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小说的朋友,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2013年6月底的《人皮手稿》一书呢?没错,这本超惊悚的犯罪小说作家-史托伯的中文版新作《操弄》在去年12月圣诞节上市啰!

Myst020操弄

不得不说,真的很佩服写犯罪小说的作家,除了勘景、构思,把读者带入剧情,还要注意全书的节奏,如果要把案情交代到最后一章节才曝光,作者一定要有如此的功力。

在介绍到这本新作品前,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人皮手稿》的惊悚剧情吧!→来去看《人皮手稿》精彩内文试阅

史托伯的书一开始都会迅速带人进入悬疑点,主题不是诱拐、割下人皮,听说还有活埋…等等,接著就是进入心理分析办案的程序,峰回路转的也把幕前跟幕后剧,一次带给读者,所以读起来不会无聊。他的办案过程也是种人性测试,不管是老鸟与菜鸟间的经验传承,还是男人(下属)与女人(上司)不对等的关系考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一直会出现在史托伯的幕后部分。读者一颗心在悬著剧情走向,杀人犯案的逻辑进展,一方面要跟著菜鸟、老鸟的互动,心情一下紧、松、紧、松的节奏,把犯罪小说铺陈的更有趣,当然《操弄》一开始在时间点的跳来跳去,这对读者来说,绝对是很大的考验。常常跳著跳著的章节,读者一分心,就不知道角色谁是谁,尤其外国小说角色名字都落落长,这真是超级危险的铺陈方法,把读者的心带一带就搞丢了。


德国的犯罪小说除了密室杀人、恋母情结等日本味的推敲,还会玩一些哲学议题。像是《操弄》,德文的原文书名”Das Wesen” 其实就很亚里士多德的「本质」论,讨论著人性的善、恶,在案情要出现转机时,角色间的对话中突然出现,牵引两大主角对决争论,看得我们这些读者,就如跟在旁办案的菜鸟一样,被唬得一愣一愣,是啊! 当每个人都有嫌疑时,谁还能相信原本柔弱的人就没罪,凶狠的角色一定是坏人?东方快车谋杀案一出来时,大家也不是跟著作家克莉丝蒂猜凶手猜得不亦乐乎。


亚诺‧史托伯(Arno Strobel),1962年次,电脑工程师,现任职卢森堡的德国大型银行。直到近四十岁,他才开始创作,起先以教会悬疑推理小说为主,后来则专攻悬疑惊悚,改变作风后的第一部小说《记忆迷宫》(Der Trakt),让他一下成为德国惊悚小说的代表人物,紧接著出版《操弄》,成了德语读者竞相追捧的惊悚小说家。2012年又有新作《人皮手稿》,爬升德国惊悚犯罪小说畅销榜单前十名,作品已被翻译成七国语言。


节奏明快是史托伯小说的特色,透过办案过程也有警察间信与不信的悬念,牵引著读者一路怀疑的心,紧揪著不放,直到最后一个章节才大放光明,哈里路亚,这过程确实有他厉害之处!

 

相信也有些读者很想快速知道这本书的角色概念和基本剧情,那就不妨来看看这支影片吧!

永远别在谋杀案中掺入私人情绪。-《操弄》

光是看到封面的这句话,就不禁让人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案件,能让书中的资深警督说出这句经点又警世的台词。

杀人动机、杀人线索在欧洲犯罪小说来说对亚洲读者都比较新鲜,不论是信仰走火入魔也好,心理催眠般的痛苦也好,多了解欧洲的历史背景、哲学思辩,有时候会比较容易走入故事,对角色投射同情心,不过,像他书中这么残忍的手法,算了吧,还是看看就好,就像作者专访时说的,问到小说中戏剧化的罪行会不会萦绕在脑海,史托伯说他情节会构思数个月,但罪行写了就抛诸脑后,毕竟,「这些都只是杜撰的内容」。咻,还好…部分情节读了还真会冒冷汗发抖: 当她回复意识后,发现自己的背部尽是灼痛感,张开眼睛的同时就如同启动某种机制般,瞬间一股剧烈难忍的疼痛,以奇异的节奏从左肩下方毫不留情地蔓延至全身。

