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寫東西的熱情褪去了不少,但是還是要監督自己多學習總結。這一篇帖子寫的比較短,主要是對五的補充,以後我會注意。。。。。。

正文

前面說到了前束梯度(ride_toe)這個概念,隨著做項目的深入,會發現比較強調操控的一些車型,例如寶馬的一些轎車,ride_toe做的並不大,前懸架-(2-3)deg/m的樣子,後懸架的前束幾乎沒有變化,我們需要確定一點,要的是適當的不足轉向特性,而不是因為一味強調不足轉向而降低轉向靈敏度到一個不合適的位置。(當然提高轉向靈敏度還有別的途徑)

同時,輪胎較大的前束變化,產生較大的等效輪胎側偏,導致輪胎磨損加劇,車輪滾動阻力增大,汽車直線行駛的能力也收到影響,車輪在跳動過程中不宜產生較大的前束變化。

前面一節可能沒說太明白,下面我們用一張圖,來說明一下,在車輛轉向時發生側傾,四個輪我們期望是怎麼個變化趨勢。

汽車轉向時,上圖黑色是前束不發生變化的車輪轉角及轉向關係,洋紅色為考慮前束變化後的車輪轉角及轉彎半徑關係。

前外輪_負的前束變化有利於不足轉向(前外輪↑,前束↓)

前內輪_正的前束變化有利於不足轉向(前內輪↓,前束↑)

後外輪_正的前束變化有利於不足轉向(後外輪↑,前束↑)

後內輪_負的前束變化有利於不足轉向(後內輪↓,前束↓),如下圖所示:

當然,前束梯度還是表現在側傾工況下的變化,下圖中,車輛向左轉時,車身向右發生側傾,圖中大概標出側傾角2.5deg左右,前束的變化量是多少,如下圖:

前外輪(Front RH WHEEL),前束↓

前內輪(Front LH WHEEL),前束↑

後外輪(Rear RH WHEEL),前束↑

後內輪(Rear LH WHEEL),前束↓

我們看一下大多數車型,側傾前束變化梯度:

從上圖可以得到一些規律,小的運動型車,前束變化都比較大,而像4尺寸稍大一些的SUV,前束梯度絕對值會小一些,這也是考慮了對輪胎的影響。

K特性前束的影響就先說到這裡,在這個理論的基礎上,看下C特性工況下,每個輪的前束變化趨勢怎樣纔能有利於不足轉向,下一節我們看看縱向力工況。

寫在後面

呵呵,感覺寫的越來越像掃盲了呢,其實就是總結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