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文永在虾稻田里忙碌

  楚天都市报3月28日讯(记者陈倩 通讯员戢琨 冯亮)“今天早上我们试了一下,20亩虾稻田里起了40斤虾子,质量还不错,等明天应该就可以大量上市了。”昨天,谈起村里的虾稻共作田,潜江高石碑镇天河村党支部书记庹文永非常高兴。随着“龙虾季”的开始,这个移民村的虾稻田马上又要热闹起来了。

  今日,湖北省移民局联合楚天都市报推出的“美丽移民村、振兴带头人”专栏,带您走进潜江高碑镇天河村。

  刚“下山”时不适应,大片土地发包给别人种

  2010年10月,庹文永随南水北调移民从十堰市郧西县来到潜江市高石碑镇天河村,当看到一眼望不到边的土地时,大家都茫然了。在老家,山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过5分,水田更是只有2分,大家几十年都习惯了一锹一镐种地。而到了江汉平原,全部机械化生产,耕作方式和老家完全不一样,大家都不适应。开始就一个农户承包了几十亩地在经营,到2016年,全村2400多亩地,本村人几乎没人种田,全部发包给外地人种植,一季小麦一季水稻,一亩地一年的收益也才400多。

  当时庹文永是天河村农业主任,他知道像这样守着大片土地却挖不到金元宝的日子不能一直持续下去。2016年初,潜江市移民局组织各移民村负责人开展虾稻共作、稻田养蛙等特色农业项目培训,还去已经形成产业化的先进村参观。这次培训,让庹文永大开眼界,他一回到天河村,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

  白手起家自己摸索,带动村民尝到甜头

  虾稻种养殖的前景是很美好,但是庹文永回到天河村时,响应的人却寥寥无几。稻虾共作需要一定的技术和启动资金,而当时的天河村在这一块都是空白,很多人还说,天河村的地沙化严重,不适合搞养殖。“没人愿意做,总要有人第一个做。”庹文永毅然决定承租了146亩低洼地搞起了虾稻种养殖。

  庹文永自己也是个初入门者,无技术,无经验,走了不少的弯路,比如当时田里水草不够,庹文永就放了不少的水葫芦,目的是给龙虾遮荫,可很快他就发现了问题。水葫芦比小龙虾长得快得多,很快满田都是水葫芦,水质因此变得富营养化,反而影响了小龙虾的生长。潜江市移民局及时伸出了援手,组织了多次虾稻共作技术培训,庹文永的技术有了大的提高,知道了怎么去科学养殖,小龙虾的产量也慢慢提高了。

  2017年,庹文永牵头成立了文永龙虾养殖合作社,并带动了本村移民汪存波,庹华山等十几人参与到龙虾养殖的行业中来,2017年底天河村稻虾的养殖面积已达到900多亩,而且全部是标准化开挖,庹文永个人的养殖面积也增加到了320亩,2018年虽然水稻的管理上有些不到位,有些倒伏现象,但仍然盈利近20万,新加入的养殖户在庹文永的带动下当年都有盈利,他还指导同时搬迁到高石碑镇汉江村的移民李平发展虾稻300多亩。

  引进大批养殖能人,今年虾稻共作还要上规模

  庹文永带领天河村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2018年底一大批专业能人入驻天河村,这里不仅有本村的,也有外地浙江的老板,潜江本地乡镇龙湾、积玉口、熊口等地的老养殖户近十几人带着资金和技术来庹天河村投资,目前天河村虾稻养殖面积已达到1900多亩,几乎覆盖了全部耕地,大大地带动了土地价值,土地租金也顺势上涨,给移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目前庹文永320亩地的正处于积极管理中,找他预定虾苗的除了本村农户,还有天门及十堰老家的。庹文永说,新的一年,要带领全村把虾稻共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关文章