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微課發展勢頭迅猛,但是不自覺地又陷入了十年前的「課件時代」泥淖:行政推動,一哄而上;數量龐雜,標準不一;良莠不齊,重建輕用;應用方式單一,效果不容樂觀。如何突破!

我們認為,優秀微課必須借鑒以下TED的幾種做法,才能獲得好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TED恰恰為處於困境中的我國微課發展指明瞭方向。為什麼呢?往下看!

標題精簡

好的微課標題會讓人眼前一亮,是微課的門面與心靈的窗戶。好標題取得有新意,有內容和特點的概括,更能吸引學習者的好奇與繼續學習探究的願望。

用一點幽默

幽默太重要了,現在的微課多以知識講授為主,把從"教室裏的老師講學生被動聽"模式改頭換面到微課裏的「仍是老師講學生被動聽」,語言單調、平鋪直敘、居高臨下、目中無人的灌輸。可以這麼說,沒有一點幽默的微課、不讓學生偶爾會心一笑、輕鬆一刻的微課不是完美的微課。好的微課絕不會照抄課本章節教材的標題,有時用個疑問句的標題更有吸力的。

分享你的激情

現在很多微課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教師不出鏡)的微課,只有教師的講解+教學內容的呈現、分析、講解、演示等過程,教師的聲音(包括語速、音調、節奏、情感等)就顯得非常重要。一般來說,有激情的教師執教(錄製)的微課,充滿感情、節奏得當、科學準確、生動形象,甚至還風趣幽默。充滿感情的有激情的微課教師,往往音量較高、變化恰當、充滿情感能夠吸引學習者注意力,能夠感染到學生,學生願意隨著老師的講解提示,分析演示學習內容並進行同步的互動的思考(這一點最重要,能夠帶給學生啟迪與思考的微課是好微課,而不能僅是知識內容的可視化,還要實現思維與過程的可視化!)一個微課首先要感動自己、吸引自己,否則,自己都不想看第二遍的微課,如何讓學生去反覆觀看、掌握知識?

分享故事

微課雖短,但仍然需要故事、情景、案例、問題、活動等「情景化」的設計與營造,融入於「情景」中的重難點知識是學生最容易也是最喜歡接受的,能夠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否則,如果沒有這些故事情景問題的鋪墊,而是直接進入重點知識與技能的單純講解與演示,學生就會覺得枯燥、無趣,當然效果就差。因此教學內容情景化、教學重點問題化是微課設計中能否吸引學生注意力與興趣的重要策略。

多加練習

微課不是一個單純的視頻。而是包括視頻在內的微課件、微學案、微練習(思考題)等。一個沒有設計練習、提出問題的微課,其學習效果只能是滿足學生的視覺感官的愉悅,而沒有深度、互動、思考的學習,因此練習要適當設計,最好分層次(進階練習),問題也需要設計並在恰當的時機提出(如口頭提問、板書字幕提問)。好的微課學習不能僅限於微課視頻的時長(如五分鐘),而是在視頻中或視頻外(如導學案或任務單)還有問題、練習的設計,使學生在微課視頻學習之前、之中、之後能夠形成完整的深度的連續的學習鏈條。

堅持18分鐘定律

微課之微,首先在於時間之短(中小學一般為5分鐘左右)和內容之小(小主題、小內容、小活動、小過程),微課同時也是碎片化與完整化(即教學過程、學習過程、內容組成的相對完整性)的相對統一體,而不能顧此失彼。時間的精準性是TED的一個標誌,也是微課的一個重要指標。微課要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把一個知識點、技能點講清講透,這涉及到微課的選題,內容的加工、方法的應用、策略與媒體的選擇、語言的精練等等。微課微到極致便是質量,便成精品。如何把握好微課的時間,一是學會微課教學設計的腳本化設計策略,對教學環節、內容、過程等進行精確時間控制;二是進行後期的編輯;三是多次練習反覆演練,達到主線清晰、語言精練、詳略得當、環節完整的境界。

不要裝樣子

這一點對微課也很重要。體現在微課的教學環境要像是」一對一「輔導,語言要生動形象、態度要真切誠懇、教學時要做到「目中有人」,如語言體系也要從班級教學轉化成個性化輔導,不能說大家好,同學們好,而應該變成你好,親等個性化親切的語言。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你get了麼?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進入思創官網進行閱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