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想上來這課程 ?  

你想從課程中學習到什麼 ?

在上課前的某一天,課程導師 Eric 與我通了一個小時的電話,

討論我目前遭遇的問題及我期望從課程中獲得什麼。

 

「我需要主持一些會議,但有些人不太願意開口說話」

「我想在聽到更真實的聲音」

「我希望團隊不會變成是一言堂」

在正式上課之前,我認為我要去上一門引導課程,學著怎麼做一個 Facilitator

所以我提了非常多現況遇到的問題來請教 Eric,他也給了我相當多的意見及補充教材,

在這時間點,我期望得到的,是各種招術。

我稱之為招術,是我認為學了以後,可以馬上使用。

例如 : 當大家都不講話時,我可以OOXX的方式,去「引導」大家開口。

 

但當課程結束,我對於「引導」這件事,有比較不同的體認

  •  Alignment / Mission Focus 團隊目標對齊與使命的聚焦
  • Autonomy / Self-organization 自主性&自我組織
  • Perceiving & Shifting Mindsets 感知並轉換心態
  • Fail faster, Learn faster 快速疊代 

這是課程的四大主軸,課程內容就是圍繞這些議題在討論練習,

但有個重點不在這四大主軸,卻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覺察」

有段短文滿有意思,卻能明白解釋

 

此時此地

智慧的領導者因為能夠覺察此時此地所發生的一切,因此才能知道事物的緣起。

     這樣的作遠比長篇大論或複雜的解說更為有效。

     沉靜、清明、和覺察力,遠比任何知性思考更為訊捷。

     無論多麼啟發人心的知性思考,都會干擾領導者及成員的當下覺察力。

     維持當下覺得的能力,領導者就能事半功倍。

 

課程最終,我得到了一個心態的轉變。

我最該做的,並不是去「引導」團隊去做那些我覺得他們現在該做的,

而是覺察團隊及每個人此時此地,所遭遇到的問題及處境,並塑造一個安全的環境,

讓他們發自內心的想成為一個能夠自主並願意持續改善的團隊。

大家願意冒險也願意犯錯,擔負起自已的責任也協助別人擔責。

 

有時候他們選擇沉默,我也須要相信,這是他們當下的最佳選擇並且尊重他們的選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