任何結果看淡,降低預期,這樣幸福感也會有提升。


這三句話,其實都在講一件事:我們一定要有高遠的目標。


02

木桶原理


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其短板。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取決於其長板。


每一個人都有其長板與短板,你的綜合能力由短板決定。


在一個較低的管理崗位上並不需要你裝多少水,因此,你的那塊短板就不會暴露,但到一個較高的職位,要求你裝更多的水,你那塊短板如果沒有補長,就會不停漏水。


競技體育中,你的對手會一直尋找你的弱點。如果你的短板很明顯,你就完蛋了。工作中也一樣,只要短板存在,就不要抱有僥倖心理。


有短板怎麼辦?有兩個解決路徑。


第一是盡全力提升短板,至少要達到合格水平,不能拖後腿。


第二可以發揮團隊的作用,找一個搭檔或副手,他的長板恰恰是你的短板,通過團隊合作,把每個人的長處都變成團隊的長處。


解決了短板的問題,還是要致力於發揮長板的優勢。


一個人的價值取決於其長板,如果有一個長板是前10%的水平,我們就是十里挑一的人才。如果有兩個長板都是前10%,組合一下,我們就是百裏挑一的人才。我們所從事的工作如果恰恰都需要這兩個長板,我們就能最大化實現自我價值。


03

側枝理論


盲端走向衰亡,側枝帶來創新。


混沌大學李善友教授從生物進化中得到啓發,提出盲端與側枝的理論。


在生物進化史上,魚的一個側枝成爲爬行動物,爬行動物的一個側枝成爲哺乳動物,哺乳動物的一個側枝成爲靈長類,靈長類的一個側枝成爲直立人,直立人的一個側枝成爲智人。


現代智人統治地球,大約不到七萬年。如果生物演化沒有基因突變,只有盲端沒有側枝,地球就不會有這樣的生命奇蹟。


爲什麼盲端會走向衰亡?因爲地球的環境一直在變化。現代人類的活動對地球生態影響很大,導致許多生物滅絕。


這當然得引起警惕,但是環境的變化是必然的,一個生物物種如果把自己的命運寄託在外部環境保持不變,下場多半很慘。


企業也是如此,如果沒有創新,把寶壓在一個曾經成功的主打產品上,市場環境一改變,企業就會陷入絕境。


一個組織一定不能搞大一統,一定要有計劃有組織地發展各種側枝。這些側枝我稱之爲“創新小分隊”,創新小分隊很可能失敗,但一旦成功,就會成爲有價值的側枝,假以時日,側枝說不定就成了主幹。



04

信仰理論


信什麼不重要,信本身才重要。


不少人相信占星術甚至癡迷其中,對各種星座如數家珍。我不認爲這理論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我尊重身邊那些研究星座學的朋友與同事。因爲他們有信仰,有信仰本身就值得讚賞。


我們做教育的,都知道沒有信仰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曾經分管學校德育很多年,充分認識到內心的信仰信念是德育的重要保障。


“頭頂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什麼都不信,毫無敬畏之心,這樣的人走上社會也是禍害。


信仰是一種心的力量。心在哪裏,能量就在哪裏。如果教師有信仰,校長不要打擊,不要指責,有信仰本身是很幸福的事。


如果教師沒有信仰,幫助他們樹立一種信仰,例如“做教育是積德行善”、“你具備成爲名師的潛質”等。


一個人帶着信仰工作,就會有不竭的動力。


05

射擊理論


有意瞄準,無意擊發。


我在部隊待過一年,射擊課上課的時候,先練瞄準。在北方的冬天,趴在靶場裏,瞄着遠處的目標,一趴就是一個下午。


專注於瞄準的穩定性,穩定到逐步開始扣扳機,到擊發的那一瞬間,進入物我兩忘的境地,所有的注意力都在瞄準上,而不知道什麼時候擊發。


我們要專注於過程,而看淡結果。過程足夠充分,結果就自然而然地呈現。



先射擊,後瞄準。


我在一次團隊會議中問了一個問題:一件事情有多少把握纔會去做?有人回答100%,有人回答80%。我說,我可能想清楚30%就行動了。他們都很驚訝。


如果外部環境相對穩定,十年二十年沒有什麼大的變化,那確實要準備得足夠充分才能行動。可是如果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等到你準備充分,黃花菜都涼了。