 

├─────────────────【精彩试阅】─────────────────┤

楔子

二○○七年四月七日

他往前迈出五、六步,然后伫立原地。有数秒钟的时间,他一动也不动地朝对面漆成黄色的建筑物望去,但目光并未凝聚其上。阳光炙热,他感受到双颊上的暖意。他多次试图转身,但脑神经对肌肉所下达的指令使他无法付诸行动。他熟悉这样的感觉,深知使他裹足不前的原因,却无力抵抗。直到驱离心魔后,他才放松僵硬的肢体,调整视线。
四层楼的白色建筑和红色屋顶,与他在电影中所见的完全不同,至少建筑物的正面看起来不一样。没有大扇肮脏的铁门,只是那种开门放行时需要马达缓缓拉动、嘎吱作响的铁门。合成材料制成的大门门楣上有一道拱型绿色玻璃门簷,看上去也像是电器用品卖场的入口。只差窗户上的字体格格不入:监狱。
十三年一个月又十天。再看它最后一眼。都过去了。
过去数个月,他多次离开哈根监狱,以一日更生人的身分慢慢重新适应没有铁窗的生活,然后在晚上七点前回到看守所报到。
此时此刻,都过去了。
他转身离去。摆脱囚笼。
离开法院街,走向布洛维路。他将在那里登上公车,车子将带著他往车站驶去。接著他会搭乘两小时的火车前往亚琛。他先前已利用离狱自由外出的时间找到住所。十三年了,这个城市几乎没有变化。但他变了。
大口将空气吸入肺部。自由。然而,他并不快乐,也不愿快乐。
十三年了。
怒火再次翻腾。

 

**************************************

第一章

二○○九年七月二十二日

刑事警督长贝恩.曼克霍夫的手机响起。此时,我们只差几公尺就能到达他位于亚琛市布兰德区的透天宅邸车库入口。在他费劲摸索裤口袋中的手机时,我将奥迪A6停到路旁。十六年来我们一直是搭档,下班后多数由我送他回家,隔天再接他上班。
「你好。」曼克霍夫简短地应声,聚精会神倾听来电者的同时,微微低垂著头。
我看了时钟一眼,希望别又是公事。我并未将奥迪的引擎熄火,冷气继续送著宜人的凉风。外头的空气闷热至极。
「对,是我。」坐在我身旁的曼克霍夫闷闷不乐地说。
「你怎么知道我的电话号码?」他又听了对方的回答好一会儿,然后瞇起双眼。
「什么?」
果然是公事。
「喔,为什么你会这么想?」曼克霍夫的语气冰冷。「请先告诉我你的名字。」
几秒钟过去,他放下了手机。
「挂断了。」
「匿名者?」
「对,男的。说了关于一名小女孩的事。人似乎已经失踪多日,在热气球街上。」
「不是治安特别好的地方。然后呢?」
「什么然后? 没别的了。」
他打开副驾驶座的车门,边下车边说:「马上回来。」
我看著他从车道走向家门口,开门并消失在门后。已经超过晚间七点,米兰妮正在家中等我。我的眼前浮现美妙的牛腿排。那是今晚我打算为我们两人准备的晚餐。这应该会是一顿浪漫的晚餐,佐以红酒和烛光,为我前一阵子经常晚归而聊表歉意。自从我几个月前升上警督长后……
副驾驶座的车门被打开,曼克霍夫又坐回车上。
「搞定,克莉丝太太会留下来照顾露易莎。」他用下巴示意前方。「走吧,开车。」
心里依依不舍地想著牛排,我叹了口气,切入一档。或许来电的是个疯子,这种事情经常发生。或许我们二十分钟后就会归来。在特里尔街停在路口等待绿灯亮时,我看向曼克霍夫,他正将手机扔进中控台的收纳格中。
「当然,没有显示号码。」他将额头上一撮掺著银白发丝的黑发拨开。「隐藏来电。」

