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課誦《玄門日誦晚壇功課經》時,在念完諸品經、誥後,高功便提提綱:「愛河千尺浪,苦海萬丈深」,表白接云:「欲免輪迴苦,大眾轉天尊」,於是便起天尊板:「太乙救苦天尊」,大眾列隊出壇轉天尊。

這一位太乙救苦天尊,在道門中具有崇高的地位,由於他大聖大慈,大悲大願,尋聲赴感,救苦救難,故而在信徒心目中有深厚的信仰基礎,尤其在度亡齋醮上,不論使用何種科書,無一不請天尊加持。社會中有人根據《封神演義》等小說,把這位天尊稱為「太乙真人」,當成一般神仙看待,殊不知,此天尊於天界品位之高,是與三清四御同等尊貴的。

道教神譜中至尊至貴者,首推虛無自然大羅三清道祖,次為四御上帝,即:昊天至尊玉皇上帝、勾陳天皇大帝、北極紫微大帝、后土皇地祇,再其次為神霄九宸上帝,九宸中頭二位是南極長生大帝和太乙救苦天尊,道教中也有將此二位與四御合稱為「六御」高真,再加上三清便稱為「九御」或「九清」。至今民間不少伙居道士家中供奉的神位,便是一張紅紙,上書:「三清大道,六御高真」。

救苦天尊的來歷如何呢? 道藏洞玄部本文類收有《太一救苦護身妙經》,經中有詳細的記載:

當時元始天尊正在清微天中與十方眾聖宣說妙法。太上老君說,現在三界眾生橫遭厄難,罪網牽纏,我不能老呆在太清境內,我欲仗威光,化身三界,救度群情。元始說,很好啊,很好啊,不過這化身救度,就不用你親自去了。東方長樂世界有位大慈仁者,名為「太乙救若天尊」,他「化身如恆沙數,物隨聲應,或住天宮,或降人間,或居地獄,或攝群邪,或為仙童玉女,或為帝君聖人,或為天尊真人,或為金剛神王,或為魔王力士,或為天師道人,或為皇人老君,或為天醫功曹,或為男子女子,或為文武官宰,或為都大元帥,或為教師禪師,或為風師雨師,神通無量,功行無窮,尋聲救苦,應物隨機。」老君便請元始召其至御前,元始說,你可與眾仙舉聲唱太乙之名,他自然應化現身,果然眾仙齊聲稱詠,班中有一童子,步躡蓮花,至御前稽首,泣淚滴衣,哽噎著為地下受苦眾生向天尊乞求。元始曰:「汝行願慈悲,眾生受苦,依汝行願,分身救之。」童子喜笑再拜而退。眾仙看見他馬上化為一天尊,足躡蓮花,圓光照耀,手執柳枝凈水,九頭獅子左右從隨,乘空而去,又忽見他化為帝君、真人、女子,乘空而去。老君請元始為大眾說說太乙的來歷。元始說:「此聖在天中呼為太一福神,在世呼為大慈仁者,在地獄呼為日耀帝君,在外道攝邪呼為獅子明王,在水府呼為洞淵帝君……此是九陽之精,甚靈甚靈。」接著又說眾生無論遭受什麼厄難,只要誠心持念太乙救苦天尊名號,使得解救。又說每月三九日,太乙多降人間,世人於凈室中,焚香禮拜,柳枝凈水時花藥苗,如法供養,以然壽滿一百二十歲。元始天尊說完後,這次的說法大會也結束了,無量聖眾同聲讚歎,奉辭而退。

後來上清靈寶天尊專為這位救苦天尊說了一部經,名為《太上洞玄靈寶救苦妙經》,就是我們天天在晚壇功課中念誦的《救苦經》。在開皇之劫,救苦天尊又應大惠真人之請,演說了一部《太乙濟度錫福寶懺》。從此這些救苦的經懺便在世間廣為流傳。

太乙救苦天尊居於青華長樂界,東極妙嚴宮,統領青玄左府一切真仙,掌握三界救苦之事。為了普度眾生,他有很多的化身,最著名的是化為「十方救苦天尊」。即:東方玉寶皇上天尊,南方玄真萬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極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上方玉虛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為了治理九幽冥府鬼魂之事,十方救苦天尊又化為坤府十殿冥王慈仁真君,即:

