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材

  商代玉器選材較為精良,新疆的和田玉成為主要的玉材,大部分屬青玉,白玉較少,青白玉、黃玉、墨玉、糖玉更少。由於目前尚缺乏商代時期中西交通的證明,很多學者對和田玉通過什麼途徑傳人中原地區的意見還不統一。不過,和田玉的使用,為商代玉器達到自新石器晚期以來的第二個高峰奠定了必要的物質基礎,標誌著中國古代玉文1匕人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除和田玉外,還有少量的獨山玉、山由岩玉、綠松石、孔雀石、青田石等。和田玉多為青色,另有白色、碧色、黃色和黑色等,獨山玉、山由岩玉多為白色、牙白色、米黃色、淺綠色、黃灰色、棗紅色等。

造型

  商代早中期玉器融合了紅山文化、良諸文化、龍山文化和其他新石器時期玉器的特徵,達到了新的高度。鴿鳥、龍等動物形玉器吸收了紅山玉器的精華,巧妙運用圓雕和線條裝飾,活靈活現;璧、蹤等禮器利用良諸文化的裝飾技法,給人以神聖莊嚴之感;象徵性武器和工具延續了龍山文化和夏文化的風格,簡潔肅穆。

  商代後期玉器數量和品種大增,就造型來說,大致可以分為扁平玉器和立體圓雕玉器兩大類。這時的玉器體型龐大,紋飾繁縛,線條流暢,獨特的藝術風格令後人景仰。

  扁平動物形玉器很有特色,獸嘴鏤空呈多角星或為一鑽孔;獸足為方形,其上有數道陰刻直線或折線。玉鳥、璋、錢、漩AIL等片狀玉器邊緣往往用雙重鋸齒裝飾,單個鋸齒多為方形,上有小凸齒。

  立體圓雕玉器遠比平雕玉器的製作難度更大,對玉材、雕刻對象、雕刻技藝都有很高的要求,主要包括瓊、篡和人物、動物形象。這類玉器的造型大多呈圓柱體或立方體,細部則以陰刻線和淺浮雕表現,琮、簋顯得端莊,非現實的怪鳥、怪獸則集多種動物特徵於一身,造型奇特,顯示出商代玉匠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而在所有的立體圓雕玉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形象,將商代玉匠高超的技藝和富有浪漫主義的情懷發揮到了極致。

紋飾

  商代玉器同新石器時代相比,紋飾繁褥,線條流暢,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是中國玉器裝飾藝術從簡單走向複雜的轉折點,二裝飾線條多為直線紋、折線紋,也有弧線紋。就圖案來說,有夔龍紋、鳥紋、獸紋、獸面紋等動物性紋樣,還有重環紋、渦紋、瓣狀紋等幾何形紋尊,內容非常豐富。商代玉器多用二角紋裝飾,二角紋有大小之分,大三角紋呈等腰三角形,一般由多層直線組成,裝飾於器物柄部;小三角紋接近於等邊三角形,飾於龍身或玉磺上。

  獸面紋為商代玉器上常見的紋飾,與青銅器上的獸面紋類似。玉器卜的獸面紋很有特色,這些獸面有的源於龍,有的源於牛、羊,還有的源於未知的動物。獸角有的像龍角,下部較粗,頂端有一圓錘,似未長開的蘑菇,被稱為「蘑菇形角」;有的像彎曲的牛角,下端較寬,上端尖銳;有的像羊角,一端較粗,一端尖銳,彎成「丁」形或「門」形。鳥獸眼形種類較多,大多為雙陰線「臣」字眼,形狀近似平行四邊形,眼角略帶弧度。另外還有圓蛙眼、矩形眼等多種形式。獸面上的裝飾紋一般用擠壓法琢出的直線、折線構成。

  商代玉龍、龍形磺等動物形玉器多用對角方格紋裝飾,用雙陰線琢出方格,相鄰兩格角部對接,連續排列;龍身、獸角和玉角形器多用雙連弧紋裝飾,用單陰線雕出的兩個相連短弧,縱向排列。