十分钟后,我们站在一幢公寓前。它斑驳的外墙急需重新粉刷一番。
「一楼左转,那家伙是这样说的。」曼克霍夫解释道。
我看著一楼成排的老旧木窗,跨出车外。
公寓大门没有上锁,楼梯间如同外墙一般陈旧。多数水泥楼梯的边缘已被踩裂,涂鸦文字和脏话遍布墙上。为数不多的灯泡裸露在外,昏黄的光线照映在我们身上。一楼左方的房门有多处损毁,看似很久以前有人试图破门而入。褐色的门板上和肮脏的门铃旁都不见门牌。曼克霍夫一脸嫌恶的按下门铃,门后立即传来一阵尖锐的响声。良久无人应门。我的搭档已经抬起手准备再次按铃,这时门后传出脚步和开锁声。
门只开了一条缝,露出一张男人的脸。我倒抽了一口气。


*****************************************

第二章

一九九四年一月二十八日

尤莉安娜与双亲同住在亚琛市施泰茵布吕克区的一条死巷中。住家紧邻著一个小游戏场。佩特拉.库尔布利准备午餐时,并未多想就让四岁的女儿到外头玩耍。巷子相当短,只有少数住户会行经这条路。况且,她也能从厨房的窗口盯著游戏场。她将洗碗机清空,再次往外看时,尤莉安娜已不知去向。十分钟后,她拨打丈夫的办公室电话。一小时后又连系了警方。
我们花了三天时间,动员数百名机动警察搜寻整个区域,直到最坏的预想成真:警队在亚琛森林的树丛中找到那名女孩。地点距离蒙绍街不远,离她父母的住家也只有几百公尺。尤莉安娜惨遭不明人士勒毙。娇小的身躯被塞蓝色塑胶袋中,像一袋垃圾般偷偷弃置在森林里。

 

***

不到半年前,我才刚被分派至亚琛第十一刑事警察局的第二刑事小队。这起案件是我作为贝恩.曼克霍夫高级警督的年轻搭档与他的第一次合作。
到那时为止,我从未见过被害者的遗体。当我看到脏污惨白带著尸斑的塌陷脸庞,与双颊旁垂落著脏兮兮的金色卷发时,我无法将视线从幼童柔软脖子上的丑恶、青紫色勒痕移开。我心痛得几乎哭泣,同时气愤地想放声怒喊。
「振作点!」曼克霍夫在我耳边低语。他看出我正极力压抑即将溃堤的情绪。
当我开著车穿过狭窄的小径驶出森林时,曼克霍夫问我:「赛菲特先生,你说你今年几岁?二十四?」
「二十三。」我小声回道。
「够大了,足以牢牢记住某些事。警督,听著:永远不要在谋杀案中掺入私人情绪。某个丧心病狂之人杀了一个小女孩,这当然令人作呕。但是,即使这么说相当无情,不过,小孩已经死了。她只是一起案件,一个我们必须调查清楚的命案,懂吗? 我们已经帮不了这个孩子,却可以负责确保这名人渣无法再作案。」
曼克霍夫用手掌拍了一下前方的置物箱。「该死,如果你掺入私人情绪,就会失去客观立场,你会错漏细节。你要学著保持头脑冷静。我希望你能做到,了解吗?」
我了解。但是,我在接下来的数日中却又再次体悟,理解与实行基本上是两码子事。每一次有某条线索被证明毫无价值后,强烈的挫败感便会袭来,因为我们或许永远无法将恶徒绳之以法。其中还夹杂愤怒与恐惧──害怕当我们像无头苍蝇乱转时,可能又会有孩童死去。

永远别在谋杀案中掺入私人情绪。

 

看完小编的简介和试阅后,猜得到这是什么罪行吗?动动脑发挥想像力吧!或者...把整本看完一边推理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