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特利
亨特利

  香港時間1月12日,桌球大師賽將在亞曆山大宮開幕,這是一項久負盛名的比賽,從1975年就開始舉辦,今年已經是第46屆,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它的前世今生。

  首屆大師賽於1975年舉辦,當時的賽地是倫敦的西部中心酒店,排名最高的10名選手被邀請參賽,斯潘瑟在決賽9-8擊敗了當時的球王裏爾頓奪冠。1976年比賽換到倫敦的新倫敦劇院,1979年又轉到溫布利會展中心,並一直到2006年。07-11年比賽在溫布利體育館進行,從2012年至今比賽固定在亞曆山大宮。

  1981年開始參賽人數擴大到12人,然後又在1983年增至16人,並一直固定下來。從1990年開始大師賽開始頒發外卡,這一做法持續到2010年,從2011年開始大師賽不再頒發外卡。

  1984年賽事歷史上第一杆147出現,由柯克-史提芬斯打出。1988年的決賽,戴維斯9-0橫掃哈雷特,這是大師賽歷史上決賽的唯一一次零封。哈雷特在1994年再次打進決賽,結果在7-0和8-2領先的情況下被亨特利逆轉,從此之後哈雷特一蹶不振,再也未能重返頂尖行列。

  大師賽的歷史上有過很多經典逆轉,經常逆轉別人的亨特利也難以倖免,他在98年決賽決勝局黑球重置的情況下輸給了威廉斯,比賽中他一度9-6領先,卻連丟4局落敗。1997年決賽也很經典,戴維斯在4-8之後連勝6局,逆轉了奧蘇利雲。2000年決賽杜靴迪打丟了滿分的最後一杆黑球,那是桌球比賽中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

  大師賽歷史上有兩個比較明顯的時代交替分水嶺。1989年亨特利首次參賽就一舉奪冠,由此開啟了一波5連冠,直到1994年在決賽輸給老鄉馬克馬努斯。亨特利登上歷史舞臺,宣告了裏爾頓、格里菲斯、老希堅斯等一代人的謝幕。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2007年,丁俊暉首次打進決賽,標誌著80後一代正式開始搶班奪權,從此之後沙比、梅菲、羅拔臣都有過多次決賽經曆。

  大師賽首屆比賽決賽採用了17局9勝,之後的3年是13局7勝,79年改為15局8勝,從1980年開始固定為17局9勝,96年到現在大師賽決賽都為19局10勝。歷史上獲得冠軍次數最多的是奧蘇利雲,他一共7次奪冠,還有6個亞軍;亨特利6冠3亞緊隨其後;沙比3冠2亞排在第3位。

  (Drea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