工藝

  商代時期,原始的青銅碗具可能已經出現了,質地堅硬的石英砂也被廣泛運用於制玉工藝中。由於青銅工具的廣泛應用,勾撤、程鑽、管鑽、拋光等顯得得心應手,普遍運用線鋸等較為先進的工具和難度較高的技法,石器時代由於工具不力而殘留的製作痕迹,在此時已較為少見。當時的鑽孔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一面鑽孔,愈深孔徑愈小;一種是兩面對鑽,穿孔兩端大中間小,剖面呈蜂腰狀。無論哪種方法,孔內都留有螺旋形琢磨痕。

  商代玉器不僅掌握了勾撤、程鑽、管鑽、拋光等技法,並能熟練地將線刻、浮雕、圓雕、鏤雕、透雕融合在一起,使我國古代玉器在從平面向立體、由簡單裝飾向複雜陳設方面邁進了一大步。商代玉器的線條刻畫技法和表現手法多種多樣,有的線條為較深的單陰刻線,還有雙線、不線的組合,線條較深。

玉人首商尺寸:高6.3cm 寬2.6cm 厚0.7cm說明:青玉有灰白色沁。體圓雕。人首正面飾「臣」字眼,寬眉,三角形鼻頭,大嘴微張,長耳。頭戴冠,冠上陰刻細豎紋。器下端的短榫處,殘留著半個鑽孔。可扦插或作柄用。從玉人首的高冠和形象來看,頗顯尊嚴高貴。似是奴隸主的形象。

玉龍商尺寸:高6.3cm 厚2.1cm說明:青玉,有黃褐及黑色沁,龍首尾銜接成不規則的環形,龍大頭,頭頂上有雙柱形角,雙勾琢「臣」字眼,浮雕渦形鼻,張口,尾尖向外翻卷。肩背雕菱形紋,並有對穿孔,可供佩系。商代玉龍多作蟠曲形,頭上都有柱狀的角,張口露齒,雙足。此玉龍雕法粗獷、簡潔,為商代玉龍的典型代表作之一。

玉龜商尺寸:長5.9cm 寬4.1cm 厚1.3cm說明:玉料青色,有大面積的赭色沁。玉龜為圓雕,作爬行狀。龜背與頭較厚重。頸部有四條用粗陰刻線的皺褶,背甲微微隆起,尾短;四足前伸,並以陰刻線紋表示趾爪;頭微微上翹,凸眼,張口,似在監視獵物,伺機出擊的神態。龜口下有一對穿孔,可供系佩。玉龜最早出現於紅山文化遺址。據說出土時,屍骨的左右手各握一龜,且為一公一母,一頭朝外,一頭朝內;這是否地位與權力的象徵,還有待考證。商代玉龜在安陽殷墟遺址中多有發現。此件玉龜無論在雕刻技法和外觀造型上都具有商代的藝術特色。

玉箍形器商尺寸:高5.4cm 下口徑6.7cm 上口徑6.6cm說明:青玉,大部分沁成雞骨白色。體為圓筒式,兩埠沿外折,中腰微束。筒壁極薄,外壁雕勻稱的凸弦紋五道,凹弦紋十道。內壁打磨光滑。腰部一側有一長方形孔。另一側有陰琢篆體銘文。

此器形制較特殊,用途不祥。同樣的類型,在殷墟婦好墓中亦有發現。但此器有銘文,故為珍貴文物。

玉首形玦商尺寸:徑4.4-5.9cm 厚0.5cm說明:黃玉,有白色沁。體作一如「C」字形的獸,圓目微凸,雙耳豎立,首尾內蜷而不接。正面中央略凸,往邊緣逐漸趨薄,背面粗糙無紋。此獸頭較大,身光素,風格不同於商代玉玦,似受紅山文化影響,或與之有繼承關係。

