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微课发展势头迅猛,但是不自觉地又陷入了十年前的「课件时代」泥淖:行政推动,一哄而上;数量庞杂,标准不一;良莠不齐,重建轻用;应用方式单一,效果不容乐观。如何突破!

我们认为,优秀微课必须借鉴以下TED的几种做法,才能获得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TED恰恰为处于困境中的我国微课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什么呢?往下看!

标题精简

好的微课标题会让人眼前一亮,是微课的门面与心灵的窗户。好标题取得有新意,有内容和特点的概括,更能吸引学习者的好奇与继续学习探究的愿望。

用一点幽默

幽默太重要了,现在的微课多以知识讲授为主,把从"教室里的老师讲学生被动听"模式改头换面到微课里的「仍是老师讲学生被动听」,语言单调、平铺直叙、居高临下、目中无人的灌输。可以这么说,没有一点幽默的微课、不让学生偶尔会心一笑、轻松一刻的微课不是完美的微课。好的微课绝不会照抄课本章节教材的标题,有时用个疑问句的标题更有吸力的。

分享你的激情

现在很多微课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教师不出镜)的微课,只有教师的讲解+教学内容的呈现、分析、讲解、演示等过程,教师的声音(包括语速、音调、节奏、情感等)就显得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有激情的教师执教(录制)的微课,充满感情、节奏得当、科学准确、生动形象,甚至还风趣幽默。充满感情的有激情的微课教师,往往音量较高、变化恰当、充满情感能够吸引学习者注意力,能够感染到学生,学生愿意随著老师的讲解提示,分析演示学习内容并进行同步的互动的思考(这一点最重要,能够带给学生启迪与思考的微课是好微课,而不能仅是知识内容的可视化,还要实现思维与过程的可视化!)一个微课首先要感动自己、吸引自己,否则,自己都不想看第二遍的微课,如何让学生去反复观看、掌握知识?

分享故事

微课虽短,但仍然需要故事、情景、案例、问题、活动等「情景化」的设计与营造,融入于「情景」中的重难点知识是学生最容易也是最喜欢接受的,能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否则,如果没有这些故事情景问题的铺垫,而是直接进入重点知识与技能的单纯讲解与演示,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趣,当然效果就差。因此教学内容情景化、教学重点问题化是微课设计中能否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兴趣的重要策略。

多加练习

微课不是一个单纯的视频。而是包括视频在内的微课件、微学案、微练习(思考题)等。一个没有设计练习、提出问题的微课,其学习效果只能是满足学生的视觉感官的愉悦,而没有深度、互动、思考的学习,因此练习要适当设计,最好分层次(进阶练习),问题也需要设计并在恰当的时机提出(如口头提问、板书字幕提问)。好的微课学习不能仅限于微课视频的时长(如五分钟),而是在视频中或视频外(如导学案或任务单)还有问题、练习的设计,使学生在微课视频学习之前、之中、之后能够形成完整的深度的连续的学习链条。

坚持18分钟定律

微课之微,首先在于时间之短(中小学一般为5分钟左右)和内容之小(小主题、小内容、小活动、小过程),微课同时也是碎片化与完整化(即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内容组成的相对完整性)的相对统一体,而不能顾此失彼。时间的精准性是TED的一个标志,也是微课的一个重要指标。微课要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把一个知识点、技能点讲清讲透,这涉及到微课的选题,内容的加工、方法的应用、策略与媒体的选择、语言的精练等等。微课微到极致便是质量,便成精品。如何把握好微课的时间,一是学会微课教学设计的脚本化设计策略,对教学环节、内容、过程等进行精确时间控制;二是进行后期的编辑;三是多次练习反复演练,达到主线清晰、语言精练、详略得当、环节完整的境界。

不要装样子

这一点对微课也很重要。体现在微课的教学环境要像是」一对一「辅导,语言要生动形象、态度要真切诚恳、教学时要做到「目中有人」,如语言体系也要从班级教学转化成个性化辅导,不能说大家好,同学们好,而应该变成你好,亲等个性化亲切的语言。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你get了么?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进入思创官网进行阅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