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江南四大才子又稱“吳門四才子”,是明代生活在江蘇蘇州的四位才華橫溢且性情灑脫的文化人。一般認爲是指唐伯虎、文徵明、祝枝山、徐禎卿。

  “吳門四才子”畫像

  一、唐伯虎

  唐寅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唐寅被譽爲明中葉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學多能,吟詩作曲,能書善畫,是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

  唐寅出身於商人家庭,地位比較低下,在當世“顯親揚名”主導下,刻苦學習,11歲就文才極好,並寫得一手好字。16歲中秀才,29歲參加南京應天鄉試,獲中第一名“解元”。

  唐寅書法爲畫名所掩,主要學趙孟頫,更受李北海影響,俊逸挺秀,嫵媚多姿,行筆圓熟而灑脫,唯筆力稍弱,鉤挑牽絲綿軟,結構亦略趨鬆散。故王世貞評曰:“伯虎入吳興堂廡,差薄弱耳。”

  唐伯虎書法作品欣賞

  《自書聯句詩》紙本

  《落花詩冊》(局部)

  《行書七律卷》(局部)

  《書札》

  《漫興墨跡》

  《題立石叢卉圖》

  二、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爲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四絕”全才。

  文徵明學字是從蘇(軾)字入手的。後來文徵明從李應禎學書,李應禎書宗歐陽詢,平正婉和,清潤端方,雖非書法大師,卻是一位書法教育家。他是文徵明的岳父,又是文徵明的啓蒙老師。他除了把學書心得悉數傳授給文徵明外,還鼓勵他突破傳統,自創新格。 在文徵明22歲時,李應禎看了他的蘇體字,對文徵明說:“破卻工夫何至隨人腳?就令學成王羲之,只是他人書耳!”這些話影響了文徵明一生。

  文徵明在書法史上以兼善諸體聞名,尤擅長行書和小楷,其書法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他的書風較少具有火氣,在盡興的書寫中,往往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也許仕途坎坷的遭際消磨了他的英年銳氣,而大器晚成卻使他的風格日趨穩健。

  文徵明書法作品欣賞

  《行書七律詩軸》

  《草書七律立軸 》

  《小楷前後赤壁賦》

  《 小楷歸去來兮辭》

  《小楷草堂十志》

  三、祝枝山

  祝枝山,名允明,字希哲,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號枝指生,江蘇長洲(蘇州)人。世人稱之“祝京兆”,明代著名書法家。

  祝允明擅詩文,尤工書法,名動海內。楷書早年精謹,師法趙孟頫、褚遂良,並從歐、虞而直追“二王”。草書師法李邕、黃庭堅、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變化,風骨爛熳。

  祝枝山書法作品欣賞

  《行草歸田賦》

  《草書雲江記》

  草書《滕王閣序並詩》(上)

  草書《滕王閣序並詩》(下)

  祝允明書法手卷(上)

  祝允明書法手卷(下)

  四、徐禎卿

  徐禎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國,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鎮,後遷居吳縣。明代文學家,被人稱爲“吳中詩冠”,是“吳中四才子”之一。

  徐禎卿天性聰穎,少長文理,人稱“家不蓄一書,而無所不通”。早年學文於吳寬,學書法於李應禎。在文學流派上,與李夢陽、何景明、康海、王九思、邊貢和王廷相併稱爲“前七子”,強調文章學習秦漢,古詩推崇漢魏,近體宗法盛唐,王世貞《藝苑卮言》內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書法亦是一絕,王世貞稱: “待詔小楷師二王,精工之甚,少年草師懷素,行筆仿蘇(軾)、黃(庭堅)、米(芾)及《集王書聖教序》晚歲取《集王書聖教序》損益之,加以蒼老,遂自成一家。”

  徐禎卿書法作品欣賞

  《出師表》

  徐禎卿書法作品

  本文轉載自“騰訊文化”,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