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子抱恙,更新很慢,貴州的終結篇還沒寫出來,各位瓜友很不好意思。

貴州那篇,實際昨天寫好了兩大部分,今晚能補齊發文的,然而造化弄人,有一大段三千多字的沒保存好,沒了,那是最關鍵也是最精華的一段啊。

成文又無望,心態差點蹦。

藍瘦,香菇啊,今晚都不想更了。

突然,想到了古人談遷的故事,談遷經過5年筆耕的奮鬥,6次修改,終於在他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4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

》。

然而,在一生心血的書籍即將付印前,有位樑上君子光顧了他家,將書稿完全盜走,談遷多年心血付之東流。他終日以淚洗面,然而他還是以堅強的毅力重新出發,拖著暮年的重病之身堅持,再經過4年不懈努力,終於再度完成《國榷》這一鉅著,也給後世留下了一段佳話。

所以說,人家400萬字沒了都接著寫,岱岱你才三千多字不見了,你BB什麼呢?

4百萬 / 3千 ≈ 1333

由此得出:

1個談遷 ≈ 1333個岱岱

這就是岱岱和古人的差距……

荀子曰:「其萬折也必東,似志,是故君子見大水必觀焉。」

勉之……

今天因本人失誤,貴州篇未能完結,抱歉。

因此,特意寫了這篇和省份競爭主題關係密切的《那些人,那些話(9)》,希望大家喜歡。


那些人,那些話(9)

遵義開始(坐飛機的)人不會多,有路走就行。

馬遵高速的終點不能到遵義。

——貴州林同志

背景:

遵義的新舟機場起先是軍用機場,後作民用,因此設施十分落後,貴州人都嘲笑「 遵義新舟機場比客運站還小」,於是打算擴建,並修一條到新舟機場的高速公路,規劃送上去,此時,林同志說了第一句話。不僅高速公路的項目無疾而終,而且省裏給遵義機場定的規劃,也遠低於遵義預期。

遵義與黔南州努力籌劃多年的馬場坪-遵義高速公路,線都放了,都要開工了,林同志在交通廳說了第二句話,馬遵高速胎死腹中。


20世紀60年代建造的南京長江大橋凈空高度僅有24米,如同一座鐵鎖,把大船擋在橋下,豐水期僅能通過3000噸級船舶,萬噸級外輪根本不可能通過,限制了長江作用的發揮。

建議炸掉長江大橋!

——2006年,黃奇帆於一次公開會議上的發言

背景: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家先後投資數十億元在蕪湖、武漢、重慶等港口建成的數十座5000噸級外貿碼頭和集裝箱碼頭,因為長江大橋對長江的「攔腰一斬」,各處都沒有沒有大型外輪靠泊,只能「曬太陽」。

大型貨船無法通過南京長江大橋,令南京能從中獲得中轉、運貨等巨額經濟利益;一旦將大橋拆除,南京利益將會變得一無所有,故南京極力反對拆除南京長江大橋。相反重慶卻因欲再發展經濟,因此主張炸掉長江大橋。

2006年1月上旬,上海舉辦關於「長江黃金水道開發」的主題報告會,與會的重慶副市長黃奇帆說出此話後,當場的南京副市長蔣裕德笑言,南京長江大橋再用50年也無問題。

這段對話,成了省份競爭的經典詮釋。


別在濟南建了,在煙臺建吧,濟南不如煙臺有前途

——山東某位煙臺籍省委

背景:

山東內耗比較多,這是萬達旅遊城想落戶山東省會濟南時,某位膠東煙臺的副省級幹部對王健林如此說道


青島書記不能升任省長,青島人不能任職書記省長!

——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背景:

因膠東籍官員在濟南省市兩級政府,乃至山東各地市的佔比都有點過大,山東省內政策有不平衡之嫌,因此上面對山東的人事安排,有了這樣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你們要建跨海大橋,這麼大的事兒,怎麼我們什麼都不知道?

我們支持寧波建橋,不過你們還是在浙江省內搞搞好,上海反正沒有橋位給接的。

——上海某領導

背景:

杭州灣大橋,發起人和牽頭人都是寧波,然而上海港條件遠不如寧波深水港,該橋成立後會導致上海貨源分流,國際船隻會選擇寧波港而不是上海港,這有損上海利益。因此上海方面對寧波主張的杭州灣大橋計劃,一直消極和抵觸。

在95年春節,為杭州灣大橋著想,原寧波書記許運鴻親自帶隊,領著寧波十幾號人給上海市委拜年,想緩和寧波班子和上海班子的關係。然而當天飛機晚點,他們到了上海市委門口時已遲到一個小時,上海方面以遲到為由,不肯出面接待和會晤。

寧波的「熱臉」,遇到了上海的「冷屁股」。


(洋山港)給你們反正你們也不去搞,不如給我們搞得了。

——上海方面某官員

背景:

上海港不是深水港,上海一直在尋找深水港來獲得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因此看上了寧波舟山的洋山港。

而寧波因為已經有寧波深水港,所以對需要重金開放的舟山港不感興趣,一直閑置在手,故有上面這段上海官員對寧波方面的話。

考慮到寧波港和洋山港是同質競爭關係,且上海曾對寧波建杭州灣大橋十分抵制,所以在舟山港上,寧波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一直不配合上海。

上海寧波,互為鄰裏,心有隔閡。


人家形容三個地方,說上海飛躍太平洋,江蘇它的這種底蘊是深如玄武湖,浙江的精神就是錢塘江上弄潮兒,就是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有機一體化構成,將是相得益彰的共同發展。而這個地方發展,對全國來講,它又可以帶動整個沿長江產業帶。

到上海、江蘇「攀龍附鳳」去!