東方玉寶皇上天尊化為一殿秦廣大王泰素妙廣真君,居玄明宮;南方玄真萬福天尊化為二殿楚江大王陰德定休真君,居普明宮;西方太妙至極天尊化為三殿宋帝大王洞明普靜真君,居紂絕宮;北方玄上玉宸天尊化為四殿伍官大王玄德五靈真君,居太和宮;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化為五殿閻羅大王最勝耀靈真君,居紂倫宮;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化為六殿卞城大王寶肅昭成真君,居明辰宮;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化為七殿泰山大王等觀明理真君,居神化宮;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化為八殿平等大王無上正度真君,居七非宮;上方玉虛明皇天尊化為九殿都市大王飛魔衍慶真君,居碧真宮;下方真皇洞神天尊化為十殿轉輪大王五華威靈真君,居肅英宮。

  太乙救若天尊還有一個很有名氣的化身,即「鬼王」,其聖號為「幽冥教主冥司靨然之鬼王硏孑大帝」。據說,舉凡陽間舉辦齋醮道場,久困於陰司受對的餓鬼窮魂因能難得施食賑濟,便蜂擁搶食,秩序大亂,故天尊便化身為一相貌極其兇惡的鬼王,鎮攝群鬼,維持秩序。故凡度亡法事,除了設立焰口台,亡魂案之外,必另設一鬼王案,供奉鬼王之像。(後世南方一些伙居道士為了迎合民間需要,採用了佛教觀音化身為靨然大士的說法,相沿至今。)

在施放焰口時,除了要啟請太乙救苦天尊降臨加持外,高功更要將自己化身為太乙救苦天尊,方能說法施食濟煉。在登上法台前,高功掐子午訣,袖手掩面,躬身存神。表白燃表在高功前後左右書諱。高功此時要以天目書救苦諱,默念變神咒,存想下丹田真氣如火,結成一大紅玉丸,左右九轉,良久,覺玉池水滿,此時為腎水上升之候。即運一團真火上升至繹宮心府,發炎炎流金之火焚燒己身,良久煉成一嬰兒,漸登十二層樓,升至頂門泥丸宮,化為太乙救苦天尊,端坐宮中,左手執碧玉盂,右手執空青枝,極為分明。高功變神登台之後,便可代表太乙救苦天尊說法施食了,亡魂被召至台前時,所見只是天尊之相,而不再是凡人之形了。

由於太乙救苦天尊在億億劫中,度人無量,民間流傳著許多靈應事迹。有這麼一個故事,說北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池州城下有一座景德禪院,裡面有一小僧童,名叫莫道祖。這年秋天,道祖母親去世了,他便日日念誦本教的經文以超度亡母。到了秋末,有位高道田功曹來院里掛丹,經常用天樞法救人疾苦,並能追攝亡魂。道祖就請他攝召母親來問問近況。等召來時,田功曹問莫母說:「你兒子天天為你念經超度,你怎麼還羈留在冥司呢? 」莫母說:「雖然我兒子天天為我念經,但他誠志不夠。除非能作六六功德,我就能生天了。」「什麼是六六呀? 「「就是黃籙水陸。」道祖一聽就急了,說:「我從小來到寺院,哪有這麼多錢去辦這麼大的功德道場啊? 」他母親說:「那倒不用。道教中有一卷太上救苦經,你只要誠心念誦此經和「太乙救苦天尊」的聖號,等冥司簡奏上天就可以了。」當晚莫道祖就跟田功曹學了這卷救苦經,從此日夜念誦經文和天尊聖號,至滿千遍,寫了道疏文燒了。當晚就夢見他母親來說:「你真是沒有辜負我的生育之恩,誦經持號,誠格高真,現在承蒙上帝頒下符命,我已得生天了。今後不會再來見你了,你要多加努力,不要忘記了正教啊。」說完便冉冉升天而去。

「救苦天尊妙能求,身披霞衣累劫修,五色祥雲生足下,九頭獅子導前游,盂中甘露時常灑,手內楊枝不計秋,千處請師千處降,愛河常作度人舟」。太乙救苦天尊就是如此的慈悲、靈驗,當初元始天尊在經會上已經說了,世人只要誠心誦經持號,必有靈應。故此後世編排功課經時,將《救苦經》列為晚課首經,並要大眾持念太乙救苦天尊之聖號。同道諸君,只要虔誠行持,必有福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