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反而是速度,要搶先行動,先把子彈射出去再說。


學校工作要鼓勵各種不成熟的探索與嘗試,即便那個探索與嘗試很不成熟,至少也是一種經驗的積累,吃一塹,長一智,我們不能很快成功,我們至少知道有一條路是要失敗的。


成長本身就是一種試錯,學校要有足夠的寬容度,給教師與學生以試錯成長的空間。


當然,如果一件事情十分重要,不能承受失敗的後果,那還是充分瞄準,自然擊發。


06

極致原理


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一家企業生產十種平庸的產品不如生產一款優秀的產品;一個演員出演十部平庸的影片不如主演一部優秀的經典影片;一個歌手演唱十首平庸的歌曲不如有一首作品傳世。


我們都是平凡人,做不了太多的事情,不如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把這件事情做到極致。這就是所謂的匠人精神。把一件普通的工作做到讓人驚歎的程度。



我曾看到一個導遊解說的視頻,這個導遊把傳統文化融入到段子中,真是一絕,聽他連續講一天也不會厭煩啊!


我就想,都是耍嘴皮子的,差距咋就這麼大呢?如果我們的老師也有這種能力,各種教學法都不那麼重要了。


校長和老師們應當把自己的工作當做一件作品來打造。既是作品,就有匠心在其中。


我們一年、一個學期或者一個月只做一件事,把這件事做得足夠好,成爲亮點,成爲常態,隨後再去琢磨其他事。如果一件事每年都做,那麼每年都要有進步,每年都要有創新。


07

量子思維


摒棄二元對立、非此即彼,接受兼容幷包,矛盾共存。


量子理論適用於微觀領域,在我們看得到的中觀或者宏觀尺度的物理世界裏,在任何一個時間點,物體的狀態都是確定的,但在微觀世界就不是這樣。比如著名的“薛定諤的貓”。


《了不起的蓋茨比》作者菲茨傑拉德有一句名言:同時保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思維還能正常行事,這是第一流智慧的標誌


大家都知道錢學森之問。據說,錢老自己是有答案的,那就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科學代表理性,藝術代表感性。一個人既有理性,又有感性,那就相當厲害。


例如,我身邊有科學素養很高的老師,凡事講科學精神,基於事實,運用邏輯推理,輔之以審辯式思維,來分析事情。


而另一位藝術老師,邏輯一般,卻天然有直覺。一屋子男男女女,她斷言說,那個男孩子喜歡這個女孩子。過一段時間驗證下來,分毫不差。


如果一位科學家有這樣的直覺,在沒有任何推理的情況下直接“看”到結果,再通過結果倒推過程,那絕對是該領域的大師。


有一些老師是理想主義者,卻不接地氣;另一些老師實踐經驗豐富,卻過於功利,缺乏理念與理想。他們都缺乏一流的智慧


量子思維如何培養?中國文化中有一種極高明的智慧——禪,就是量子思維。


有人問一位得道高僧日常狀態是什麼,高僧回答:擔水,吃飯。又問他得道前是什麼狀態,回答:擔水,吃飯。


問有什麼不同,高僧回答:以前擔水時想着吃飯,吃飯時想着擔水,現在擔水時想着擔水,吃飯時想着吃飯。


你去問禪師一些道理,禪師常常不正面回答你,甚至會用棒喝的方法對待你,其實正是暗示你拋棄二元對立的思維,跳出原來的系統,從一個更大的視角來看待你原來的問題,從而有一種全新的理解。


08

謙卑原理


永遠保持謙卑


漢代名臣張釋之,有一天在朝廷裏,達官顯貴都在,有一個叫王生的老者突然對張釋之說,我的襪子鬆了,請幫我係好。


大家都驚呆了,張釋之是朝廷重臣,而王生無官無職。衆目睽睽之下,張釋之居然就跪下來幫王生把襪子繫好了。


後人有人就批評王生當衆給張釋之難堪。王生說,張大人對我很好,我無以爲報,因此讓他當衆幫我係襪子,其實是在幫他培植謙卑的福德。


犧牲自己的形象來培植別人的名聲,這是多大的一份報答啊!面對那些倨傲無禮的人,我們要保持謙卑,因爲,他們其實是在幫我們。


在我看來,謙卑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身體的謙卑。我們看到有些人彬彬有禮,其實只是逢場作戲,他們的內心可能很傲慢。


有些老師在校長面前卑躬屈膝,貌似謙卑,在學生和家長面前,卻趾高氣昂,不可一世。


第二個層次是思想的謙卑。我剛工作時有一回犯了一個錯誤,特別緊張不安,偷偷看分管領導,領導卻朝我微笑了一下,我特別感動,感到了被領導理解。


這是一種同理心,同理心是思想的謙卑。我現在自己做校長,面對下屬的失誤,批評歸批評,但首先表示理解。


第三個層次是心靈的謙卑。我以前有一些恃才傲物,經常自覺不自覺地頂撞領導,領導說“離開了平臺你啥也不是”,我回復說“我自帶平臺”。


自從學會了謙卑,我通透了許多,對各種批評能冷靜接受,而反觀內心。


09

生長理論


萬物生長。


教育是農業,教育關注的是人的成長。用在植物上叫“生長”,用在人身上叫“成長”,同一個意思。既然生長,就有生老病死,起承轉合。


一家企業、一所學校、一個組織與人一樣,都在生長。有些行業屬於朝陽產業,那就是在青年時期;另一些行業則屬於夕陽產業,那就是到老年了。這是世界的規律。我們要順應這個規律。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今天的校長面對的是80後家長,90後教師,教育的生態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還是用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思維來指導現在的教育,豈不是刻舟求劍


