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可转化为特定神经细胞这一研究成果对治愈各种神经功能缺陷具有重大意义

2013年5月7日 03:03-科教卫新闻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顾泳/孙国根

  本报讯(记者顾泳通讯员孙国根)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近日传出消息:该院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张素春领衔的科研团队,历经多年艰辛,首次证明人类胚胎干细胞可成功转化为特定的神经细胞,并对治愈各种神经功能缺陷具有重大意义。该项目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之上。胚胎干细胞在医学上具有巨大应用前景。所谓胚胎干细胞,是指胚胎中具有发育成各种组织和器官能力的细胞。张素春领衔的团队利用化学方法,尝试将人类胚胎干细胞转化为神经细胞,并将中间细胞移植至小鼠大脑之中。专家解释,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神经元有一个轴突,轴突可将兴奋从胞体传送至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组织。如何尽可能地将细胞成功转化为神经细胞,是研究一大难关。如果注入的早期中间细胞未能转化,便会恶变成为肿瘤造成研究「流产」。团队通过「局部特化引导细胞法」,成功避免了小鼠体内不必要细胞类型的形成,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研究过程中,专家先「蓄意破坏」了小鼠大脑中掌管学习和记忆的「内侧隔核」,使小鼠暂时丧失学习和记忆能力;再将细胞移植到小鼠记忆回路的另一端——大脑重要记忆中心海马内。张素春形容说,「整个过程犹如拆除一段电话线,如能找到正确的线路,就可在任何时候将损坏的『断线』接上。」研究最终出现转机:植入的干细胞形成两种常见的神经元类型,它们分别与大脑中「指挥」行为、情感、学习、记忆、成瘾等的化学物质GABA、乙醯胆碱进行有效沟通,同时响应来自大脑的化学指令,并与海马中的细胞相连接。测试证实,接受干细胞移植后「连接」成功的小鼠,常规学习和记忆能力得到有效恢复。专家坦言,「尽管这一结果令人振奋,但干细胞治疗神经功能缺陷不可能立即产生效应。新发现的研究将可能应用于构建药物筛查模型,以此来逐步实现其临床价值。」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