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沙俄"、"蘇俄"和"蘇聯"的區別 俄國,即俄羅斯封建國家。俄國是斯拉夫人建立的國家。斯拉夫人分為東、西、南三支。8至9世紀,許多東斯拉夫人的部落聯盟已發展為公國。9世紀末,羅斯人(東斯拉夫人的一支,因居住在第聶伯河支流羅斯河附近而得名)的幾個小公國以基輔為中心,形成一個統一的封建制的大公國,史稱基輔羅斯。12世紀,基輔羅斯解體,分裂成10多個彼此混戰的獨立小國。13世紀,基輔羅斯臣服於蒙古金帳汗國,後來又逐漸被日益強大的莫斯科公國所取代。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時,擺脫了蒙古金帳汗國的統治,基本上完成了俄羅斯的統一。之後,他的兒子瓦西里三世最終完成了俄羅斯的統一。瓦西里建立了以莫斯科為中心的,統一的中央集權的俄羅斯封建國家。 沙俄,指的是沙皇統治時期的俄國。莫斯科大公伊四世在位時,希望自己能像古代羅馬皇帝凱撒("沙"是凱撒的俄文音譯)那樣行使權力,不滿大公這一稱號,於是在1547年1月16日加冕改稱沙皇。莫斯科公國由此成為沙皇俄國,簡稱沙俄。沙皇統治時期,是俄國歷史上最腐朽、最黑暗的時期。統治者們在對內殘酷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同時,對外又積極擴張領土。經過幾個世紀的強取豪奪,到20世紀初,沙俄已成為一個擁有2200萬平方千米土地、地跨歐亞的殖民大帝國。1917年3月10日(俄歷2月25日),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沙皇統治至此結束。 蘇俄,是蘇維埃俄國的簡稱。二月革命後,建立了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不過實權仍為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掌握。1917年11月(俄歷10月),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發動了彼得格勒武裝起義,革命取得了勝利,史稱十月革命。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1918年蘇維埃政權在全國範圍內建立。 蘇聯,即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十月革命後,俄國領土上的各民族紛紛建立了自己的共和國。為了把蘇維埃各族人民團結起來建設社會主義和鞏固國防,1922年12月,全國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根據列寧的提議,蘇維埃各族人民在自願和平等的基礎上,成立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當時加入聯盟的共和國有俄羅斯聯邦、外高加索聯邦、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後來發展到15個加盟共和國。蘇聯於1991年底解體。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