玉柄形器商尺寸:長16.4cm 寬2.1cm 厚1.1cm說明:玉料青色,局部有水土沁痕。體扁長,上下共琢為五節,每節雕成花瓣形,其中一節旁側有缺口。一端有凸榫,榫的腰間有兩道凸弧紋;另一端呈尖形。帶缺口的柄形器,於商代墓葬中很常見,似都是利用余料改制而成的。柄形器的凸榫,有長短粗細及厚薄之分,有的更帶孔,可作扦插或與其它物件相連。

玉蟬形璇璣式環商尺寸:徑最寬10.5cm 孔徑3.3cm 厚0.4cm說明:玉料沁蝕成雞骨白色。體片狀,中央有一大圓孔,圓孔一邊有一豁口。外緣經切割,有三組外凸並朝向一致、間距相等的蟬形脊。玉蟬早在紅山文化已有發現,把蟬紋雕刻在器物上則始於商代。惟在器脊上琢飾蟬形卻不多見。此器刀法簡練,造型渾樸,三個蟬形脊飾令器物更生動活潑,富有新意。

玉璇璣式環商尺寸:通牙外徑11.7cm 內徑6.5cm 厚0.7cm清宮舊藏說明:青玉,有褐色沁。體為圓環,片狀。中部有一大圓孔,孔內邊棱上有四個等距的小孔,用途不詳。內緣漸薄,有三個向同一方向旋轉的凸脊,每脊間各有四個小齒牙。璇璣式環最早發現於山東大汶口文化,其後在陝西和河南龍山文化遺址中屢有出土。關於它的用途,眾說紛紜,以前認為用作觀察天文,或是織布機上的紡輪,但現在已經否定。河南安陽小屯村的一座商代墓中,發現一件同類器物,置於人骨架的胸部右側,故推測它或為環的變種,或為佩類。又,這類器物均在有水災和風災出沒的黃河流域和沿海地區發現,或可能是仿水渦或旋風而作的原始自然崇拜器,與古人仿天之圓而作璧,仿地之方而作琮的用意相似。

玉弦紋戈商尺寸:通長27.2cm 內長6.9cm 寬8.1cm 厚0.6cm說明:玉料青白色,局部有褐色沁斑。戈的內部兩面刻有四條陰線,末端有五對齒狀凸脊,近援處有一孔,孔上部兩邊各有三脊;援的兩面中部隨形微凸起一脊線,雙面刃,一側刃部凹弧。玉戈最早見於陝西龍山文化晚期,商代最為流行,及至西周仍有製作。玉戈有長近一米的,也有短到三、五厘米的。一般早期較長,晚期漸短。玉戈援部似刀,既直且長,刃部又無使用痕迹,雖形似武器卻不是實用器物,早期應為儀仗用器或禮器,晚期似兼有象徵財富之意。

玉圓形鉞商尺寸:長19cm 寬18.9cm 厚0.3cm說明:玉料受沁成雞骨白色。體原斷為三塊,後粘合復原。體扁平,圓形,中心有一圓孔,靠肩兩側各有六個凸齒,前後兩面斜削成銳刃。玉鉞始見於新石器時代,興盛於商代,一般作斧形,很少見有圓形的。鉞是斧屬,用途與玉戚類似,即作儀仗或殉葬用。商或西周玉鉞的左右各削去一部分,並在削去的部位切割出凹凸形戚齒,以便與木柄捆紮時更加牢靠結實。

玉弦紋刀二里頭文化或商早期尺寸:長50.7cm 寬8.6cm 厚0.3cm說明:玉料深碧色。體扁平,寬邊有由兩面磨成的銳刀,一側有平列的四孔,孔距約10厘米。一端微狹,似殘斷,上有一孔。正面陰刻兩組平行弦紋,每組各有七道弦線。這玉刀的玉質精良,開片較薄,陰線琢紋筆直、流利,當屬商代早期或二里頭文化遺物。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