——2003年的浙江書記

背景:

世紀之初的浙江,對上海和江蘇一直有比較深的芥蒂,浙江對長三角的態度,有「無需接軌」的狹隘觀念、「無法接軌」的消極態度和「無從接軌」的畏難情緒。

2003年3月21號,從浙江省府路開出了一個長長的車隊,行駛方向——上海、江蘇,到任5個月的浙江新書記主動接軌上海、江蘇,提出了一個「攀龍附鳳」的說法,簽署經濟合作協議,共同推進長三角地區經濟一體化發展。

這次浙江的主動示好,沒有如上次般「熱臉貼冷屁股」,浙江提出的建立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定期會晤機制——首次座談會於2005年底在杭州召開,推動長三角合作進入實質化階段。浙江和上海江蘇的關係大大增進。

冤冤相報何時了的寧波和上海,之前積累的洋山港、杭州灣大橋等矛盾,也因新書記的到來而順利解決,上海近乎無償的從寧波拿到了洋山港。

2002年的由新任浙江書記帶頭的這次訪問,開啟了長三角一體化的大幕。由此,這一年也被稱為「長三角元年」。


三大機場合併後,廣州機場已有的國際航線,深圳不必再開設。

——廣東省國資委某官員

背景:

廣州白雲機場是全國三大航空樞紐之一,是廣州建立世界級航空樞紐的最大依仗,然而從2013年至今的4年中,深圳機場有3年增速大大高於廣州機場,廣州航空樞紐的地位在深圳機場的強勢崛起前,岌岌可危。

因此,廣東省有意對廣州、深圳、珠海三大機場進行一體化重組,並將其交由廣東機場集團統一管理。

如果執行上面廣東國資委提出的政策執行,深圳機場現有的38條國際級港澳臺航線中,將有32條都「不必再開設」,深圳機場將從國家規劃中的「國際航空樞紐」,一步退到國內三線機場的地位,所以深圳方面對此十分不滿。


珠三角和長三角不同,珠三角整合的最大難題是,香港不象上海那樣便利地發揮作用。

——上海市人大副主任厲無畏

背景:

如上海這位同志所言,珠三角一體化中也遇到了各式各樣的問題。

港珠澳大橋方案上,深圳、珠海、香港、澳門就大橋的設計方案爭執不下。

一開始的方案是,珠江香港直接連通,被冷落的澳門有意見,寫信給中央反映,「珠港大橋」升格為「港珠澳大橋」。

後來是香港對深圳有意見,當時香港與深圳的鹽田港已是競爭關係,香港為了不過深圳而將珠江西岸的貨物引流到香港,力主大橋的單Y方案。

當時整個香港只有李嘉誠支持有利於深圳的雙Y方案,因為深圳鹽田港就是李嘉誠的投資。

最終,為了港澳的統戰大局,深圳還是被擠出港珠澳大橋方案中,為了平衡深圳,中央給了深圳「深中通道」,上面算最大可能的平衡各方利益了。


在這場光谷產業的城市博弈中,廣州擁有省會城市的地位優勢,而深圳將高新技術產業定位為其支柱產業,對光產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高新技術交易會和中國光電博覽會都辦得火紅。

兩個城市都在爭奪廣東光谷領導權,很大程度上由於缺乏協調交流和統一規劃,導致了產業聚集效應不明顯等不良後果。

——廣東社會責任研究會會長黎友煥博士

背景:

很多人都知道武漢光谷的大名,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廣州也有一個光谷,且成立時間比武漢光谷早兩年,曾經是「全國第一」。

然而,曾經領先武漢的廣州光谷,在1999~2013年10餘年間,因為和深圳就「廣東光谷」的領導權爭奪,內鬥嚴重產業耗散,廣州和深圳都漸漸落在人後,武漢光谷因此反超壓制,笑到最後。

廣州深圳,鷸蚌相爭

武漢,漁翁得利


鄭州糧食批發市場(鄭州商品交易所前身)成立時,根本沒錢,時任河南省省長的li長春對成立這個市場很重視,在省財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特地從省長預備金裏給了200萬元的開業費用,我們就靠這200萬元打天下。

——鄭州商品交易所總裁李經謀

背景:

1990年,國家要設立首家期貨市場試點,建設商品交易所,中央有意把商品期貨交易所放在中部的農業大省,主要是湖北和河南兩個省二選一。

武漢九省通衢,優勢明顯,競爭商品交易所的成功率大於當時的鄭州,然而湖北省內省府矛盾深刻,為防武漢一家獨大,湖北沒讓武漢去申報,而是讓優勢不明顯的荊州去申報。

最終,和鄭州正面競爭的荊州落敗,首家商品交易所花落鄭州。

廣州深圳,鷸蚌相爭

武漢,漁翁得利

武漢荊州,鷸蚌相爭

鄭州,漁翁得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