上一代人永遠看不慣下一代,但最終的結果卻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有了這樣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我們需進一步思考“我在哪裏”?



我寫過一篇短文,文章叫做《生氣的四層境界》,以對生氣的理解爲例,講述我認知變化的過程:


第一層境界是“無邪,不生氣”,剛開始工作時,我熱愛教育,喜歡學生,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後來很快遇到挫折,於是進入第二層境界“正義,很生氣”,我變得嫉惡如仇,覺得自己有責任喚醒學生。


氣生多了,發現最受傷的還是自己,於是慢慢進入第三個境界“心安,不生氣”,也就是所謂的“佛系”。


後來意識到刻意不生氣也是一種執着,於是開始感悟第四個境界“隨性,無所謂生氣不生氣”。


該生氣的時候還是生氣,但是不會對自己的生氣感到氣惱,對自己的情緒深刻覺知,坦然接受。


有了這樣的認知,同樣是生氣或者不生氣,我可以判斷一個人大概處於什麼階段,進入怎樣的境界,對人生的理解達到什麼水平。


10

思想實驗


想象力和邏輯。


思想實驗首先從物理學中誕生。其中最著名的,伽利略的鐵球思想實驗是這樣的:


兩個鐵球分別下落,如果大球下落快,小球下落慢,那麼,將兩個球合在一起下落,就會出現悖論。


一方面,兩個球相互制約,合在一起下落的速度應當介於兩者之間;另一方面,將兩個球看做一個更重的物體,其下落速度應當大於原來重的鐵球。


無論最後的結果是什麼,都會出現矛盾。因此,兩個鐵球必然同時落地。伽利略僅僅通過思想實驗,便做出了斷言。


中國古代也有這樣的高手,例如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提出隆中對,後來一一應驗,這種思想實驗的能力,我看不亞於伽利略。


以上分享的九個方法論本質上都是思想實驗。以色列歷史學家赫拉利·尤瓦爾在《人類簡史》說,任何大規模人類合作的根基,都在於某種只存在於集體想象中的虛構故事。是“想象力”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我是一個喜歡想的人,生活中常常會陷入一種想的狀態,想目標,想過程,想結果,想細節,想邏輯。未來是什麼?未來就是你整天想的那些東西。只要你能想到,你就能做到!



結語

勇氣


做教育是很艱難的事情,做校長尤其難。我很認同美國學者帕克·帕爾默在《教學勇氣》中的觀點:優秀的教學不能降格爲技術,優秀的教學源自於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我完善。而要做到自身認同與自我完善,最需要的是——勇氣。


動畫片《大聖歸來》有幾句經典臺詞:


“大聖,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緬甸領導人昂山素季則說:真正的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雙膝顫抖,仍然往前走


來源:新校長傳媒





  ▼ 更多精彩,盡在白丁智庫 
   


白丁智庫,解決實際問題!





白丁會客廳




白丁鴻儒會① | “學校消亡論”只是譁衆取寵嗎?

白丁鴻儒會② | 未來學習將是全時空的、泛在的

白丁鴻儒會③ | “名校熱”背後的全民焦慮症

白丁鴻儒會④ | 高考改革,越改越彷徨?

白丁鴻儒會⑤ | 除了知識,我們還能教會孩子什麼?

白丁鴻儒會⑥ | 家長最不願接受的事實,就是孩子是個普通人

白丁鴻儒會⑦ | 教育公平與拔尖人才培養矛盾嗎


精選原創




陸雲泉:教育3.0,讓“學習”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國家督學張力:面向2035,中國教育現代化開啓新徵程

王曉燕:“研學旅行”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劉希婭:這纔是學校最真實的教育質量體現

陳如平:未來教育的價值離不開三大要素


更多精彩




美國頂尖大學如何保證本科教育質量?招生只是第一步

一位民辦校校長眼中的教育:體制內問題都有共識,體制外則亂象叢生

項賢明:不想被人工智能超越,關鍵在於能否自我超越

清華教育專家石中英:打造星級學校勿破壞教育生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